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疫”路上的幕后英雄记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2.战“疫”生命线的守护人记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3.战“疫”一线的铿锵玫瑰记全国民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4.战疫一线有个拼命“老姜”记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5.只为抗疫检测试剂安全可及记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一、默默无闻的“急先锋”
二、上传下达的“高速路”
三、恪尽职守的“靠谱人”
一、“疫”线竞速沉稳作战
二、全力以赴促产保供
三、安全第一质量至上
一、“‘笨’办法是最靠谱的方法”
二、“救助一个流浪乞讨人员
三、“防疫就得舍小家顾大家”
一、冲上去——带着信念出征
二、停不下——来
三、奋斗着——使命必达守初心
一、身先士卒投入战“疫”
二、快马加鞭保障需求
三、扛起重任保证质量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汇编(5篇)
目录
1.战“疫”路上的幕后英雄 记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2.战“疫”生命线的守护人 记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3.战“疫”一线的铿锵玫瑰 记全国民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4.战疫一线有个拼命“老姜” 记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5.只为抗疫检测试剂安全可及 记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战“疫”路上的幕后英雄 记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2020年1月22日,国家药监局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各司局和直属单位迅速行动起来。从这一天起,国家药监局综合司秘书二处(应急办)处长岳凯峰也投入到了这段刻骨铭心的战“疫”中。
综合司秘书二处(应急办)承担着会议管理、组织开展值班值守、应急管理等综合协调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岳凯峰带领秘书二处全体工作人员主动担当,忠实履行岗位职责,成为上传下达、内外联络的关键枢纽。由于分工不同,他们虽然不像审评审批、检验检测人员战斗在应急审评审批、保障疫情防控用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的第一线,但却以专业、敬业的精神确保了国家药监局各项应急工作在关键时刻衔接到位,诠释了“应急办”的职责内涵, 为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保驾护航。
一、默默无闻的“急先锋”
疫情发生初期正值2020年春节前,大多数同事都陆续放假回家。留守值班的岳凯峰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连续100多天的高强度工作。
疫情防控工作涉及部门多,对内需要与国家药监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沟通对接,对外需要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办公厅等协调联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疫情发生初期,办公室人手短缺,岳凯峰顶住压力,承担起了会议保障、方案起草、应急协调等各项工作。
“头绪多、任务重,但是,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影响疫情防控工作大局,所以必须做到忙而不乱。”那段时间,岳凯峰办公室的灯光从黑夜亮到白天成为常态。
2020年2月26日,岳凯峰接到2月28日上级领导要考察国家新冠肺炎药品医疗器械应急平台的通知。岳凯峰和同事们只有一天两夜、不到36小时的准备时间。在此期间,他们既要协调国家药监局各司局和各相关直属单位准备汇报内容,同时还要与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方沟通相关事宜,确定考察细节。“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全面展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药品、医疗器械的研制和
应用情况,我们反复沟通确认,确保内容的精、准、全,力争把新冠肺炎检测试剂、有效药物等最新研发成果展示出来。”岳凯峰介绍说,从会议室的确定到现场摆放药品、医疗器械的选择,从参与活动人员的选择到考察行进路线的安排,他和同事们一起事无巨细地认真准备,确保了各项工作忙而不乱、有序到位。
二、上传下达的“高速路”
药品监管部门在疫情防控中岗位特殊、责任重大。为了做到全国一盘棋,全力服务疫情防控大局,国家药监局党组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综合司秘书二处(应急办)充分发挥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纽带作用,架起了多条信息传达“高速路”。
疫期发生初期,岳凯峰负责起草了《国家药监局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对工作的通知》等,并主动与相关单位联系,细致沟通,确保通知内容落实到位。
为配合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药监局开展的各项检查指导督导工作,2020年春节期间,岳凯峰根据领导指示紧急协调国家药监局7个司局、6个直属单位的24位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司处级干部原地待命,参与相关司局开展的对各省(区、市)紧急医用物资监管工作的指导和疫情防控督导指导工作。
同时,为及时反映国家药监局疫情防控工作动态,自2020年1月24日起,岳凯峰负责每日编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简报》,呈报国务院领导、市场监管总局领导。编制简报不仅需要每天认真整理国家药监局各司局、各相关直属单位疫情防控工作信息、重要数据,还需要对领导日程安排等细节进行核实,工作量巨大。为了更全面地反映药监系统疫情应对工作情况,在汇总国家药监局工作信息的基础上,岳凯峰还主动与省级药监局沟通,要求其将重要工作开展情况以信息形式报值班室。岳凯峰每天从各省级药监局报送的信息中进行筛选,将重要工作内容汇总到简报中。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他连续编制了84期简报,从未间断,为国务院、市场监管总局领导了解掌握药品监管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最新动态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恪尽职守的“靠谱人”
