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及职能工作扎实推进(标准80分
(一)改革工作全面推进
(二)职能工作高效履行
(三)单项工作圆满完成
二、联村帮扶工作全面落实(标准分25分
三、助力发展成效显著(标准分15分
1.助力教育优先发展
2.助力“五个城市”建设
3.助力综治信访工作
四、党的建设得到加强(标准分30分
1、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20年度爱国拥军模范单位”(汉字〔2021〕18号)
2、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20年度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进集体”(汉字〔2021〕31号)
3、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20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汉字〔2021〕96号)
4、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考核综合评价‘好’等次的县直包村单位”(汉办字〔2021〕102号)
5、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20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汉字〔2021〕10号)
6、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20-2021**县教育优先发展工作先进集体”(汉办字〔2021〕107号)
7、被县政协授予“提案承办先进单位”(汉协发〔2021〕4号)
8、被市委编办授予“全市机构编制系统‘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安编办发〔2021〕36号)
9、荣获市委编办举办的全市编办《条例》知识竞赛三等奖
10、荣获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歌咏比赛一等奖
2021年县委编办领导班子自查报告
2021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办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大局,持续巩固深化机构改革成果,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切实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一、重点及职能工作扎实推进(标准80分,自查得分80分)
(一)改革工作全面推进。一是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体制调整稳妥推进。圆满完成森林公安管理体制调整、机构编制划转和人员转隶。为县林业局下达行政编制2名,增设森林草原防火股,强化了森林防火机构设置和工作力量配置。二是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不断深化。圆满完成了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组建了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强化了编制配置和职责履行。牵头组织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出台《关于运用“321”基层治理模式加强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通知》,将城关、涧池、平梁、蒲溪4个试点镇的执法机构明确为副科级,梳理公布镇级综合执法“三张清单”95项,召开改革推进会议,落实执法装备和服装。《陕西日报》对我县镇综合执法改革进行了报道。三是行政复议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明确县司法局为县政府行政复议机构,增设行政复议与应诉股,增加行政编制2名,确保了行政复议工作自2022年1月1日起按新体制运行。四是其他配套改革扎实推进。规范报批了经开区管理机构设置,明确中共**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副县级规格,实行合署办公、一套机构,核定领导职数2正3副。出台驻镇派出机构双重管理办法,理顺了市场监管所、司法所实行所长负责制和部门管理为主、镇管理为辅的双重管理机制。完成了新一轮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机构调整,县纪委监委机关内设机构由11个调整为9个,增设县直属机关纪工委书记、县纪委监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领导职数各1名。
(二)职能工作高效履行。一是市对县考核任务全面完成。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修订完善《机构编制事项申办程序》,推进机构编制事项申办和编制使用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在市委编办对我县《条例》及配套法规制度专项督查中获得好评,整体成绩位于全市前列。二是机构改革成效不断巩固。对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研判,将城乡规划管理职责由县住建局划转至县自然资源局,规范了县人大、县政协各委室机构设置,优化了县委组织部内设机构设置,落实了县文旅广电局加挂县文物局牌子,完成了县乡村振兴局的组建,调整优化了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三个群团机关的编制资源配置,进一步统筹盘活全县行政事业编制资源。三是事业单位改革和公益服务不断改善。强化重点领域机构设置,设立县统战事务服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4名,副科级职数1名;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升格为正科级,加挂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牌子,核定科级领导职数1正2副;聚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落实县图书馆机构单独设置;强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在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加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所牌子,划转补充人员1名。加强重点领域编制保障,为县疾控中心增加疫情防控及健康教育专项编制5名,为县委宣传部增加文化产业发展专项编制2名,为县财政局增加国资国企监管专项编制3名,积极化解县电影公司改革遗留问题,实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面清零。四是机构编制使用效益不断增强。核定10名周转事业编制,用于县委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县属重点国有企业任职保留人事关系,助推了县内经营管理型人才培养;核准县融媒体中心等7个事业单位使用周转池编制11名,解决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干部队伍“青黄不接”问题。全年办理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及特岗落编211名,落实干部流动用编256名,办理干部流动282人次,退休、辞职、辞退下编125名。五是机构编制核查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等工作圆满完成。按照中省安排,成立工作专班,历时2个月,全面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机构编制核查任务,实现了“机构清、编制清、领导职数清、实有人员清”目标。全面实行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全流程网络监测,下达催办函3份、行政处罚决定1份。完成174家机关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工作,受理核准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办理设立登记15家、变更登记51家、注销登记18家。强化事业单位实地核查和履职评估,对11个年度报告交叉评审得分靠后和涉改事业单位进行实地核查,对县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所属12个事业单位开展履职评估,评估考核结果在机构编制管理和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直接运用。
(三)单项工作圆满完成。全面完成了国有资产管理、预算绩效管理、深化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健康**暨爱国卫生工作、便民服务及“12345”年度考核任务,各项工作均有力有效推进。
二、联村帮扶工作全面落实(标准分25分,自查得分25分)
始终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联村帮扶的首要任务,着力在防止所联村出现规模性返贫上下功夫。一是强化支部联建。深化机关党支部与清河村党支部共建、联建,结成党员“互联对子”48个,开展共建主题党日活动6次,协调项目资金30余万元,解决修建便民桥和新民风建设文化宣传资金短缺等问题。从办公经费中挤出2万元,协调民政补助资金2万元,用于村支部建设和困难党员群众慰问,共慰问困难党员7人、困难群众129名。二是强化帮扶力量。选派2名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