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
1.融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2.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
3.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4.引导小城镇特色发展
(二)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5.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6.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7.提高农业转移人口技能素质
8.营造包容关怀的社会环境
(三)强化城市数字赋能全面提升智慧城镇化水平
9.夯实城乡新型基础设施支撑
10.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11.建设智慧互联数字社会
12.完善城乡智慧治理体系
(四)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提升绿色城镇化水平
13.优化城市空间治理
14.建设低碳环保宜居城市
15.建设安全灵敏韧性城市
16.建设独具风采人文魅力城市
(五)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均衡城镇化水平
17.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8.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
19.统筹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20.加快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双向城镇化水平
21.积极开展试点试验区先行先试
22.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
23.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24.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25.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023年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要点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显著提升城镇化智慧、绿色、均衡、双向发展水平,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一)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
1.融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度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制定2023年度工作要点,进一步健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机制,有序推进省级黄河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港与沿黄省区主要口岸建立“多港联动”合作机制,开发建设沿黄内陆港,积极融入沿黄达海大通道建设。深化与沿黄流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合作,组织实施沿黄河流域科技创新发展计划5项,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编制完成先行区概念规划、产业规划和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形成“实施方案+概念规划+专项规划”三级规划体系。高质量推动中韩、中日产业园建设,做活做优中韩、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中小企业基地、蓝色药谷等特色载体,围绕大健康、新材料、新业态等产业领域,推动项目招引取得新突破。
2.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落实“****”大城区建设格局,着力提升主城区综合实力,向东全面提速**区融入中心城区发展步伐,向西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一核两翼”隆起北部沿海城镇化综合发展带。高品质打造“五个新城”,着力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宜居城市、魅力都市、枢纽城市、活力城市。高标准建设****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主导产业集聚度、生产总值等各项指标任务,确保在省级新区中名列第一。编制《**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筛选谋划6大类市级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建设区级示范片区。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支持海绵城市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总投资**亿元的500项城建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亿元。重点实施**路以西、***区、***等片区、36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规划开展农贸市场、低效厂房、密集小区搬迁疏解工作。
3.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十个区市《关于落实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落地落实,围绕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培育等设施提质增效,实施**个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建立市属重点企业“一对一”对接联系县(市、区)机制。持续推进信贷支持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建设。
4.引导小城镇特色发展。扎实开展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重点抓好卫星镇、县域次中心镇、特色功能镇3类**个试点加大培育力度,指导试点镇科学编制行动方案,建立重点项目库,强化资金、用地、金融、人才等政策支持,不断提升建设发展质量和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就地就近城镇化示范区。落实《**省特色小镇建设管理细则(试行)》,指导8个省级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积极争取新创建2个以上省级特色小镇,实施全生命期管理,强化监测评价和动态调整,打造集聚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二)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5.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居民凡在城镇稳定居住或就业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均可自愿选择落户。坚持“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大力推行城乡双向户口迁移政策,畅通城镇大中专毕业生、复退转军人以及其他各类技能型人才等入乡返乡渠道,鼓励在原籍或就业创业地安家落户。优化完善居住证制度,提升人口管理信息化水平。
6.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新建、改扩建普通中小学校**所、幼儿园**所以上。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个。持续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3年行动,发展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由县级敬老院对县域失能特困老年人统一集中供养,重点发展护理型床位、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和临终关怀床位,2023年新增护理型床位**万张;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功能的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力争实现全覆盖
7.提高农业转移人口技能素质。实施农民工春潮行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能力。规范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年内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展常态化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年内开展培训6万人。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年内创设2.53万个左右城乡公益性岗位。组织开展技术能手、首席技师、技术技能大师选拔,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培训,建设一批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平台,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2%。
8.营造包容关怀的社会环境。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户籍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保障同工同酬。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得以退出上述权益作为进城落户条件。支持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不得以集体内部协商少数服从多数为由取消农业转移人口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帮扶关怀。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及志愿者组织作用,帮助农业转移人口及其随迁家属尽快适应城市生活。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流入地加入党组织,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建设,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在流入地行使民主权利。
(三)强化城市数字赋能全面提升智慧城镇化水平
9.夯实城乡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建设移动5G大数据中心,开展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应用推广,年内新建5G基站3000个以上,新增企业节点50个、标识注册量5000万个,基站数量、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保持全省第一梯队。
10.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加快**经济圈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园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全国一体化工业大数据中心(试点)—**经济圈区域分中心建设,争创1家省级行业中心、6家边缘中心,赋能40家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参与“百城牵手万项”行动,举办2场左右数字经济项目推介活动,推动1个以上数字经济项目落地。持续推动企业上云、设备上云,力争培育3个设备上云优秀服务商、5个设备上云标杆示范企业。创建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体验中心,培育27个智能传感、虚拟现实应用示范场景。
11.建设智慧互联数字社会。建设市县两级联动的城市大脑,建成市级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动40%的城市社区建成基础型智慧社区。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在中心城区新投入3万套智能交通感知与执法设备,实现对400个主要交通路口的数字孪生和信号智能优化。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可用证照数达到200类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减证办”达到6000项以上。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全面网上运行。优化“爱**·**分厅”APP功能,全面对接省“居民码”“企业码”实现“一码亮证”,推动政务服务实施机构统一使用“爱**”提供政务服务。
12.完善城乡智慧治理体系。实现“**通”移动端全覆盖,促进各类数字化业务流转时长压减30%以上。推动各部门进一步精简办公事项50项以上,推出一批“一件事”一链协同应用。加快将协同办公平台共性应用延伸至社区和村居两委,打通基层办公“最后一公里”。
(四)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提升绿色城镇化水平
13.优化城市空间治理。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落实落细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管控边界,优化区域和城乡功能布局、用地结构和要素配置,稳步推进市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
14.建设低碳环保宜居城市。扎实开展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完成2022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和**化工产业园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争取**化工产业园和**市黄金行业整体清洁生产审核纳入国家级试点。支持莱山区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推动源鑫洁环保设备制造产业园、天津大学**精馏工程产业园等项目年底前竣工投产。推动智能低碳城市建设,培育一批智能低碳城市典型案例及应用示范场景建设。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城区建成3处年可处置建筑垃圾300万吨以上的资源化利用产业基地。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1.2万户,推进万华工业生产余废热供暖利用、新增清洁供暖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全面推进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组织开展火电、造纸、印染、污水处理厂等重点行业生态环境统计与排污许可管理试点和排污许可数据资源、排污许可执行报告自动审核等国家级试点工作,完成排污许可前瞻性研究。确保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推动全市重点区域实现常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