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具体目标及任务
(一)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1.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
2.培训5名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专任教师
3.培育1个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
4.遴选1个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
5.遴选5个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
(二)加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
1.建设“三全育人”典型学校
2.形成1个德育特色案例
(三)提升办学水平
1.拓展学校办学空间
2.适应现代职业教育
3.加快信息化建设
4.加快课堂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源更新
5.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四)建设优质师资队伍
1.加大教师引进力度
2.培养“双师型”、“创新型”教学团队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五)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1.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研制发布程序
2.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
1.建设校级精品课程资源5门
2.培育省级精品课程2门
3.培育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
(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1.申报国家级产教融合基地1个
2.打造1个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
(七)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四、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
(一)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2.制度保障
3.资金保障
(二)组织实施
1.做好基础调研
2.强化过程管理
3.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提质培优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校各科室(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实现某省中职旗舰校、全国优质中职学校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结合我校实际,现制定学校提质培优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照《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把握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聚焦具体问题,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努力打造某省中职旗舰校,创建全国优质中职学校。
二、发展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深化“三全育人”实施方案,完善“三全育人”格局,建设“三全育人”学校;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形成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的优质品牌文化;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三教”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创建优质品牌专业;完善名师引领、校企共建的“梯队式”师资建设模式,打造德才兼备的“双师型”、“创新型”教学团队;融通平台数据,构建校本数据中心,创建智慧校园,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进学校治理方式变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创建优质中职教育品牌,努力把学校建成省内一流,全国1000所优质中职学校。
三、具体目标及任务
(一)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深化党建引领下的“校企协同、理实交融”思政育人模式。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健全学校组织体系,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针对学生实习期间思政教育跟不上等薄弱环节,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作用,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政教育;坚持课程思政,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思政课堂教学管理办法,鼓励教师结合课程及专业特点渗透思政教育;上好思政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思政教育形式,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具体任务:
1.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
2.培训5名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专任教师。
3.培育1个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
4.遴选1个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
5.遴选5个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
(责任部门:党政办、教务科、学工部、宣教科、基础部、各专业部)
(二)加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
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全员”力量,认真研究“全程”育人渠道,积极探索“全方位”的育人方法,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强化全员育人责任,汇聚更广泛的力量参与全员育人,重点是加强社团建设和朋辈教育,吸收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服务工作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翁;抓好学生成长的关键环节,把五育工作融入到大学四年的人才培养工作当中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他们学习、成长的规律,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营造“一草一木皆育人”的环境氛围,公共场所的环境建设和管理服务内容中体现育人要素,构建“大思政”格局。
具体任务:
1.建设“三全育人”典型学校。
2.形成1个德育特色案例。
(责任部门:党政办、教务科、学工部、宣教科、基础部、各专业部)
(三)提升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
1.拓展学校办学空间。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构建多元办学新格局,拓展学校教学场地;合理规划现有土地,充分挖掘校园潜力,实施活动板房项目,启动综合实训楼建设项目;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积极报名省上的职教园区建设。
具体任务:实现校园面积、建筑面积、运动场达标。
(责任部门:基建办、后勤服务中心)
2.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改善学生实训条件。改变目前校内部分实训设备陈旧、工位不足现状,推进实训设施设备功能提升、更新换代,更好的满足学生实训、大赛训练、1+X证书制度试点、承办赛事、技能考证、职业培训、项目建设等需求;多措并举推进校内新增实训室建设,通过争取财政增加生均拨款,申请专项资金、追加专项投入、扩大学校自筹、深化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设备等多种渠道投入,提升实训条件;完善校内实训管理,规范设备保养维护,降低设备损坏和耗材损耗,提高设施设备使用效率。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学生实训实习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具体任务:建成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责任部门:实验实训中心、招就办、校企合作部、财务科)
3.加快信息化建设。落实教育部关于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的通知(陕教职成函〔2020〕3号)要求,制定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提升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基础能力。融通教务、督导、财务、人事、OA办公、图书管理、招生就业、学生管理、一卡通等各类业务管理平台的数据,消除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调取使用,构建校本数据中心,实现学校内部数据与国家数据管理系统的对接。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推进学校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形成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具体任务:
建成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
(责任部门:图电中心、实验实训中心)
4.加快课堂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源更新。逐步更新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设备和师生课桌椅等教学设备;根据学校实际逐年丰富文献资料和网络图书资源;规范图书订购、管理、借阅程序,营造良好读书氛围。
具体任务:
教学设备和图书存量达到全国优质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要求。
(责任部门:图电中心)
5.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创新安全工作机制,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细化安全工作“三个清单”落实,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确保安全事故零发生;强化校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注重教育疏导。加强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健康。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建设和谐平安校园。
具体任务:
创建全国优质中职学校。
(责任部门:党政办)
(四)建设优质师资队伍
1.加大教师引进力度。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扩大教师招聘引进,力争3年内招聘在编教师30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适应学校创新发展需求。引进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力争3年内引进6人。
具体任务:到2023年,学校专任教师达到60人以上。 (责任部门:党政办、教务科)
2.培养“双师型”、“创新型”教学团队。以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为引领,带动省级、校级教学团队建设,培养认定校级教学团队5个,培育省级教学团队2个。培养专业带头人5人、骨干教师10人。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每年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1—2月,了解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体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优秀企业文化,提高教师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教师培养管理。
具体任务: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培养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培育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责任部门:教务科、各专业部)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管理考核办法,发挥班主任绩效考核作用,创新班主任培养培训形式,提高班主任素质和能力,提高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为平台,发挥名班主任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班主任梯队建设,带动班主任队伍班级管理能力整体提升,培育优秀班主任队伍。
具体任务:
建设1个名班主任工作室。
(责任部门:学工部)
(五)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1.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研制发布程序,建立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为行业指导、企业选择、学生学习、同行交流、社会监督提供便利。加强课堂教学日常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推动“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