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划布局思路明晰
2.诗路沿线各地积极有为
3.诗路建设助推文旅产业加快发展
1.加快恢复浙东唐诗之“路”
2.加快挖掘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价值
3.加快擦亮浙东唐诗之路的“珍珠”
4.加快推进串“珠”成链
5.加快做强做大文旅产业
1.完善工作协同机制
2.完善要素保障机制
3.完善评价考核机制
在诗路文化带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浙江省省长 郑栅洁
(2020年10月13日)
同志们:
诗路文化带是诗画浙江大花园的标志性工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也是一项很有内涵的工作,具有从古至今走向未来的重大意义,也是文化浙江建设的一张“金名片”。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决策部署,部署启动全省诗路文化带暨浙东唐诗之路建设。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1.规划布局思路明晰。继2018年我省出台《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后,2019年发布实施《浙江省诗路文化发展规划》,今年又印发实施了《浙东唐诗之路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浙东唐诗之路建设的目标、要求及路径。
2.诗路沿线各地积极有为。
一是浙东唐诗之路:天台今年4月被称为“中华第一高瀑布”的天台山大瀑布建成运营,新昌位于天姥山风景名胜区的鼓山公园建成开放,上虞、嵊州等地完成“诗画剡溪”曹娥江综合整治,柯桥谋划建设稽山鉴水唐诗路,萧山着力打造浙东唐诗之路起点渔浦,余姚建成“唐诗之路”景观小品等。
二是大运河诗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等12个标志性项目列入国家文化公园重大工程建设方案。
三是钱塘江诗路:今年5月兰溪至建德水上诗路复航,梅城、寿昌等千年古城复兴有序在推进。
四是瓯江山水诗路:丽水缙云仙都成功创成5A级旅游景区。
3.诗路建设助推文旅产业加快发展。2019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占GDP比重7.4%;旅游总收入破万亿,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长9%,占GDP比重7.9%。从文旅产业的增速看,二者均超过了GDP的增速,说明我省文旅产业的增长空间还很大,未来都将能够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诗路文化带是大花园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浙东唐诗之路又是诗路文化带的领头羊,具有非常宝贵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推进诗路文化带建设,首先是启动浙东唐诗之路建设。浙东唐诗之路建设的目标是,到2022年,基本建成“一园三地”
,即幸福美好家园、绿色发展高地、健康养生福地、生态旅游目的地。重点要抓好以下5项工作:
1.加快恢复浙东唐诗之“路”。
一是水路。启动实施浙东运河至剡溪航道串联提升工程,加快打通从浙东运河、曹娥江、剡溪的水上旅游航线。省水利厅要研究诗路河道的小水电清理整治,力争到2022年完成剡溪的河道畅通。
二是山路(古道)。启动实施浙东唐诗之路古道驿站修复工程,重点修复提升自新昌天姥山经天台山至宁海的千年唐诗古道。
三是文化之路。要通过对历代名人故居、名人题刻等抢救保护,深入挖掘经世致用、义利并举等浙东传统文化思想,以“诗”串文,还原浙东文化之路。
2.加快挖掘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价值。
一是诗画文化。要通过对沿线王羲之等名人的诗词、书画作品的挖掘、整理,保护再现一批诗画实景地。
二是山水文化。围绕鉴湖、东钱湖、剡溪等文化水脉,天台山、天姥山等名山文化,加强对山水自然生态的保护修复。
三是佛道文化。挖掘提升以司马承祯、寒山等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智顗、济公等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展现行道立德、济世利人等佛道文化的当代价值。
四是名人文化。重点推进阳明故居、书圣故里等保护与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文化特色小镇。
3.加快擦亮浙东唐诗之路的“珍珠”。
一是诗路文化名山。实施文化名山景区提升(扩容)工程,着力打造天台山、神仙居等千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