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
1.杨老师经常担心的问题是:"这些内容是学生们需要的吗?"我这样教
2.刘老师尝试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旋律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进行重组
3.教数学的陈老师根据学生上学期期末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类
4.围绕"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培养中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主题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解释宪法
(二)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四)解释法律
6.社会青年杨某到某中学寻衅滋事
7.某中学教师梁某因旷工被学校解聘
8.下列选项中
9.初中学生小航因有严重不良行为被送到专门学校接受教育
10.小周未完成义务教育就辍学了
11.初二学生秦某厌学
12.高二学生孙某在学校放假期间翻墙进入学校玩耍
13.班上一个学生最近严重失眠
14.吴老师教学经验丰富
15.某中学教学楼旁的仓库突然起火
16.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17.丘成桐是第一位获得”国际杰出数学发现奖”的华人数学家
18.约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
19.夏完淳是南明抗清将领、诗人
20、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
22.宣纸是产自中国的一种书写绘画用纸
23.音乐通过一定形式的音响组合表现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情态
24.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走过的极为艰难的路段
25.中位数是一组统计数据中的代表性数值
26.如下图Excel数据表所示
27.Word中
28.下列选项中
29.根据所给图形的逻辑特点
二、材料分析题(共3道大题
30.材料:
31、材料:
32.阅读理解
33.阅读下面的材料
1、合作是共赢的前提
2、合作
3、合作共赢
1、团结一心
2、精诚团结
3、包容协作
202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2分)
1.杨老师经常担心的问题是:"这些内容是学生们需要的吗?"我这样教,学生能接受吗?”这表明杨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
A.虚拟关注阶段
B.生存关注阶段
C.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D.任务关注阶段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白益民教授提出了“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非关注阶段:这一阶段所形成的“前科学”的教育教学知识、观念甚至一直迁延到教师正式执教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该阶段是教师集中进行教育理论及教师技能学习和训练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初步有了对自我专业发展反思的萌芽,为正式进入任职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他们所获得的教育教学经验大多是间接性的。3.生存关注阶段:这一阶段的新手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关注他人对自我的评价,会不自觉地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与同事、学生的关系处理上。新任教师一般处于这一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随着基本“生存”知识、技能的掌握,自信心日益增强,由关注自我的生存到更多地关注教学工作,由关注“我能行吗”转到关注“我怎样才能行”上来。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处于该阶段的教师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教育教学经验,其专业发展的动力转移到了专业发展自身,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同时教师已经可以自觉依照教师发展的一般路线和自己日前的发展状况,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
题干中,杨老师担心内容是否是学生所需要的,采用的方法是学生能否接受的,说明杨老师关注学生的需要,落实于教学的任务,属于任务关注阶段。D项正确。
A项:虚拟关注阶段是指师范教育阶段(包括实习期),在这一阶段,师范生的身份是学生,至多只是“准教师”。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生存关注阶段是指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专业态度和动机方面,尚难以过多的顾及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自我更新关注阶段是指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转移到专业发展自身,而不再受到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D。
2.刘老师尝试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旋律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进行重组,形成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教学工具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主动与同事分享。关于刘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B.实现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
C.注重了教学方法的艺术性
D.尊重了学生认知的规律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题干中没有体现学生发展的多样性。A项,把耳熟能详的歌曲和知识内容进行重组,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关联性。C项,形成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教学工具”,体现了教学方法的艺术性。D项,尝试用学生耳熟能详、喜欢的歌曲,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数学的陈老师根据学生上学期期末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并对三类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陈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是()
A.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B.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学生发展的未完成性
D.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并对三类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体现了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说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了因材施教。
4.围绕"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培养中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主题,罗老师提炼出契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用于指导青年教师团队深化教学理解实践转化。罗老师的行为体现的教师角色是()
A.咨询者
B.研究者
C.领导者
D.评价者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研究者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题干中罗老师根据“利用土地资源培养中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主题,提出设计思路,体现了研究者的角色。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选项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的是()
A.制定行政法规
B.监督宪法实施
C.解释法律
D.解释宪法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中:
(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因此B和D不选。
(二)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四)解释法律;因此C不选。
其中不包括A选有权制定和颁布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故本题选A
6.社会青年杨某到某中学寻衅滋事,扰乱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应由()
A.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B.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拘留
C.公安机关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D.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某中学教师梁某因旷工被学校解聘。他对学校的处理决定不服,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
A.在接到申诉的十日内作出处理
B.在接到申诉的十五日内作出处理
C.在接到申诉的二十日内作出处理
D.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故本题选D,三十日内。
