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组织机构设置
1、XXX单位设基层党的委员会(党总支)1个
2、基层党的委员会(党总支)和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选举产生
3、通过选举产生的基层党的委员会(党总支)、支部委员会委员应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二、党支部的基本任务
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组织党员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服务和监督
4、密切联系群众
5、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6、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
7、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单位的有关制度规定
8、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
9、认真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党支部目标管理工作
10、加强对同级共青团工作的领导
三、党支部班子建设基本要求
1、党支部班子分工明确
2、党支部严格执行有关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党风党纪教育、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
3、及时传达和贯彻上级有关精神
4、积极参与研究所在单位、部门重大事项
5、支部班子成员密切联系群众
6、支部班子成员调整应及时
四、党支部委员会选举程序
1、选举准备阶段
1、1向上级党委请示
1、2起草工作报告
1、3进行思想教育
1、4酝酿候选人
1、5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候选人请示
2、正式选举阶段
2、1报告工作
2、2正式选举
2、3选举书记(副书记)并进行分工
3、选举报批阶段
3、1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3、2公布新班子
五、党支部书记选配标准
1、党支部书记是支部的核心
2、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政策水平
3、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
4、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5、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6、正确行使权力
7、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
8、具有三年以上党龄和两年及以上的中层管理岗位工作经历
六、党支部书记的主要职责
1、围绕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
2、负责召集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大会
3、做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4、检查党支部工作决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出现的问题
5、经常与党支部委员和同级行政负责人交流情况
6、抓好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
7、参与单位(部门)重大问题的决策
一、职责类
1、党支部工作职责
2、支部书记工作职责
3、支部委员会各支委工作职责
二、基础资料类
1、名册:党员名册、入党积极分子名册、发展党员计划名册
2、文件:各级党组织的文件(包括领导重要讲话、有关会议下发的材料和有关规章制度、通知等)
3、记录:各种工作记录(包括“三会一课”记录、民主生活会记录、党支部政治学习和个人学习记录、支部活动记录、党员志愿者活动记录、访谈记录、稿件登记、电教播放收看记录、党员材料档案移交记录等
4、计划总结:党支部工作计划
5、其它材料:主要有学习教育资料、先进事迹材料、表彰奖励材料、党费收缴明细、党建论文、请示批复、换届选举材料和其它活动的专项材料、图片等
三、基本制度类
(一)党员学习教育制度
一、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政文件精神
二、加强对学习的管理
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四、学习形式要多样
五、严格党员学习制度
六、抓好典型选树工作
七、党员教育要做到同形势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安全生产、党员竞赛活动、普法教育等相结合
(二)“三会一课”制度
一、“三会一课”是指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党课
二、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
三、支部委员会每个月召开一次
四、党小组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包括一年一次的党小组民主生活会)
五、党课每半年安排一次
(三)民主监督制度
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二、制定群众举报制度
三、定期开展与群众对话活动
四、对于群众在评议、举报、座谈对话中提出的意见
五、对积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的党内外群众
(四)民主生活会制度
一、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每年召开一次
二、会议日期和主题
三、民主生活会主要根据本单位(部门)工作实际
四、民主生活会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五、对民主生活会反映出来的问题
六、民主生活会要有专人记录
(五)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一、每年至少评议一次
二、民主评议党员的对象为支部全体党员
三、评议要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和要求
四、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程序是:(1)动员教育
五、评议结果在向上级党组织报告的同时要通报本人
六、通过民主评议党员
(六)党风廉政建设制度
一、党员干部要带头反腐倡廉
二、党员干部不假公济私
三、党员干部要坚持原则
四、对职工岗位变动、奖金分配、考勤、评先选优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要坚持公平公正
五、党员、干部经常进行谈心活动
六、开好民主生活会
(七)党员责任制度
一、建立党员责任区
二、负责向责任区职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知识
三、负责协助工会小组长组织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民主生活会
四、加强职工观念更新
五、倡导文明规范
六、努力学习、积极工作
七、确保责任区内职工无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八、支持、配合所在工会小组、团支部开展积极有效的活动
(八)党费收缴制度
一、党员交纳党费的标准
二、党员应自觉交纳党费
三、对党员不交纳党费的处理
(九)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一、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络
二、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协助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四、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
五、做好本职工作
六、在各项工作中