“这些都没什么,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而已。”这是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从部队转业到药品监管系统的岳凯峰始终保持着军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良作风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2020年1月23日(腊月二十九)深夜,综合司秘书二处办公室灯火通明,此时,岳凯峰正在抓紧整理有关工作信息、学习国办有关会议精神材料。其实,此刻的他本应守在尚未脱离生命危险的老父亲身边。
2019年底,岳凯峰的父亲因突发脑梗入院治疗,多次处于病危状态。在紧张忙碌的工作面前,岳凯峰选择了留在工作岗位继续战斗。本想在春节回家看望老父亲的他,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选择坚守岗位,再次错过了回家的机会。这一次错过,岳凯峰再也没能见到老父亲。
“这是最大的遗憾,那段时间心里很苦,只能用工作麻痹自己。”说起这段往事,岳凯峰的目光瞬间变得黯淡,但他却神情坚定地告诉记者,“在国家和工作需要我们的时候,要做一个让人放心的人。”
今年年初,岳凯峰获评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面对荣誉,岳凯峰还是那句话,“这些都没什么,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而已”。岳凯峰说,这份荣誉并不仅仅属于他一个人,而是属于整个综合协调部门,属于所有在幕后默默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做出努力的同事们。
战“疫”生命线的守护人 记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在与新冠病毒较量的战“疫”一线,医用防护服等疫情防控用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就是白衣战士的生命线。当医务人员为守护患者生命与病毒搏斗时, 有一群药监战士无比坚定地守护着医务人员的这条“生命线”。
王昕就是这群药监战士中的一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时任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管司(以下简称器械监管司)监管一处处长的王昕与同事们并肩作战,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严把疫情防控用医疗器械质量关,成为当之无愧的战“疫”生命线守护人。今年初,因在战“疫”中表现突出, 王昕荣获“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一、“疫”线竞速沉稳作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器械监管战线要应对的头等大事就是保障医用防护产品质量安全、协调保障疫情防控需求。为此,国家药监局紧锣密鼓部署各项工作。
2020年1月21日,按照国家药监局党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器械监管司迅速召开会议,部署疫情应对工作。此时,春节假期临近,王昕果断退掉了假期外出的火车票,坚守抗疫“战位”。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器械监管司吹响战斗“集结号”,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归建。也就是在这一天,王昕正式进入了连续加班加点、持续战斗的抗疫应急状态——
参与起草国家药监局对于抗疫用医疗器械监管的第一份文件《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用药用械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带领处室先后完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用防护服等疫情防控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的通知》等文件,部署保障抗疫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这仅仅是王昕抗疫战斗的序幕。
根据器械监管司工作安排,王昕参加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负责与相关部门对接沟通,配合做好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
2020年1月底开始落实医用防护服和医用防护口罩等生产企业产能产量情况日报制度,王昕第一时间将湖北武汉前线指导组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
物资保障组指示要求反馈给相关部门,协调各省级药监局落实促产保供王昕肩负着与多部门沟通联络的重任,在接受应急任务的同时,又在国家药监局统一指挥协调下,分解任务、落实工作。
千头万绪的加急电文如雪片般落到王昕的办公桌上,沟通电话连续不断。“争分夺秒,不敢有丝毫耽误。”王昕每次收到紧急协调函,都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地传达落实,并确保信息迅速反馈。为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确保工作及时落实,有段时间,王昕和同事们轮流在办公室的沙发或简易床上打个盹,醒来接着奋战。
面对应急状态下纷繁复杂的信息与头绪,这位投身医疗器械监管事业已20 年的老药监人身上散发出阅历磨炼出的沉稳——“每逢大事有静气”。凭借2003 年抗击SARS时积累的实战经验,王昕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伊始,便建立了工作大事记并常备在手边,将每日重要工作记录下来,把关键事项解决路径梳理出来;经手文件、电话记录等统统按时间顺序整理归档,确保工作落实准确到位。正是这份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过硬的专业素养,支撑着王昕度过了几十个日夜的紧张抗疫时光。
二、全力以赴促产保供
快速满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对医用防护服等疫情防控用医疗器械的迫切需求,成为疫情防控初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时值春节假期,全国35家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只有5家在产,日产量不足1 万套,与抗疫所需相去甚远。此时大量海外援助的医用防护物资输送入国内, 这些产品是否能进入抗疫前线紧急使用?“医用防护物资的质量安全就是生命线。药监部门不能仅看到供应数量,更要关注产品质量,不能出任何产品质量问题。”王昕笃定这条原则,迅速协调组织专家对欧美日与国内医用防护服相关标准开展比对研究,确保进口医用防护用品符合相关标准、质量安全。
2020年1月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确定部分企业生产的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用于特定区域。“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缓解了医用防护服供需严重不足的矛盾,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王昕看来,因生产企业原本非医疗器械企业,实际上存在很大的监管难度。为确保此类产品质量安全,王昕每天与各个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生产联合检查组、督导组联系,及时了解和解决各项问题,汇总情况形成专报,切实加强对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生产企业的监督指导。