8.下列选项中,对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价格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出版机构和教科书版权人按照市场主导原则共同协商确定
B.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市场为主,政府补贴”原则确定
C.由各级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出版主管部门按照微利原则确定
D.由各级教育部门按照"价低质优”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条规定“教科书价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出版行政部门按照微利原则确定。故本题选C。
9.初中学生小航因有严重不良行为被送到专门学校接受教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校可以开除小航的学籍
B.学校应当保留小航的学籍
C.学校应当为小航办理休学手续
D.学校应将小航的学籍转至专门学校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七条专门学校应当对接受专门教育的未成年人分级分类进行教育和矫治,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职业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专门学校的未成年学生的学籍保留在原学校,符合毕业条件的,原学校应当颁发毕业证书
10.小周未完成义务教育就辍学了,班主任多次家访劝返都没有取得效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责令小周的父母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B.依法将小周交由民政部门进行监护
C.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书面报告
D.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书面报告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八条学校应当保障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开除、变相开除未成年学生。
学校应当对尚未完成义务教育的辍学未成年学生进行登记并劝返复学;劝返无效的,应当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书面报告
11.初二学生秦某厌学,想辍学打工,经家长同意后就独自外出打工了。该家长的做法()
A.正确,有助于锻炼秦某独立生活能力
B.正确,有益于培养秦某工作能力
C.不正确,家长应让秦某继续上学
D.不正确,家长应让秦某就近打工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我国实施9年义务教育,该学生仍在上初二,未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因此监护人、学校及相关部门应该保障其义务教育的权利,让该学生履行义务教育的义务。另根据本法第五十八条、五十九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非法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故本题选C。
12.高二学生孙某在学校放假期间翻墙进入学校玩耍,不慎摔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学校承担无过错责任
B.孙某本人承担过错责任
C.孙某的监护人承担过错责任
D.孙某的班主任承担无过错责任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题干中孙某是在放假期间,自行玩耍摔伤,学校不承担事故责任,应由孙某本人承担过错责任。故本题选B。
13.班上一个学生最近严重失眠,李老师与当医生的妻子在家里讨论如何帮助该生,妻子建议直接到医院治疗即可,李老师觉得作为教师,还应给予该生更多的关爱。这表明教师的职业道德特点具有()
A.独特性
B.全面性
C.稳定性
D.基准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是指教师职业道德从内容上说是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素质、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情感、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情操、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等组成的。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这一行业所特有的职业全面性。题干中的李老师关心学生的生活,体现了全面性。因此,本题选B。
14.吴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同事们经常向他取经。他并不满足现状,坚持积极了解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不断创新。下列选项与该案例所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相符的是()。
A.“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B.“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C.”可与人终日而不知倦者,其惟学乎!"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题干中,吴老师积极学习前沿知识,不断创新,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终身学习的理念。
A项的含义是:如果不端正自身的言行,又怎么让别人去端正呢?与题干不符,故不选。
B项的含义是: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与题干不符,故不选。
C项的含义是:可以和大家谈一天而不知疲倦的,恐怕只有学问了吧。符合题干描述;
D项的含义是: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不符合题干描述。因此,本题选C。
15.某中学教学楼旁的仓库突然起火,正在教学的何老师没有第一时间组织学生有序离开教室,受到记过处分。依据《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该处分期限为()。
A.6个月
B.12个月
C.24个月
D.36个月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其中,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期限为24个月。根据题干受到记过处分,故本题答案为12个月。
16.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余老师经常将班上学生的优秀作业和不合格作业及名单公布在班级家长群里,引起部分家长的不满。余老师向家长耐心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并保持此作业发布方式。余老师的做法不妥,体现出他和家长的冲突是()。
A.道德情感的冲突
B.道德意志的冲突
C.道德认知的冲突
D.道德信念的冲突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品德结构。题干中教师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但是老师耐心向家长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并保持此作业的发布形式,说明余老师没有认识到已经侵权了,体现了老师与家长的道德认知冲突,故本题选C。
17.丘成桐是第一位获得”国际杰出数学发现奖”的华人数学家,该奖项被誉为”数学的诺贝尔奖”,它的另一名称是()
A.海内肯奖
B.帕内蒂奖
C.菲尔兹奖
D.齐格勒奖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菲尔兹奖,又译为菲尔茨奖,是依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JohnCharlesFields)要求设立的国际性数学奖项,于1936年首次颁发。菲尔兹奖是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因诺贝尔奖(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命名的奖项)未设置数学奖,故该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命名的奖项)"。
18.约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波斯人从中亚细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于公元前550年建立了波斯帝国。建立该帝国的是()
A.居鲁士二世
B.大流士一世
C.阿育王
D.克洛维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居鲁士大帝即居鲁士二世,波斯第一帝国的创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一位国王(约公元前558-529年在位)是古代波斯帝国的缔造者。
19.夏完淳是南明抗清将领、诗人。顺治二年清军下江南,14岁的夏完淳随父亲夏允彝、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被捕后不屈被杀,年仅17岁。所作近400首诗词,慷慨悲壮,几乎字字血泪,多为人传诵。下列诗篇中,属于夏完淳作品的是()
A.《别云间》
B.《正气歌》
C.《秋日杂感》
D.《己亥杂诗》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A选项《别云间》是明代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夏完淳的作品,该诗是诗人在故乡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被清兵逮捕时,写就的一首绝命诗,诗人最终不屈而死,年仅17岁。
B选项《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C选项《秋日杂感》是明末抗清将领陈子龙的诗作。
D选项《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
20、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有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下列人物形象中,由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塑造的是()
A.娜拉
B.卡门
C.喀秋莎·玛丝洛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