七、每个党员要不断提高对联系群众制度的认识
八、支部委员、党员每月至少要同群众谈心2-4次
九、支部委员、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将作为年终评选各类先进的重要依据
(十)党员活动室管理制度
一、党员活动室的管理由支部宣传委员负责
二、党员活动室的一切设施要登记造册
三、活动室使用情况要及时做好记录
四、活动室所配备的所有物品
五、室内书籍报刊杂志借阅
六、活动室使用后要及时清理打扫
一、支部活动阵地(党员活动室)建设参考标准
1、设置专门的党员活动室
2、室内悬挂党旗
3、有条件的党支部
4、室内配备《求是》、《人民日报》等相关报刊
5、室内陈列所在单位党政工团获得的荣誉锦旗、奖杯、奖牌、奖状、荣誉证书等
6、室内配置档案资料柜
7、党员活动室由支部管理
二、支部宣传阵地建设标准
1、党支部因地制宜设置宣传栏
2、宣传栏应设有单位党政组织机构、党员风采、光荣榜、公示栏、党务公开等内容
3、宣传栏由专人负责更新维护
4、建立通讯员队伍
一、发展党员工作流程
1、党支部必须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规定和要求
1、1建立支部发展党员流程图
1、2发展党员有计划、有安排、有重点
1、3申请入党人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材料齐全
2、对申请入党人员的培养教育
2、1自愿递交入党申请书
2、2党组织进行一般性培养、教育、考察
2、3党组织列为积极分子
2、4列为积极分子后党组织要指定一到两名正式党员做其培养联系人
2、5列为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后
2、6确定为发展对象后
2、7组织对发展对象进行集中培训
3、接收为预备党员
3、1申请入党的人员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
3、2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
3、3支部大会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的半数
3、4党支部要及时将支部大会决议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
4、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
4、1将预备党员及时编入党支部或党小组
4、2面对党旗宣誓
4、3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考察
5、预备党员的转正
5、1具备党员条件的
5、2不完全具备党员条件的
5、3党委对上报的预备党员转正的决议
5、4预备党员转正后
二、党员学习教育工作流程
1、坚持党员学习教育制度
2、党员学习应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
3、坚持党支部学习制度(每季1次)
4、有关学习、会议、活动实行签到
三、党员管理工作流程
1、做好党员的党籍管理
2、党费收缴工作足额及时
3、坚持年度党员民主评议
4、督促和引导党员自我管理
四、党支部会议工作流程
1、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会议、支委民主生活会、党小组会等会议应按时、按需、有序召开
2、会议一般按会前准备、会议议程、会后工作三个阶段进行
3、涉及党内选举、发展党员、民主评议、考核表彰等主题的会议应按相关程序要求严格执行
4、会议形成的相关决议、情况、结果等应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汇报
五、支部联系群众工作流程
1、工会、共青团组织健全
2、坚持五必谈、五必访(职工伤病住院必访
3、建立党支部定期工作表
4、密切联系群众
一、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二、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
三、围绕本单位(部门)的中心及重点工作
四、党员责任区活动
五、按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七、积极开展党内帮扶活动
八、建立党支部活动常用程序
九、围绕创建“五个好”党支部和争做“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目标
班子建设标准
班子建设标准
一、党组织机构设置
1、XXX单位设基层党的委员会(党总支)1个,下设行XXX、XXX、XXX党支部。
2、基层党的委员会(党总支)和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3年。任期届满应按期进行换届选举,如需延期或提前换届,须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延长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支部委员会一般由3~5人组成,最多不超过7人,可设书记和组织、宣传、纪检等委员,党员人数多的支部可考虑增设副书记。党支部应从有利于开展党建工作的实际出发,选配专职或兼职支部书记。注意培养和选拔工作执行力强,促进单位发展带动力强,服务职工群众影响力强的党支部书记。
3、通过选举产生的基层党的委员会(党总支)、支部委员会委员应报上级党组织备案;书记或副书记,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委员在任期内出缺,应及时补选,也可由上级党的组织调动或指派。
二、党支部的基本任务
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部门)所担负的任务。
2、组织党员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同时广泛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知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3、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服务和监督,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4、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5、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其在单位改革和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6、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在临床工作第一线的专业人员、知识分子和青年中发展党员。
7、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单位的有关制度规定,不得侵占单位、职工群众的利益。
8、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9、认真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党支部目标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10、加强对同级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汇报,讨论重大问题。支持他们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支持职工代表参与民主管理,协调工、团与行政之间的关系。
三、党支部班子建设基本要求
1、党支部班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支部学习制度,能主动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2、党支部严格执行有关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党风党纪教育、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坚持贯彻并注重成效。
3、及时传达和贯彻上级有关精神,认真执行上级各项决议、决定,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积极参与研究所在单位、部门重大事项,如工作计划、薪酬调整、人事提拔任免等。
