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在科技创新主题座谈会上的研讨发言汇编(6篇)
党员领导干部在科技创新主题座谈会上的研讨发言汇编(6篇)
解放思想引领高速度发展 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转型(园区主任) 1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努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3
为科技创新插上“金翅膀”(区委书记) 4
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塑造xx振兴发展新优势 5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促进我市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常委、副市长) 6
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人才支撑(组织部部长) 7
2010年,百度云计算(xx)中心落户xx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了引入百度这个品牌,我们提供了0.3元/度电的优惠,专门为百度建设了可靠度为99.99999%的变电站,双电源、双水源专门供给百度,这在10年前,优惠力度是难以想象的。但我觉得,这正是开发区人当时解放思想的结果,也是开启建设国家级高新区梦想的起点。2018年9月,百度中心整体交付,同时百度中心二期也开始启动建设,这极大地助推了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但遗憾的是,2011年至2018年的这7年间,我们没有做好百度这篇文章,没有围绕百度,做大做强上下游产业,白白耽误了宝贵的7年时间,这7年正是我国各地转型发展的黄金期。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现在开发区围绕百度上下游产业链,构建产业生态相关项目。一是积极申报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二是延伸自动驾驶产业链,深化与百度合作,进一步扩大百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项目测试,推动相关产业和技术的研发、生产、测试一体化发展。今年“三个一批”活动中,xx经开区无人车产业化示范项目已签约落地。三是智能家居方面,聚焦百度AI赋能与百度公司强化对接,引导小度智选商城内相关制造业企业在xx布局。但与百度的合作还远远不够,百度品牌我们没有有效地利用,对百度上下游的产业开发,无论在规划布局还是人才储备上远远没有做好准备。试想,如果百度落地在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人家将会把百度品牌“吃干喝尽”。
当前,开发区还面临着经济体量不大、规上企业少、“二产不优,三产不强不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些现状,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开发区急需引入“独角兽”企业或科技领军人物。正如前面所讲的,百度这头“独角兽”的引入,为开发区打开了数字经济这扇大门。如果现在再引入一个装备制造业或新材料领域的“独角兽”企业,那么开发区将在这两个领域再次发力,结合清研(xx)科创中心的建设,引进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的先进运营模式,吸引清研院一流创新载体运营团队,聚拢技术、人才、管理等各方面优势资源。通过和清研的合作,要带动现在的煤机装备制造企业、泵阀集团,打造开发区智能装备制造集聚区产业园,使煤机装备制造、泵阀制造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更具竞争优势。
抓住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及国家创新型城市等政策红利,在综合能源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新基建上下功夫,推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由此可见,打造创新型能源发展模式的“综合智慧能源园区”显得尤为迫切。提早就应鼓励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现在的园区建设,已不再是单单建设标准厂房,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现在的园区要建设以屋面分布式光伏发电、冷热电清洁能源多能互补联供、储能(热、电)、汽车充电设施和能源智慧管控平台为主的智慧能源网及管控系统,满足园区用能需求,打造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安全高效、智慧友好的绿色智慧节能示范园区。
既要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营商环境;还要招才引智,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xx地理位置优越,在我们积极融入京津冀、雄安新区的同时,我市也被环保部确定为“2+26”城市。地理位置是个“双刃剑”,这样的形势倒逼我们只能转型,最好的方式就是打造“湿地型”创新生态。通过建设连接东部、京津冀等地区的创新要素相辐射的创新要道,构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融合发展的创新中心,形成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多样性的“湿地型”创新生态。智创城7号,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时,要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双创空间集聚区,培育本地“独角兽”企业。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深刻认识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开发区“三化三制”后,一批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推进运营机制改革,加快区属国资国企改革,市场化、专业化推进开发区建设的格局初步形成。年轻干部现在不缺解放思想,缺乏的是历练,缺乏的是与新事物的碰撞,缺乏的是“化学反应”。所以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大家放开手脚,全身心投入到改革创新当中去。
作为开发区人,我们将解放思想、勇于担当。坚持项目为王,深化改革创新,创优营商环境。以先行先试的勇气,保持转型定力,聚焦“六新”率先突破,为实现“重塑竞争新优势,倾力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目标,作出开发区人的贡献。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努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XJP总shu记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科技强省,明确支持xx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xxx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xx科教资源丰富,创新禀赋优越,理应在xx建设科技强省上发挥引领作用、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作出应有贡献。
xx坚持以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XJP总shu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坚持“四个面向”,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主导战略,全市域、全链条、全社会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加快夯实科技创新平台,努力创建xxx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创新平台是打造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利器。xx充分发挥92所高校、101家科研院所、139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资源优势,着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以x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提升集中度显示度,努力将x科学城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一室一策”高标准建设光谷实验室等xx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加快推进精密重力测量、脉冲强磁场优化提升等大科学装置建设,支持建设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不断增强创新策源能力。目前,x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7家xx实验室实体化运营。
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XJP总shu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xx人才资源丰富,在校大学生常年保持130万左右,各类人才达285万。我们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探索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聚焦“高精尖缺”,坚持人才自主培养与扩大对外开放并举,深入实施“xx英才”等计划,培育集聚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等各类人才,建设一支适应xx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坚持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加快xx人才集团建设,推动“名校育才”“名企用才”有效衔接,探索多元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实施吸引力强的人才支持政策,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近五年,吸引157万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
紧紧扭住转化关键环节,努力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XJP总shu记强调,要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批建设,这是重大机遇。我们大力支持在汉高校“双一流”建设,实施院士专家引领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联动发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建设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大力发展中试熟化基地、共性技术平台,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今年1—10月,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890亿元、同比增长28.12%。
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营造科技创新最优生态。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近年来,xx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等经验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xx纵深推进科技投入机制改革,优化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完善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投入机制,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51%。深化科研管理机制改革,改革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权”改革,完善科技评价制度,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金融与科技从来密不可分,具有天然的相互吸引性和促进性。此次到合肥考察,它们的“金融+科技”模式已成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动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催化剂”,值得我们借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xx建设创新之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引导和助推。如何让金融与科技相融互促,借鉴合肥经验,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打造全周期、全方位金融产品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围绕科技型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