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党建引领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1.优化党组织设置
(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
(三)加强党建阵地建设
1.建设标准化党建活动场所
二、聚焦民生需求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道路交通建设
(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1.加强教育服务
(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三、推动共建共治
(一)强化多元主体参与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二)完善民主协商机制
1.建立健全协商平台
(三)加强法治保障
1.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四、注重文化引领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加强宣传教育
(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五、强化科技支撑
(一)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
1.建立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
(二)运用大数据技术
1.开展数据分析
(三)推广智能设备应用
1.推广智能安防设备
在2024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会上与大家进行交流。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交流发言。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红色根基”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1.优化党组织设置。我们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对基层党组织进行优化设置,扩大党组织覆盖范围。在社区,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党支部,将党组织延伸到居民小区、楼栋;在农村,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党总支,在村民小组建立党支部,形成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和“乡镇党委-村党总支-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2.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注重从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党组织书记。加强对党组织书记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考核评价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不称职的及时调整。3.严格党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创新党组织生活方式,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参观学习、红色文化活动等形式,增强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的年龄、文化、特长等情况,设置政策宣传岗、文明劝导岗、环境卫生岗、治安巡逻岗等岗位,让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建立党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加强对党员的考核评价,确保党员履职尽责。2.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围绕扶贫帮困、环境整治、法律咨询、文化服务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制定志愿服务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活动,打造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加强对党员志愿服务队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志愿服务水平。3.推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每名党员联系若干户群众,定期走访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开展“党员示范户”创建活动,引导党员在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劳致富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
(三)加强党建阵地建设
1.建设标准化党建活动场所。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加强基层党建活动场所建设。整合社区、农村现有资源,建设集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党建活动场所,为党员群众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2.打造党建文化阵地。利用社区、农村的广场、公园、墙体等空间,打造党建文化阵地,通过设置党建宣传栏、文化墙、雕塑等形式,宣传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营造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3.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建立基层党建信息平台,实现党员信息管理、党组织活动开展、党员学习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化。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新媒体,及时推送党建信息,加强与党员群众的互动交流。
二、聚焦民生需求,打造基层治理“民心工程”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优化交通网络,缓解交通拥堵。完善道路配套设施,设置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护栏等,保障交通安全。2.加强水电热气供应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水电热气供应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水电热气供应保障能力。加强城市水电热气供应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供应稳定。推进水电热气供应智能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3.加强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设施等,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加强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管理,增加垃圾桶、垃圾清运车等设备,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加强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方便群众生活。
(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1.加强教育服务。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2.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医疗设施设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做好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等工作,提高居民健康水平。3.加强文化体育服务。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等文化体育场所,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开展文化下乡、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强社会救助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加强社会救助对象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2.加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扩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参保率。完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运行。3.促进就业创业。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落实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就业服务,开展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加强劳动权益保护,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推动共建共治,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
(一)强化多元主体参与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要加强对基层治理的规划、指导和投入,制定政策措施,完善治理机制,提高治理效能。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2.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