5、支部班子成员密切联系群众,发挥润滑剂作用,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凝聚力、向心力强。
6、支部班子成员调整应及时,保证组织机构的完整。
四、党支部委员会选举程序
1、选举准备阶段
1、1向上级党委请示。选举前向上级党委请示(换届时一般在任期届满前一至二个月向上级党委请示),经上级党委批复后,即可进行选举的筹备工作。
1、2起草工作报告。选举前,党支部应认真回顾和总结本届委员会的工作(新成立的党支部要作筹备工作报告),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经验教训以及对下届支部委员会的建议等,在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写出工作报告,经支委会认真讨论、反复修改后定稿。
1、3进行思想教育。为了保证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选举前,党支部应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对党员进行民主集中制、党员权利、义务的教育,帮助党员明确选举意义和基本要求,增强行使民主权利的意识,认真慎重地对待选举工作。
1、4酝酿候选人。支委会根据党章规定,具体提出候选人条件和下届支部委员会的构成原则和组成名额,交党员讨论。党支部委员应由党龄满3年的正式党员担任。候选人经党小组初步酝酿提出后,支部委员会加以集中,然后根据多数人的意见确定候选人预备名单。
不设委员会的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一般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可不设支部委员会),由全体党员充分酝酿,提出候选人。
1、5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候选人请示。在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后,支部委员会要把候选人预备名单及时向上级党组织请示,经上级党组织同意后,方可进行正式选举工作。
2、正式选举阶段
2、1报告工作。选举时,要召开支部党员大会,由支部书记向大会报告工作,然后组织党员认真进行讨论,听取党员的意见,如有批评意见或质疑,应负责作出说明和解答。
2、2正式选举。选举要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和差额选举的办法进行。可以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20%的差额选举的办法进行正式选举,也可以采用差额选举办法进行预选,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进行正式选举。
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候选人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到会有选举权的人数的一半,始得当选。当选人多于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就票数相等的被选举人重新投票,得票多的当选。当选人少于应选名额时,对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如果接近应选名额,也可以减少名额,不再进行选举。
2、3选举书记(副书记)并进行分工。选举产生党支部委员会后,新的支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可由当选委员中推举一人主持,采用等额选举的办法选出支部书记、副书记,支委会研究确定工作分工。
3、选举报批阶段
3、1报上级党组织审批。新的支部委员会将选出的支部书记、副书记名单及简要情况、得票数和支部委员分工报请上级党组织审批。
3、2公布新班子。上级党组织批准后,及时向全体党员公布新一届党支部的组成和分工。
五、党支部书记选配标准
1、党支部书记是支部的核心,是支部日常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
2、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政策水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3、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工作业绩突出。
4、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决定同本单位(部门)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5、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知识。
6、正确行使权力,遵纪守法,勤政廉洁,以身作则,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组织、群众批评和监督。
7、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
8、具有三年以上党龄和两年及以上的中层管理岗位工作经历,原则上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
六、党支部书记的主要职责
党支部书记是支部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按照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的决议,负责党支部的日常工作。
1、围绕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结合单位管理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思路,创新工作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切实制定考评办法,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党支部活动。
2、负责召集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大会,结合本单位(部门)的具体情况,认真传达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研究安排支部工作,将支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提交支部委员会或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3、做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了解掌握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检查党支部工作决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按时向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
5、经常与党支部委员和同级行政负责人交流情况,保持密切联系,支持他们的工作,协调单位内党、政、工、团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6、抓好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按时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纪律,充分发挥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作用。
7、参与单位(部门)重大问题的决策。支部副书记协助支部书记工作,书记不在时,由副书记主持支部的日常工作。党政一身兼的,必须行使两种职能,承担两个责任。
制度台帐标准
党支部应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上级党组织有关规定,结合单位(部门)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与党支部工作有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和相关档案资料。
一、职责类
1、党支部工作职责;
2、支部书记工作职责;
3、支部委员会各支委工作职责。
二、基础资料类
1、名册:党员名册、入党积极分子名册、发展党员计划名册。
2、文件:各级党组织的文件(包括领导重要讲话、有关会议下发的材料和有关规章制度、通知等)。
