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二、导致二者关系失衡的因素有哪些
三、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怎样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能正确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工作起来很卖力、生活过得很开心;有一些人,他们被称为“工作狂”,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却没了自己的生活、没了朋友,也没有任何兴趣爱好,更有甚者,最后连“革命的本钱”也丢了。有的人刚好相反,他们一味追求生活、一味“啃老”,最后连生存的能力都丢掉了;还有一些人,他们以对立姿态面对工作,把工作当成会消耗自己时间、青春的消费品,工作得过且过应付了事,一味追求自己的诗与远方,最后导致工作生活一团乱。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一、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看看工作、生活与个人的关系分别是什么。工作是我们安身立命,养家糊口,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生活包括日常行为、学习、工作、社交、娱乐等,是人生于天地之间所经历的一切活动。不难看出,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整体会影响部分,部分能反作用于整体。如果工作占据时间过长、耗费精力过多,那么,人开展其他活动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如果工作与生活不能分开,经常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到生活,那么生活质量将会大大降低。经常将生活带入工作,那么工作效益和工作质量都会大打折扣,免不了受批评,进而影响心情、影响工作、影响生活。因此,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至关重要。
二、导致二者关系失衡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平衡,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有许多因素影响二者的平衡。
思想认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有的人把工作当成一种输入、一种会给生活带来增值的投资,他们会很享受工作的过程,以工匠之心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和能力,最后会带来在薪资待遇、职务岗位等方面更多有价值的输出;有的人信奉这样一个“事实”:工作与生活就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与其两头都捞不着,不如牺牲一边,要么撸起袖子加油拼工作,要么尽情享受自己的诗与远方。这种想法导致的结果就是,要么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时间陪家人,要么一味啃老、最后坐吃山空;有的人认为工作仅仅是一个赚钱养家、养家糊口的交易,认为工作就是一个“我出时间你出钱、一手交钱一手支出工作时间”的过程,每天带着应付甚至抵抗情绪在工作。至少,他们工作时是心不在焉的。他们从工作中获得的仅仅是那点工资,能力提升、成长进步对他们来说很难。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可能还在原来职务原地踏步,当生活的负担越来越重,他们的薪资水平难以满足生活需要时,新的烦恼也会随之而来。这时候,平衡工作、生活的关系,谈何容易?可以看出,对待工作与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二者关系的处理。
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的人兴趣爱好广泛,把兴趣变成了职业,把兴趣过成了生活。工作中,因为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很投入很开心,在工作中成长进步很快。工作之外,他们总会抽出时间陪家人,或打打球、爬爬山、看看电影、跑跑步,收获身、心愉悦。工作也好、生活也好,他们都能兼顾;有的人,因为兴趣爱好太少。学生时代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毕业工作后一门心思扑在事业上,以此弥补精神世界的空虚;有的人,由于种种原因,所从事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中找不到兴趣点,整天怨声载道,影响了心情、也影响了生活。
性格习惯。生活中有些人,不懂得拒绝、不善于拒绝、甚至不敢拒绝。同事推来的活儿、领导安排的工作以外的事,大包特揽、从不会说一个“不”字。于是,下班后,总能看到那些人在不停加班。这样的日子,时间都被这些无谓的琐事杂事、“毫无营养”的事情占据了,何来生活?此外,有的人工作生活毫无规划。一切凭感觉凭心情,心情好了给自己身体、心灵放假,心情不好了把自己装进各种枷锁桎梏,最后造成工作生活一团乱,自己也被压得闯不过气来。
心理因素。没有人是工作狂,但没有人愿意输掉人生。对有的人来说,忙碌更多时候只是一种心理慰藉。身边不知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和他见面时,他总是在不停地打电话,也总是会跟电话那头的人说那么一句话:“我在忙,待会再说。”掐掉电话后,他会慢悠悠地跟你聊天。不一会儿,他的手机有会准时准点响起来,这个时候,他又会“故伎重演”……,最后,你们的聊天就这样不欢而散了。但是,实在不知道他在忙什么。
外界因素。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996”工作制,这是指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是一种违反《劳动法》的工作制度。诚然,有的单位提倡员工加班、鼓励员工全情投入、高效产出。但正因为这样,使得工作与生活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此外,有的时候,领导急需要一个数据,并且需要我们立刻拿出数据和成果,我们会在下班后被老板@、被迫加班,这样就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