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陈框架1
二、展陈文案(形象墙)2
1.誓词2
2.光辉历程——铭记党史不忘初心2
3.铁血峥嵘——回眸历史薪火相传9
4.征程荣光——筚路蓝缕硕然崛起12
5.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人民梦想15
6.砥砺奋进——铭记使命肩负职责17
7.组织架构——健全组织争先创优19
8.砥柱中流——把握合格标准争做合格党员20
1.誓词
2.光辉历程——铭记党史不忘初心
3.铁血峥嵘——回眸历史薪火相传
4.征程荣光——筚路蓝缕硕然崛起
5.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人民梦想
6.砥砺奋进——铭记使命肩负职责
7.组织架构——健全组织争先创优
8.砥柱中流——把握合格标准争做合格党员
党员教育基地、学习室展陈文案
—————————————————————————
展示门牌:XX党员教育基地、XX党员学习室 (需设计)
目录
党员教育基地 1
一、 展陈框架 1
二、 展陈文案(形象墙) 2
2.光辉历程——铭记党史 不忘初心 2
3.铁血峥嵘——回眸历史 薪火相传 9
4.征程荣光——筚路蓝缕 硕然崛起 12
5.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人民梦想 15
6.砥砺奋进——铭记使命 肩负职责 17
7.组织架构——健全组织 争先创优 19
8.砥柱中流——把握合格标准 争做合格党员 20
党员学习室 21
第一部分:誓词
第二部分:光辉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三部分:铁血峥嵘——回眸历史,薪火相传
第四部分:征程荣光——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五部分: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六部分:砥砺奋进——铭记使命,肩负职责(党员的义务与权利)
第七部分:组织架构——XXX党组织构架
第八部分:砥柱中流——把握合格标准,争做合格党员
第九部分:展示台(展示党史书、党章党纪书籍,光碟,《将改革进行到底》专题片相关资料)
多媒体展示:在合理利用房间现有投影的基础上,适应展陈内容在合理利用空间的基础上新置电视播放视频内容。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装饰立体字:为人民服务。
五四运动爆发
1919年5月4日,以“巴黎和会事件”为导火索,北京市爆发了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史称“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并成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中国共产党成立
在马列主义思想的先进指导和工人运动的胜利前提下,为使中国革命有更为坚强的领导核心,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南昌起义
为对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保护革命成果,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在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初步建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年,毛泽东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同年11月,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从此中国革命走上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古田会议召开
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革命队伍人员混杂,非无产阶级思想在队伍内滋长严重。为纠正错误思想,毛泽东在 1929年12月主持召开了“古田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必须以无产阶级思想指导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
遵义会议
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
为了给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落脚点,同时作为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1935年2月5日,周家碱联席会议召开,标志着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突出贡献。
卢沟桥事变
日本为阴谋发动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发动事变,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由此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抗日胜利
在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2日,日军投降仪式在“密苏里”号军舰举行,在包括中国代表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最终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大战役
经过党中央的深思熟虑和战略部署,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取得了胜利,由此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
经过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结束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在长征途中,红军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过草地、翻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队伍,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动力。
会理会议
为进一步巩固 “遵义会议”的成果,1935年5月12日,中共政治局在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城郊铁厂举行扩大会议,史称“会理会议”。“会理会议”是长征中一次重要的会议,它统一了中央红军的战略思想,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延续。
礼州会议
1935年 5月21日,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领导人在礼州土官庄边家祠内召开了著名的“礼州会议”,确定了北上抗日的行军路线,并首次正式提出“长征”一词。会后,中央军委于21日18时发出“万万火急”的改道电令,确定北上陕北的长征路线。
彝海结盟渡难关
1935年5月遵义会议后,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穷追猛打,红军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境地。在北渡金沙江后,红军进入彝族聚居区。在凉山州冕宁县北部的彝海边,中央红军先遣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果基部落首领小叶丹结为兄弟。“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为红军主力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光彩的一笔。
红军强渡大渡河
为了给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一条通道,保留有生力量,1935年5月24日至25日,以“十八勇士”为代表的红军飞舟强渡大渡河,一举击溃敌军。这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是中国革命的关键,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抗美援朝
为巩固社会主义新中国胜利果实,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