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旅游带动战略
1.持续丰富景区旅游业态
2.全力推进民宿集群点建设
3.多措并举拉动旅游消费
4.用好用活各类政策福利
二、实施产业融合战略
5.多产业联动助推融合
6.开展文旅节庆活动助推融合
7.发挥品牌优势助推融合
8.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助推融合
三、实施精准营销战略
9.发挥新媒体优势打造宣传矩阵
10.组建文旅宣传抖音专班打造专业营销团队
11.搭建互联外宣平台打造联合营销模式
四、实施文化赋能战略
12.纵深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
13.全力创新文化活动开展模式
14.扎实抓好文艺骨干培训
15.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16.全面做好安全播出工作
17.深化文物、非遗保护传承
五、实施高效监管战略
18.以打击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为重点强化特殊时期全员执法
19.以查处无证经营行为重点开展各类违法行为整治工作
20.以旅行社为重点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
21.加强“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
22.抓好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工作
六、实施党建引领战略
23.全面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24.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25.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26.强化干部队伍培训培养
县文化旅游局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谋划好2023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2023年工作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提供高效能文化服务,打造精品旅游业态,实施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积极对接融入**旅游联盟、乡村振兴等重点战略,深入实施党建引领、旅游带动、精准营销、产业融合、文化赋能、高效监管“六大战略”,实现文化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开启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围绕打造“四在农家”升级版,以建设“全国旅游民宿知名县”为目标,着眼全局、立足全域,多方引流,推动全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完成2023年的旅游总人次、过夜游客、旅游总收入等经济指标。
1.持续丰富景区旅游业态。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以**为核心,探索**、**等景区景点“航运+旅游”精品旅游线路的开发,提升景区景点水上休闲运动体验项目和配套项目,完善周边设施,带动周边发展,形成“精品旅游集群”,打造融合观景、休闲、娱乐、亲水、体育竞技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区。
2.全力推进民宿集群点建设。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创建省级旅游村寨为抓手,整合农耕文化、民俗体验、A级景区、文艺活动下乡等内容,完善民宿集群点公共设施,搭建民宿智能服务平台,健全完善民宿行业准入退出机制,制定县域民宿行业卫生、饮食、住宿等管理服务配套标准,推进旅游民宿协会、合作社自治管理、利益联结平台构建等试点工作,推动规划对接、政策联动、资源共享,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投资民宿产业领域。力争在2023年打造5个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旅游民宿集群点,招引1-2个旅游民宿项目落地,提升全县民宿品牌实力和知名度。
3.多措并举拉动旅游消费。加大文旅市场主体培育力度,从餐饮、住宿、服务方面下功夫,推动星级酒店、特色餐饮企业发展。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和本土地域特色,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商品,进一步充实文旅市场商品供给。
4.用好用活各类政策福利。严格对接落实好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疫情常态化下景点景区发展新思路,持续深化市场主体解困纾困,整合各方资源给予帮扶。着力充实项目储备,确保基金、专项债申报工作有序推进,多方位多渠道争取项目落地,通过项目建设推进景点景区硬件腾笼换鸟,通过数字化、智慧化引领服务质量软件提档升级。力争在2023年内有1-2个项目获得旅游产业化资金支持。
二、实施产业融合战略,孕育文旅行业回暖升温新动能
认真贯彻落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重要论述,着力实施“旅游+”“+旅游”工程,深入实施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优化产业发展经营方式,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
5.多产业联动助推融合。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和本土地域特色,加大旅游产业与文化、农业、体育等有机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积极促进“红色旅游+国防教育+党性教育”深度融合。积极探索**航运经济,开辟以世界第一船闸为主的研学、体验、观光旅游线路。
6.开展文旅节庆活动助推融合。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促俏”工作思路,围绕民宿、文旅商品和休闲娱乐等,坚持开展**桃花节、**油菜花节、**山地自行车赛等活动,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促销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人文共融”的良好态势。
7.发挥品牌优势助推融合。充分发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品牌优势,打造运营“四在农家”文旅IP,逐步构建起涵盖景点景区、历史人文、文创产品、旅游民宿、特色餐饮、购物消费的整体对外形象,将县域旅游产品、历史人文、文创产品、旅游民宿、特色餐饮、购物消费通过IP进行连接,形成资源禀赋到知识版权化再到产业价值化的转换。
8.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助推融合。按照“政府主导、文企联姻、合作共赢、群众受益”的原则,探索实施文化旅游项目招商机制,通过冠名、联办、协办、合资等形式,以各大旅游景区为载体,为社会团体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进一步拓宽文化旅游项目投资渠道,吸引、鼓励外商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旅游产业,让社会各界由原来的被动受体转型为主动参与主体。
三、实施精准营销战略,拓展文旅品牌形象提升新路径
9.发挥新媒体优势打造宣传矩阵。充分利用网络、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创新策划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策划系列采风活动和富有影响力的宣传报道,加大平台线上推广力度,提升高端媒体发稿量,提高**品牌知名度。
10.组建文旅宣传抖音专班打造专业营销团队。充分借助抖音“传播力度强、受众面广、关注度高”的优势,组建文旅宣传抖音专班,策划编制生动有趣的宣传内容,策划拍摄极富渲染力的短视频,大力宣传我县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积极推动我县旅游宣传精准营销。
11.搭建互联外宣平台打造联合营销模式。积极依托“**旅游联盟”,强化区域合作和品牌合力,实现旅游联盟在产品推介、客源互送等方面深度交流合作。积极参加省内外宣传推介活动,以宣传资料、展板展示、特色旅游和商品展销等方式,集中宣传推介我县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拓展成、渝、筑地区游客。加强与各地文化旅游企业线上线下合作,积极筹办一次旅游民宿产业发展论坛。
四、实施文化赋能战略,开启群众文化满意度新模式
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工作思路,采取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方式,进一步推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