3、记录:各种工作记录(包括“三会一课”记录、民主生活会记录、党支部政治学习和个人学习记录、支部活动记录、党员志愿者活动记录、访谈记录、稿件登记、电教播放收看记录、党员材料档案移交记录等,记录中有关的内容要完整、记录格式要符合有关要求,每年归档)。
4、计划总结:党支部工作计划,发展党员规划,年度工作、学习、活动计划和工作总结等材料。
5、其它材料:主要有学习教育资料、先进事迹材料、表彰奖励材料、党费收缴明细、党建论文、请示批复、换届选举材料和其它活动的专项材料、图片等。
三、基本制度类
(一)党员学习教育制度
一、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政文件精神,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完成所在单位(部门)的年度目标任务。
二、加强对学习的管理。认真拟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提出基本要求。坚持以个人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学习由党支部安排,参加学习人员不得无故缺席,要做好考勤记录。
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思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形式要多样,做到读和写结合,典型引路和广泛交流结合,学习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参观考察等结合,既生动活泼,又讲求实效。
五、严格党员学习制度,持之以恒,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的形式搞好党员教育,做到时间、学习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
六、抓好典型选树工作,使广大党员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创先争优。
七、党员教育要做到同形势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安全生产、党员竞赛活动、普法教育等相结合。
(二)“三会一课”制度
为加强支部党的建设,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三会一课”是指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党课。
二、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因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
大会的主要内容:(1)传达学习上级党组织的有关文件、决议、批示;(2)讨论通过党支部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3)选举党支部委员会;(4)讨论决定发展新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党员的奖励和处分;(5)讨论决定由支委会提请的其它重要事项。
支部党员大会应做到议题明确、中心突出、会前应将会议内容、要求、议程、时间通知全体党员,做好充分准备,党员大会需做出决议时,应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
三、支部委员会每个月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研究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决议;分析党员的思想状况,研究支部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和党员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支部建设、组织发展、党员奖励和其他需要支委会讨论的重要事项。
四、党小组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包括一年一次的党小组民主生活会)。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1)组织党员学习;(2)研究贯彻执行支部决议和各项工作任务;(3)党员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4)讨论选举和发展党员工作;(5)讨论评选优秀党员和对党员的处分等事项。
五、党课每半年安排一次,党课的主要内容是: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党的理想、宗旨、纪律、优良传统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教育等。
党课教育的内容要注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形式多样,可采取专题讨论、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
(三)民主监督制度
为规范和约束党组织和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使党员和党组织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更好地发挥党员、党支部的作用,制定民主监督制度。
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党内外群众评议党员领导干部活动。
二、制定群众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电话、意见箱、电子信箱,由专人负责。认真处理好群众对党组织、党员的检举、控告。
三、定期开展与群众对话活动。
四、对于群众在评议、举报、座谈对话中提出的意见,党支部要定期研究、认真归纳整理,对号入座,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要把党组织处理群众意见的情况及时向群众反馈。
五、对积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的党内外群众,要表扬和鼓励,对压制民主、打击报复的行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四)民主生活会制度
民主生活会是单位领导班子、党支部成员、党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工作、畅谈思想、交换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生活方式,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措施。
一、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每年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也可随时召开。
二、会议日期和主题,须提前3天通知应到会人员,使其做好充分准备。民主生活会要认真按照确定主题与制定方案、组织学习、征求并反馈意见、撰写发言提纲、开展谈心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通报情况、材料处置等9个步骤进行。
三、民主生活会主要根据本单位(部门)工作实际,就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的情况,以及党员干部之间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上的问题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统一思想,协调工作的目的。
四、民主生活会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既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又不能不负责任地伤害同志,要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达到团结一致。
五、对民主生活会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认真制定改进措施。对问题较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