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在“国学”读书群讲读毛泽东诗词发言材料汇编(5篇)
政协委员在“国学”读书群讲读毛泽东诗词发言材料汇编(5篇)
于伟大转折处负重豪迈前行 1
走好新的长征路 2
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4
红装多奇志,飒爽爱武装 5
伟人诗词是引领、是方向、是动能 7
我记忆最深也最喜欢的一首毛泽东诗词,是《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诗词写于1935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随即,毛泽东率领红军北上长征。因受国民党反动派围堵,红军再次回到娄山关,经过数小时激战,最终击溃守敌重占遵义。
作为公认的毛泽东诗词代表作之一,毛泽东在这首《忆秦娥•娄山关》的上半阕,描绘出娄山关战役宏大的行军场面、压抑的备战氛围;下半阕则酣畅淋漓地表达出不惧千难万险奋进、前行的大无畏气概。
与很多人一样,我喜欢这首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自信与豪迈,喜欢“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雄伟与壮阔。而悲壮、勇敢地“从头越”,是我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常持守的信念与决心。在兹、念兹,再难,也不过是行路漫漫从头越!
但也与其他人不一样,我对这首词记忆深刻还有另外原因。因为长期在xx工作,对这首诗词,就有着心理、情感上的天然亲切、自然亲近。
诗词重点围绕的娄山关战役,是在革命关键转折处,为红军开始战略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是在xx的遵义召开会议,才带来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dang重大的历史转折点。
另外,500年前,明朝伟大思想家王阳明,曾因得罪大太监刘瑾,被发配到xx龙场。在此,他悟到最大的天理是内心的“良知”,每个人只要遵守“知行合一”就能成为圣人。如XJP总shu记曾指出的那样,“王阳明的‘致良知’的‘心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王阳明经龙场悟道才创建了“心学”,让xx由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转折地。
到了21世纪,为实现“十三五”时期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伟大的脱贫攻坚战役。因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任务重,xx成为了主战场。只有xx脱贫全国才能脱贫,只有xx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中国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2020年在xx等9个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后,中国脱贫攻坚工程才算全面完成。由此,xx又成为国家实现小康的转折地,成为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转折地。
所以,将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的内容,结合到xx所在的三个重要转折处去看,这首诗于我,就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解读,有了社会发展、变革深邃的价值,有了地理、文化合一的精神内涵及外延。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进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再读“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她唤醒了我们来自心灵深处的精神共鸣。需要坚定中国共产dang领导,需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需要最大限度凝聚共同奋斗的力量。需要为中国事业再一次的伟大转折,哪怕悲壮,也要负重着豪迈前行。
作为一名无党派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我愿意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愿意发挥好建言资政、凝聚共识的积极作用;愿意认真学习“四史”去武装自己,并从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和智慧滋养。直面新的伟大斗争,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增强思想认同与使命担当。以“国之大者”的自信、包容、开放姿态,“而今迈步从头越”!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在中国共产dang的百年历史上,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伟大的战略转折。而《七律•长征》则是毛泽东写红军长征的一首著名诗篇,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是影响了中国社会整体精神品格与气质、全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也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毛泽东诗词: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词写于1935年9月下旬。在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历经两年的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经过无数次生死考验,从敌人疯狂围追堵截中,杀出一条血路。现在已经越过岷山进入陕北。战略大转移目的基本实现,胜利大会师为期不远。此时,作为红军领导人的毛泽东,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在心潮澎湃、激情满怀中,他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体现毛泽东一贯雄浑、壮阔的气魄、胸襟,是一首记录长征的壮丽史诗。在意境宏大、构思奇伟中,高度凝练、记叙概括了举世震惊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酣畅淋漓、艺术形象地表达出红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无所畏惧、乐观自信的英雄气魄。
这首诗词中开篇两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体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早已融为我们每个人深层次的精神叙事与力量。在遭遇困难时,我们因之占有心理上的优势,而以蔑视、藐视的态度去面对;在解决矛盾、处理问题时,我们因之拥有精神上的气概,而以无畏、积极的态度去应对。
这首诗写的是重大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想象出,红军是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去做一个伟大的事业;也能深切地感悟、体会到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歌颂红军的战斗精神,向困难发起挑战,超越千难万险,毛泽东这首诗,就是对长征精神的精髓的抒写、诠释。
如今,从长征胜利走到新中国,走到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走到改革开放,走到富起来强起来,再到如今奔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不论社会建设和发展进入怎样的时代,在与时俱进的同时,读起这首诗,仍然会让我想到当年的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革命先烈。同时,也会想到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但我们必须担负起不同时代的使命、责任,去走好新的长征路。想到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需要有种精神,需要培养毅力,需要以红军为榜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不断前行!
我曾经做过十年的xx市政协委员,现在成为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相比起来,我认为,需要有更重的使命担当意识;需要站位国家大局资政建言;需要在界别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需要带动周边群众更多、更好听党话、跟党走我有勇气、有力量提升自己,争取未来能在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贡献政协委员的力量!
回看自己走过的人生路,对于我而言,毛泽东诗词在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无疑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渗透到我生命底处、精神深处和心灵远处。
毛泽东诗词对于我生命底处的影响,需要从出生讲起。我出生在西北边城冰天雪地的季节里,名字中的“梅”字,正是父母取自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给我取名“梅”,一方面,当然出自父母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敬仰,另一方面,也凝结着父母对我的期望和祝愿:要像梅花那样美丽高洁,要像梅花那样不畏艰难磨砺,要像梅花那样即使面对冷冽苦寒,依然暗香浮动、照拂世间。
在不断使用、重复表达中,“梅”字成为与我的人生频繁互动的符号,成为养成我的心性的潜隐带领、反复提示,带领让我始终向往高洁,规避丑恶;不许猥琐苟且,永远阳光向天。而正因梅花越在寒冷处越见风骨,我对冬天也有了莫名的喜欢和特殊的牵系,特别喜欢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该词上阕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阕议论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