一、全力服务经营主体
1.落实税费减免政策
2.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3.优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
4.推动企业上市融资
5.推动营商环境升级
二、加快推动产业增效
6.促进工业稳定提升
7.加快建筑业恢复向好
8.增强服务业支撑能力
9.推动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
10.开展平台载体跃升年行动
11.发挥精品展会效应
三、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12.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13.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14.提速征迁交地
15.创新投资项目融资机制
1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四、全面激活消费动能
17.鼓浓节假日消费氛围
18.做热文旅消费市场
19.拓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五、积极稳住外资外贸
20.服务企业用好外贸避险工具
21.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
22.积极拓宽外贸市场
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23.做好冬春季传染病防控
24.强化企业用工保障
25.加强民生商品保供稳价
七、筑牢守好安全底线
26.深化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区2024年一季度“开门红”“开门稳”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X届X次全会、市委X届X次全会、区委X届X次全会和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开门红”“开门稳”,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全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最美窗口”,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全力服务经营主体
1.落实税费减免政策。落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六税两费”政策和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以及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区财政局、税务局、X镇、X软件园。以下任务均需X镇、X软件园落实,不再列出)
2.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推进民营企业投融资对接,发挥海洋经济金融产业联盟、“金企沙龙”等平台作用,搭建资本、技术和民营企业深度对接平台。畅通民营企业反映问题渠道,用好“一线处置”机制,及时解决企业诉求。发挥民营企业调查点作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依托“服务企业直通车”“企业接待日”“企业服务日”行动,拓宽政企双向交流渠道。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先行先试,持续探索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工信局、金融办、工商联、企业服务中心、“智慧X”服务中心)
3.优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聚焦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重点领域,强化“金融政策包”服务,提供贷款利率下调、绿色审批通道等专项金融支持。加大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依托省“金服云”平台,帮助企业申请增产增效贷等专项贷款,助力企业纾困解难。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投放,量身打造快易贷、科技贷等多种普惠金融产品,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发挥产业基金作用,持续扩大朱紫坊基金港能级,聚焦重点产业链,引导产业基金投向本土优质企业,大力服务实体经济。(责任单位:区金融办、国投集团)
4.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持续实施“榕树计划”,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做好阶梯式培育,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综合上市解决方案。建立跟踪服务上市机制,加大上市后备企业服务力度,推进华电新能、誉凯贸易等企业加速上市。(责任单位:区金融办)
5.推动营商环境升级。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围绕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制度,持续做好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破除工作。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动“一件事”事项全部纳入区政务服务大厅综合受理窗口,精简办事环节,提高“一件事”办理服务质量和效率。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局,加快谋划一批闽台融合项目,依托海丝中央法务区X片区,推进X涉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落地,打造涉台司法服务优选地。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推行市场主体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记录证明,归集、更新和上传涉及我区市场主体无违法记录证明需核查的信用信息。(责任单位:区委台港澳办、区市场监管局、行政服务中心、司法局、发展改革局)
二、加快推动产业增效
6.促进工业稳定提升。鼓励工业企业生产,积极宣传省、市一季度增产增效奖励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规上工业企业,及时落实奖励政策。深入实施“榕升计划”,积极引导企业入驻省工业企业供需平台“小升规”培育库,对2024年新投产纳统的规上、规下转规上、第一季度新投产纳统的规上等入库工业企业,在省市财政奖励基础上,区级财政按照“榕升计划”奖补政策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区工信局、财政局、X供电公司)
7.加快建筑业恢复向好。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企业资质升级、增项,积极推荐年度突出贡献企业参评市级表彰,激励企业增产增效。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强化项目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确保建筑业平稳增长。(责任单位:区建设局)
8.增强服务业支撑能力。加大商贸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力度,落实促进服务业稳增长、商贸行业稳增长等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更多中小微企业“限下转限上”。推动营利性服务业有序增长,发挥人力资源、软件信息、专业技术服务、广告业四大支柱行业支撑作用,带动更多企业扩大经营、加快发展。稳步发展其他服务业,建立健全房地产中介行业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精简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流程;优化交通运输、邮政快递等资源整合,鼓励寄递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物流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发展改革局、工信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房管局、建设局、数字办)
9.推动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供应链平台经济产业链,鼓励商贸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持续做强永辉生活等平台企业,加快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助力数字贸易发展。文创旅游产业链,融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局,深化文创走廊建设,优化“一核二廊五片区”产业布局,打响“西湖—白马河—东西河”有福之州内河游品牌。光电信息产业链,推进福晶科技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光电元器件等核心技术攻关。集成电路产业链,搭建两岸集成电路产学研对接平台,持续推动亿芯微研发中心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新能源产业链,培育壮大华电新能源等链主企业,持续升级新能源科创中心,建成铜盘路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打造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探索数据资产入表。金融产业链,加快科创金融中心建设,加速线索项目落地,引导优质金融资源集聚。(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商务局、发展改革局、文体旅局、数字办、金融办、城投集团)
10.开展平台载体跃升年行动。整合“楼圈园厝廊”等产业载体,持续建强海洋经济科创高地、新能源科创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X市元宇宙产业创新基地、朱紫坊基金港等高能级发展载体,从运营升级、人才引进、招商引资、品牌宣传等维度强化考核,加快构建产业集聚、龙头引领、创新驱动、品牌凸显、效益显著的特色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区委人才办、区发展改革局、商务局、工信局、金融办、数字办、国投集团、城投集团)
11.发挥精品展会效应。主动融入东南会展高地建设,落实X区促进高端精品会展业发展六条措施,从场地租赁、活动住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动更多精品展会落地集聚。建立健全大型展会保障服务体系,做好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前期筹备工作,提早储备一批数字产业招商项目、创新成果展示项目,做好“会展+”文章。(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数字办)
三、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12.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聚焦省里公布的清洁能源、先进制造业等重点细分行业领域,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投资运营。依托“一刻钟幸福圈”建设,支持民企参与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共建共享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密切跟踪服务树兜幸福里、X商贸大厦等民企项目,助力项目提速建设。积极组织筛选一批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申报纳入上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