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学历较高
(二)思维活跃
(三)积极向上
二、调研情况分析
(一)聚焦监督重点
1.要紧盯关键少数
2.要紧盯关键岗位
(二)压实监督责任
1.落实主体责任
2.强化监督责任
3.优化职能监督
4.做实常态化监督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锚定监督重点
1.做实“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
2.提高“八小时以外”监督
3.运用“四种形态”克服“护短”思维
(二)始终保持“零容忍”
1.坚持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2.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施治
3.继续探索廉洁文化建设新路径
(三)强化纠正“四风”问题
1.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严查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3.纠“四风”树新风并举
(四)围绕“补短板、强弱项”
1.加强政治建设
2.加强教育培训
3.加强队伍培养
关于年轻干部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上级安排部署,对年轻干部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送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支队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不断加大,干部队伍进一步得到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从年龄结构来看,支队干部X人,平均年龄X岁,X岁以下年轻干部X人,占比X%,年轻干部占比增加;从文化结构来看,现支队研究生及以上X人,本科X人,大学专科X人,年轻干部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X%,年轻干部学历普遍较高;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干部X人,女性干部X人,男女比例差距正在缩小。
另一方面,从调研中可以看到,年轻干部在“权力关”上最容易失守,自身政治理论深度不高,面对转型升级会出现本领恐慌,在“社会圈”“朋友圈”“亲友圈”“八小时”以外出现问题的隐患依然存在。综合分析,有以下几个短板:
(一)学历较高,但专业技能不足
根据前期上调查问卷反馈信息,系统统计我支队年轻干部基本都受过正规的文化教育,高学历较多,基本素质高,学习能力快,但是与中年干部相比较,他们基层工作经历、专业技能实践经历都明显缺乏,深层次业务知识储备不够,尤其是做基层群众工作上能力体现不突出。要将年轻干部锻炼成支队中坚力量,尤其需要加大对年轻干部的轮岗训练,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在实践中练好本领,把年轻干部打造成既有“高学历”又有“高能力”复合型人才。
(二)思维活跃,但政治定力不足
年轻干部富有朝气和活力,非常有创造力,但他们又很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尤其是短时间提拔为干部,甚至核心成员的年轻干部,他们参加工作时间短,经历的困难挫折少,党内政治生活锻炼不多,规矩意识、纪律规矩意识相对不足,容易在用好权力方面上把握不当。要积极引导年轻干部自觉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增强政治免疫力,拧紧思想发条,筑牢信仰之基,促进政治成熟。
(三)积极向上,但社会经验不足
年轻干部有干劲、决心大,很多年轻干部能够挑起承担一方责任的重任,但是由于他们大多从“校门”到工作岗位或者到有一定权力的岗位上的时间短,阅历较浅,一方面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或应对全局工作时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有些涉世未深的年轻干部容易在名利的诱惑下失去初心,特别是面对目的动机不纯洁的人的引诱,利用感情投资等方式的拉拢判断能力不强,容易缺乏警觉,失去应有的自律。
二、调研情况分析
广大年轻干部是支部发展的生力军,既要注重培养选拔,又要加强监督管理。支队青年干部数量较多,分布在各个层级、各个专业,监督人员、力量有限,加强青年干部监督必须突出重点,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关键问题。要注重把监督工作与支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有效衔接、有机贯通,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
(一)聚焦监督重点,紧盯“两个关键”
要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加强对年轻人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帮助年轻人才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纪律规矩意识,使其成为政治素养高,综合素质优的后备力量。
1.要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少数”不仅影响所在单位的政治生态好坏,更关系所在单位生产经营。必须将对年轻领导干部的监督作为加强青年干部监督的重中之重,督促其充分发挥“关键作用”,释放“头雁效应”,做好“模范表率”。
2.要紧盯关键岗位。对于资源密集、权力集中的重点岗位上的年轻干部,稍有不慎就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必须将关键岗位年轻干部作为监督重点。
(二)压实监督责任,协调同向发力
对年轻干部的监督是一项系统工作,要通过推动“四责”贯通协同,各类主体必须攥指成拳,协同发力。
1. 落实主体责任。要定不移履行党内监督主体责任,统筹抓好年轻干部监督的各项组织领导工作,组织做好年轻干部监督各项机制政策的研究制定和有效落实。党委书记履行本单位年轻干部监督第一责任人职责,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抓好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年轻干部监督负重要领导责任,按照“一岗双责”要求,领导、检查、督促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青年干部监督工作。
2. 强化监督责任。纪检部门要切实承担专责监督责任,要把抓好年轻干部监督作为改善本单位政治生态的重要切入点,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作风建设情况的监督,突出政治引领,强化政治监督,持续开展对年轻干部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保证权力规范运行等情况常态化监督检查和对相关案例的常态化通报曝光。
3. 优化职能监督。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人事管理职能作用,不断优化年轻干部选任机制,使用管理机制,加强年轻干部统筹使用。从严把握选人用人关,把对年轻干部的监督贯穿到培养、考察、选拔、晋升、使用、管理全过程。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品行与才智并重,树立德才兼备,清正廉洁的用人导向。
4. 做实常态化监督。年轻干部所属单位距离年轻干部最近,处于监督最前端,最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工作状态,必须提升监督敏感性。各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既是管理者,也是监督者,要在严格管理、严格制度执行的基础上,加强对管理职责范围内各项工作的自我监督、主动监督,加强对年轻干部履行职责情况、行使权力等情况的常态化监督,发挥风险识别和岗位制约作用,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锚定监督重点,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1. 做实“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持续跟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各级党组织完善传达学习、工作部署、细化举措、贯彻落实、督查问责的闭环机制,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加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监督,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