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二、×村主要做法
(一)立足长远
(二)立足发展
(三)立足综合
(四)立足民生
三、问题与瓶颈
(一)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不足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三)群众抱团发展意识不强
(四)农村技能人才供给不足
(五)发展项目资金筹措较难
四、对策和建议
(一)政治上有效融合
(二)思想上有效融合
(三)制度上有效融合
(四)产业上有效融合
(五)人才上有效融合
(六)营销上有效融合
农业农村局关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总书记的讲话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对我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等地不断探索新型集体经济来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群众持续增收的经验告诉我们,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正是当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集体经济。今年以来,我市确定×个试点村实践探索证明,大力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既是落实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及省、市委工作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村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必要需求,更是把群众组织起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月×日,市农业农村局机关第二党支部结合主题党日活动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到×镇×村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开展调研,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县×镇×村位于×镇政府×公里处,村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社,×户、×人,其中常住户×户、×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名。耕地面积×亩,人均×亩,主要收入来源靠务工和土地流转,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元。该村有润泽祥农民农业合作社、瑞林农禾园有限公司两个合作社,该村已成为×镇重要的乡村建设示范点及乡土农旅发展基地。
二、×村主要做法
(一)立足长远,编制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引领,立足村情实际,确立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观光农业、民俗文化、戈壁运动于一体的“植物迷官”休闲度假基地项目,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占地约×亩,预计投资×万元,建设资金采取“政府投一点,村组织拿一点,村民筹一点”的方式募集,利用现有玉米作物、林木、花卉等绿色植物作为屏障,种植出不同形状的植物迷宫,吸引游客体验乡村农耕农事文化、记忆乡愁。同时,设置饮食区和儿童游乐区等,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简易景区停车场(砂石表面)、石板桥、呐喊喷泉游客休闲区及其他基础设施,打造集农业生产、休闲体验为一体的金昌创意休闲农业旅游新时尚高地。
(二)立足发展,建立联结机制。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的目的,结合实际,建立“村集体领导、合作社经营、村农户参与”的三方联结机制,相互支持配合、相互制约监督,激活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经前期界定,×村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农户×户×人,按照集体所有、民主决策的原则,股份经济合作社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折股量化、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配置股份,设置股份×股,其中:成员股×股、集体股×股。村民土地入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依托膜下滴灌高效节水农业,规范全村土地流转市场,采取“股份合作+土地入股”模式,将四个社×亩土地入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民签订土地入股协议。股份经济合作社再将土地转包给×个经营主体(×县润泽祥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元/亩的价格保底按股比分红,实现第一次分红。成立乡村文化农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实现“内部抱团、外部开花”,增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力。按照“党支部+合作社”模式,由党支部牵头,股份经济合作社入股×万、村委会入股×万成立乡村文化农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植物迷官”休闲度假项目的运行,包含植物迷宫、呐喊喷泉、饮食区摊位收费及管理,工作人员的招聘及培训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扣除所有运营成本后按股比将分红返回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村民第二次分红。
(三)立足综合,拓展发展空间。乡村建设行动。该村将现有×个社整体布局规划,修建集中居住点,2021年规划新建高标准农宅×套,其中村民自建房×套,公建民住房屋×套。党支部充分利用乡村旅游和新规划住宅发展特色小吃、小工艺品销售、小戏小曲展演等项目,带动生产发展,推进人才振兴。观光作物种植。结合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村党支部提前谋划,持续引进中药材、油菜等观光类经济类作物,发展观光、采摘、运动等连片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推进文化振兴。集中养殖建设。通过“PPP”项目融资,规划建设高标准养殖小区×个,占地面积×平方米,概算总投资×万元,拟入住养殖户×户。村党支部积极向市县农业部门申请,外出学习养殖技术,发展集体品种养殖,拓宽村民致富路子,推进产业振兴。
(四)立足民生,保障群众利益。合理设置股权。结合实际,该村制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资源资产折股量化办法,核定每股股金标准,合理对村资源资产进行量化评估、折价入股。确立农户“入股自愿、退股自由”和“股权可继承、可转让”原则,引导农户自愿入股。明确盈利分配。合作社在村“两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最大程度让利于民”的要求,结合长远发展需要、群众意愿等因素,合理设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收益比例,经股东代表大会通过后执行。原则上一个年度分一次红。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乡村文化农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入股协议,预留×%的运营资金,用于后期运作,剩余×%按照股比分红。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得到分红后,按照相关规定提取×%公益金、×%公积金共×万元,主要用于集体经济滚动发展和扩大再生产,剩余按照集体股、成员股比例分配收益。同时,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务工人员的,该村参股农户优先,增加群众收入。注重风险防范。合作社接受监事会、股东代表大会及群众的监督,在产业规划发展、承接项目实施等重要环节,多方征求意见,科学决策。在发展经营过程中,做实做细各项工作,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确保村集体、农户资源资产保值增值。
三、问题与瓶颈
(一)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不足。2020年,该镇各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收入×元,大部分是通过入股、租金等方式取得,自主活力不强。村集体经济“植物迷宫”项目因为缺少专业技术和人员的管理等主客观因素制约,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经营还处于起步状态,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是产出达不到预期,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但农户参与进来的比例不高,利益联结覆盖面不广,合作形式较为单一,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该村虽然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合作社,但总体来看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产出的小麦、玉米等农产品附加值不高,辐射带动力不大,对村级经济和村民收入带动效应有限。另一方面,农业与二、三次产业融合程度较低,农产品加工、“植物迷宫”农旅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文化传承、乡土风俗、民族风情等要素的融合上不够,高品位、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不足,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不充分。此外,群众主要靠零散种养,因缺乏技术、资金、经验,很难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上规模的产业少。
(三)群众抱团发展意识不强。该村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大多数为年长人员,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和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不清、意愿不强,习惯沿用“见子打子”“单兵作战”的传统方式,部分村民项目上马易,持续发展难。个别脱贫户还存在等靠要思想,总觉得政府会伸出一把手,出现重大变故或面临返贫风险。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村里发展的极少,留下了大量闲置农宅,虽然留下了“乡愁”,但严重影响了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而阻滞了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规模和效益的发挥。
(四)农村技能人才供给不足。乡贤群体流失,鼓励人才下乡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高层次人才回流吸引力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具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运作的专业人才,缺乏懂市场、能经营的能人。基层农技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低、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青年后备力量较弱、文化程度较低;乡村一级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急需的人才短缺,经营管理型、社会服务型等人才严重不足,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难题。
(五)发展项目资金筹措较难。国家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不变。国家为此将投入大量资金,地方政府也会给予配套支持,但恐怕仍然难以满足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特别是像×这样的“插花型”县,过去脱贫攻坚过程中各级财政投入较少,导致农村建设历史欠账较多,今年虽然被列为乡村振兴省级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