随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医疗防护用品产量逐渐增加,而进一步优化生产过程、缩短产品上市前周期成为监管部门面临的新问题。
医用防护用品的灭菌时间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上市时间。在器械监管司的协调指导下,王昕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快速研究制定临时工作规范,指导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在应急状态下采用辐照灭菌方法替代环氧乙烷灭菌方法,将灭菌时间由7~14天缩短为1天以内,大大加快了医用防护用品供给速度,有力保障了医疗物资供应。
三、安全第一质量至上
2020年4月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整个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厅空空荡荡,只有王昕和几位同事全副防护,准备乘机前往广东,开展疫情防控有关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督导检查。药品监管部门始终坚守“质量至上”的监管理念。疫情防控期间,为加强疫情防控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国家药监局会同相关部门成立联合督导组,分赴重点省份的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重点生产企业开展现场定点督导检查。
像这样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冒着感染风险的外出督导检查,王昕参加了2 次。他和同事们奔赴医用防疫物资生产一线开展现场检查,对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产品及时供应和质量安全。
除开展督导检查外,王昕还带领处室同事通过组织或参与现场检查、视频会议、印发指导文件等多种方式,对各地疫情防控用医疗器械监管进行监督指导,推进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疫情防控期间,援鄂医疗队无一人感染,说明疫情防控用医疗器械质量监管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我们感到很欣慰。”王昕感慨道。
王昕有一次加完班因办公室挤不下便匆匆回家小憩。此时已是凌晨4点,办公楼外雪花随寒风飘舞,路面结冰异常湿滑,开车到家时,天已大亮。对于自己在抗疫工作中的付出与辛苦,王昕很少提及,他说:“我们只是工作累点, 抗疫前线的人是拿命在拼。”
回顾那些抗疫过往,一向以硬朗形象示人的王昕不经意间在眼神中、在话语里流露出一丝悲悯,他一年多前在微信上有感而发——“记住冰冷的数字下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你的辛苦哪怕减少一个也好”。王昕心中的生命之重, 想必早已转化为战“疫”动力。
今年初,因在战“疫”中的突出表现,王昕获评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他谦虚直言,自己只是药监抗疫队伍中的一员,这枚“军功章”属于同他并肩作战的药监战友们,属于整支奋战“疫”线恪尽职守的药监队伍。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王昕仍在与药监战友们一起,严抓疫情防控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推进医疗器械监管重点工作,坚守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生命线。
战“疫”一线的铿锵玫瑰 记全国民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人们常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巾帼”同样不让“须眉”。在家中她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但是在工作面前她是干部、是女汉子、是女超人。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责任与担当。在2020年的正月初一晚上,身患甲状腺癌的她,不顾单位领导和丈夫的劝阻,毅然带着病体冲在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前线,诠释了一名基层民政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她就是荣获全国民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黎城县民政局四级主任科员、共产党员江淑娟。
一、“‘笨’办法是最靠谱的方法”
“‘笨’办法是最靠谱的方法。”这是江淑娟在2020年疫情初期排查从湖北打工返乡人员时常说的一句话。
据了解,鼠年疫情发生时,江淑娟所包的洪井乡李堡村是外出湖北武汉打工人数最多的村,全村共有8名返乡打工人员。
去年正月初一晚上7点,江淑娟放弃家里一桌子丰盛的年夜饭菜,赶到李堡村。她深刻认识到防控疫情最原始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尽可能早发现、早隔离人员和进行消杀防范。为此,她组织村“两委”成员第一时间制定了村疫情防控措施,并逐门挨户张贴《致居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待贴完最后一张、站在楼下看万家灯火时,她虽然感到十分疲惫,但能把疫情防控知识送到每个居民手中、耳中、脑中,确保家喻户晓、不留死角,她感到万分欣慰。
从去年正月初一晚上开始到疫情减缓,江淑娟每天都和村里的网格人员、巡逻人员、基层群团、党员骨干一起跟踪摸排本村人员流动情况,并在进村和通往县城的6个路口安排村“两委”成员值守,对进村人员和车辆进行检测,确保防疫工作不留死角。
在江淑娟拿的文件袋中,每天有不同颜色的表格标注代表着不同情况的群众。“我们锁定了8名从湖北武汉打工返乡的人员后,对他们采取了‘居家隔离, 不外出、封闭在家,由医护人员到家检测’等办法,并耐心做其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严格落实‘隔离14天’要求。同时对隔离人员定时送菜上门。”江淑娟说。
去年正月初九(2月2日),村里年过7旬的张某去世,且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为了阻击疫情,江淑娟和村“两委”成员一方面主动与其子女们联系, 告诫他们暂不要回家奔丧,等疫情过后再安葬。另一方面,在两家门上贴了一封信和提醒单,要求街坊邻居不要去悼丧。“不是说贴上提醒单就完了,我们会一直重复这样的工作,直到疫情结束为止。”江淑娟如是说。
二、“救助一个流浪乞讨人员,就是一次病毒的阻断”
救助工作者的每一次“逆行”,都在与疫情抗争。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候, 作为分管救助工作的江淑娟,面对流浪乞讨人员这个特殊的群体,她常说:“救助一个流浪乞讨人员,就是一次病毒的阻断。”
去年2月8日(元宵节)晚上10时40分,正在李堡村排查疫情的江淑娟,突然接110通知,在塔坡水库火车道附近发现一位女性流浪人员。江淑娟一边开车往塔坡水库赶,一边电话联系卫体局和流浪救助对象托养机构。经了解,该女子系河南省获嘉县人,患有精神疾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