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出内涵建设的原因
1、学科发展平台快速建设
2、高等教育市场前景和评价方式悄然发生变化
3、材料学科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二、如何推进内涵建设
1、以人才为根本
2、以质量为基础
3、以贡献求发展
4、以创新增实力
5、以育人为中心
校党委书记演讲——增强学校内涵建设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当前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的特征,即规模牵引,必然出现教学质量下滑;融资发展,学校财力资源消耗殆尽,这些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顽症和瓶颈。因而质量为重、创新发展就成为高校当前发展的特征。从学院的角度来看,必须通过增强内涵建设的途径,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一、提出内涵建设的原因
学院提出了“办一流特色大学,创一流办学业绩”的总体要求。着力抓好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更名大学等重点工作,推荐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省部共建等工作纵深开展,注重内涵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内涵”和“外延”是逻辑学的一对范畴,原义指概念的两种基本属性。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则是所指对象的范围。这里所使用的学院“内涵”和“外延”都是借用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学院的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都是一种比喻性说法,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可以将学院的内涵简单理解为教学和科研实力、水平和质量,而外延则为学科的规模、数量等。学院提出内涵建设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学科发展平台快速建设,凸显了学科内涵的不足。不到十年时间,我校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XX个本科专业、XX个学术型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X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一方面体现了本学科在全国的地位和实力,另一方面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平台的建设和完善要靠更强大的学科实力来维护和提升。因此,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学科内涵建设上来,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2、高等教育市场前景和评价方式悄然发生变化。官方评价依然重要,“985”、“211”的高校,就是重点大学,就是高水平大学。但社会评价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所谓社会评价就是社会对一所大学的认可度。社会评价实际上有两点:第一看学校向社会提供多少适才适用的毕业生,也就是说学校毕业生有多大就业率,就业之后有多少人能胜任这份工作;另一个就是看你这所大学对社会的贡献率,即在技术发明上,在文化思想上能对社会提供什么样的贡献。
3、材料学科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不注重内涵建设发展将被淘汰。虽然学校教学改革取得不错效果,但标志性教学成果不够突出,教学成果奖、品牌专业、精品课程、优秀毕业论文数量偏少,教学名师、教学能手还处于缺失状态;突破性和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不多,国家级成果奖初有突破;承担国家重大科研或工程项目的能力仍需提高;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偏少,部分专业存在人才断层,优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明显不足;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科结构有待改善,教师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新建的多学科实验大楼虽然投入使用,实验室条件有所改善,但学院几经搬迁,实验设备损坏严重,实验室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本科生实验开出率偏低,极大地影响了本科生教学质量和进程;现有教学科研资源需要整合,重复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学科建设成效显著,但学科发展不够平衡,科技成果转化活力不足,产学研结合不够密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还有待加强;专业发展不均衡,部分专业招生规模不能满足需求,办学效益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专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修炼内功,用小钱办大事,办我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办出有特色的事情。
二、如何推进内涵建设
1、以人才为根本,走人才强院之路,推进内涵建设。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努力实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事业的最大特点就是依靠人、培养人、服务人,教育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