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扎实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二、健全落实共驻共建共享机制
三、全面推进小区党建工作
四、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
五、加强党群活动服务阵地建设
六、进一步凝聚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在全市县(市、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了解掌握城市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推进情况,进一步找准问题、研究对策。当前,全市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城市基层党建抓得实不实、作用发挥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十四五”的开局。
会前,我们实地走访了xx社区、xx社区、xx社区等xx个社区。刚才,xx、xx组织部介绍了工作情况,xx个基层单位代表作了交流,讲得都很好,有做法、有经验,也提到了问题和意见建议,听了很受启发。大家提到的问题和建议,组织部的同志要梳理汇总一下,有关市直单位要认真研究,帮助推进解决,落实情况要及时反馈。可以看出,大家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调研了解和各地反映的情况看,目前全市中心城区城市基层党建与城市化进程还不相适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水平还不够高,城市建设和城市党建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比如社区工作经费投入、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考评“指挥棒”作用以及社区自有经营性收入等方面问题,都亟待解决。特别是社区普遍没有经营性收入,这块虽没有硬性要求,但是希望街道、社区要认真思考,提高社区“造血”能力。下面,结合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和调研情况,我谈几点意见。
一、扎实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需要,使街道党组织能够聚焦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主责主业的重要举措,通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提升街道党组织组织力,强化街道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这是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的一项重点任务。有的同志一说到改革,就想等市里统一安排、统一定调。实际上,市里已经作了多次部署,县(市、区)要抓紧研究去做,要抓紧时间推进,在为社区赋权、减负、增效方面多做一些探索。一要优化机构设置。要突出街道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的主责主业,坚持编制资源向街道倾斜,进一步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党建等方面的力量和职能,综合设置街道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二要为基层减负。基层干部反映,街道要承担的各类行政事务达xx多项,每天疲于应付,怎么会有精力抓主业主责?各级一定要响应中央的号召,切实为基层减负。要根据实际,研究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厘清区直部门与街道的事权边界,从源头上堵住“乱摊派”的口子,让街道党组织真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来。三要下放权力。要赋予街道对县直部门派驻机构、区域内驻区单位等绩效考评、评优评先、干部推荐、人事考核等权力,让街道挺直腰杆、更有“话语权”。要制定与街道权责匹配的考评方式,精简“多头考核”“一票否决”等事项。具体权怎么给、责怎么定,要制定具体方案。四要稳步有序推进。街道体制改革是动格局、动利益的事情,党委要高度重视,经常研究,各级党组织和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组织部门要牵头协调,多向党委请示汇报,多与部门沟通协商,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比如,市、县编办要从保障人员编制方面加强对街道改革工作的具体指导。同时,各级各部门要落实社区减负的要求,推行社区公共事务准入制度,取消给社区下达的不合理任务,让他们有更多时间、更多精力服务群众。
二、健全落实共驻共建共享机制。应该说强化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共享这方面是当前我们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共驻共建共享、互联互动机制大部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落实下去。所谓的“共驻共建共享”,就是要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相互作用、相互共赢,需求互补,服务共享,实现“小马拉大车”。具体来说,一要落实“双向认领”机制。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共建单位党组织要立足双方实际需求,分别建立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签订协议书,相互认领共建任务。每年要研究确定几个议题,定期召开“大党委”会议或联席会议,共同商讨推动共建事项。二要落实“双向服务”机制。要建立共享共用资源清单,广泛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主动到共建社区、所居住社区报到,经常性开展结对帮扶、联系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等活动,每年至少到社区服务xx次。街道社区要变“坐等上门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通过优化政务服务、抓好驻区环境整治等,争取共建单位支持,实现互助共帮良性循环。比如,共驻共建双方可以通过整合使用党建、教育、文化、体育以及停车等场所设施,实现需求互补、资源共享。三要落实“双向评议”机制。健全落实驻区单位评社区、社区评驻区单位的“双向评议”机制,将评议结果作为双方年度考核、文明单位考评等重要依据。前面讲到的“双向认领”和“双向服务”,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双向评议”来推动落实。政法委、机关工委、文明办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有效落实,把共驻共建情况纳入驻区单位党建、文明、综治等考评的重要内容,发挥考评“指挥棒”的作用,让各驻区单位真正重视起来、行动起来,确保共驻共建共享机制能够真正落下去、有效果。
三、全面推进小区党建工作。小区虽小,但联系着千家万户,小区党组织是离群众最近的党组织,把小区党建工作抓好了,我们党在城市的各项工作任务才能真正落实。党委、街道党工委要加强指导,全面推进小区党建工作。一要推进小区党组织覆盖。要全面摸清各小区党员情况,灵活组建各类型的党组织,做到应建尽建。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3人以上,条件成熟的,可以单独成立党组织;不足3人的,可以根据实际,探索建立各类功能型党组织或联合党组织,发挥各行各业党员的特长和作用。重点楼宇、市场商圈等领域党组织要实现基本覆盖。小区党组织全覆盖,我认为有两个方面要注意:一方面,社区党组织书记是直接责任人,要用心用情去抓这项工作,对小区的党员情况要了解清楚,要去发现、挖掘、培育小区人才,充实党组织力量。另一方面,街道党工委要加强指导,逐个研究分析辖区内社区、小区的具体情况,全面抓好小区党组织组建工作。既要抓有形覆盖,更要抓有效覆盖,发挥小区党组织的作用。二要探索创新小区治理模式。小区党组织也要落实主业主责,配合街道社区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高小区治理水平是所有居民的需求。要充分发挥小区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积极探索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组织书记选为业委会主任,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居民公约”等。探索建立议事协调、服务评价、纠纷调处等机制,解决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