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二、重点任务
(一)坚定不移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1.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二)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
3.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三)有效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4.加强水土污染防治
5.开展县城建设攻坚和村镇建设
6.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四)按时间节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7.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8.有序开展约束性资源使用权交易
9.开发推广先进低碳技术
(五)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10.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11.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
12.持续推进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服务
13.大力倡导绿色生活
(六)有效推进三大结构调整
14.持续调整产业结构
15.加快推动能源低碳转型
16.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七)强化资源高效利用
17.持续推进节能降耗
18.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19.加强资源循环利用
(八)加强政策约束
20.完善政策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优化营商环境
(三)狠抓工作推进
(四)强化评价考核
市2022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加快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XX市2022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党代会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发展摆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以绿色技术创新为动力,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企业低碳转型,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以更大力度推动全市经济和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创新驱动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促进绿色新兴产业集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系统推进,重点突破。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总体导向,统筹减污降碳和资源高效利用,统筹经济增长和绿色低碳转型,统筹各行业绿色发展,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降碳,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着力解决重点行业、企业的绿色转型问题,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动作用,力争重点行业率先碳达峰。
绿色低碳,质效优先。把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放在首位,推进能源资源科学配置、高效利用,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促进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推行绿色低碳生产方式,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推进绿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持续构建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绿色发展推进机制。
二、重点任务
(一)坚定不移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1.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继续按照国家、省的统一安排部署,持续推进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深化完善工作,统筹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指导各县(市、区)积极推进县级总规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强与上位规划的衔接,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监督实施,严格审批和监管,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工作,严格执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禁新上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产业项目。〔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行政审批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政府,循环化工园区、高新区管委会,下同〕
(二)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巩固大气污染“退后十”成果,深入开展重点行业治理,做好工业炉窑、涉VOCs企业整治工作。扩展“双在线”监控平台建设,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做好重型柴油货车深度治理工作,开展冒黑烟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整治。加强道路、工地扬尘和建筑垃圾运输管控,扎实开展黄土裸露地面整治、农村“双代”等工作。坚持分类分级管控,按照差异化减排、降尘标准,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差异化精准治理,实行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争取更多企业进入正面清单,严禁“一刀切”式停限产。强化扬尘精细化管控,全市建筑工地全面落实“六个百分之百”“两个全覆盖”,推动具备条件的城市道路“水洗机扫”全覆盖,强化线性工程扬尘治理,抓好矿山、砂场、工业企业堆料场扬尘防治,严防“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严禁秸秆垃圾露天焚烧。(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局)
3.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若干措施》,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污染物区域削减等政策,严格环境准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梳理排查拟建、在建和存量“两高”项目,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进行全面整改。对违规上马、未批先建的,严格依法依规查处。对标先进,推动在建和拟建“两高”项目提升能效和环保水平,推进存量“两高”项目改造升级。对确需民生需求、产业链延伸、影响国家战略部署等项目,要区别对待,加强项目节能审查,新上高耗能项目能效应达到行业或国际先进水平,必须选用Ⅰ级能效的主要耗能设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无证排污、不按证排污等各类违法行为,及时曝光典型案例。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有效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
(三)有效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4.加强水土污染防治。重点开展水源地保护、河流治理、白洋淀上游流域治理、工业污水达标整治、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农村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聚焦地表水水质年度目标,对国考断面,逐一进行分类分析,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大水污染物减排力度,推进工业园区配套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开展排污口整治,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抓好土壤、重金属和危险废物三类防控,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开展危废经营单位“增负荷、清库存、提水平”专项整治。严格管控废旧汽车非法回收拆解产生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处置等违法行为。继续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工作,按照省要求督导11个县(市、区)完成上级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目标。持续开展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严防新增土壤污染。积极开展国土绿化,全年完成营造林XX万亩。(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
5.开展县城建设攻坚和村镇建设。以“五城创建”为抓手,持续开展县城建设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加快打造独具特色、靓丽多彩的现代化美丽新县城。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品质提升,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继续开展美丽乡村及美丽庭院建设,推进国家森林乡村创建,提升生态品质,打造精品工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XX%以上。年内改造户厕XX万座,完成XXX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覆盖XXX个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林业局、市城管局)
6.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开展矿山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按照省有关矿山综合治理要求,制定方案措施,持续推进矿山综合治理工作。坚持“节、引、调、补、蓄、管”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农村生活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持续开展自备井关停工作。坚持太行山绿化、“三沿三旁”营造林绿化与其他营造林绿化工程相结合,造林绿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专业造林与群众造林相结合,开展森林县(市、区)、森林乡村创建活动。结合绿地系统规划及现状做好项目谋划,增加园林绿化建设项目数量,逐步补齐现有城市绿地缺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推进湿地保护恢复,继续推进河湖生态补水。巩固完善采砂管理长效机制,打击河道非法采砂,维护河道采砂正常秩序。(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市园林局)
(四)按时间节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7.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和省对口部门沟通,研究制定我市实施意见、行动方案、分领域达峰实施方案、保障方案等,按计划组织实施。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调整能源结构,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全面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积极扶持低碳行业项目,鼓励企业实施提质增效、节能减排、产业链延伸等改造升级项目。推广应用控制碳排放新技术、培育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点示范。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持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22年完成省下达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任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8.有序开展约束性资源使用权交易。有序开展约束性资源使用权交易,运用市场化机制加快能源转型升级步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节能降耗的内生动力。引导社会资本向节能领域、绿色技术加大投入,倒逼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加大投入发展绿色生产。通过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运用价格手段促使企业减排,进一步提高市场效率。以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能源资源配置更为高效、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水利局)
9.开发推广先进低碳技术。加快低碳技术开发,围绕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高效储能、能源电子、先进制氢储氢用氢、碳捕集利用封存、温和条件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低碳技术,开发一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