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
二、聚焦重点、深化攻坚
三、强化担当、严明纪律
在XX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委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近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刻分析当前我委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对下一阶段,特别是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关键之年的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相关文件精神,希望大家能够深刻领会,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坚决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必须时刻铭记于心、付诸于行的铁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反复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更是我们推动XX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坚实保障。
从全国范围看,近期一些地区接连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特别是发生在燃气、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消防等领域的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教训极其惨痛,警示极其深刻。这些事故暴露出,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安全发展理念树得不牢,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存在缺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突出,安全监管存在漏洞,企业主体责任悬空。每一份事故通报,都是血与泪的控诉,都警醒我们安全生产工作永远在路上,容不得丝毫麻痹和懈怠。
反观我们自身,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今年以来全委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但绝不能因此产生盲目乐观情绪和麻痹松懈思想。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发改部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协调部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当前,我们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
一是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有的同志认为安全生产是应急管理部门的主责主业,与发改业务关联不大,存在“与我无关”的错误思想;有的同志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对分管领域、主管行业可能存在的深层次、隐蔽性风险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还有的同志在日常工作中,重项目审批、重投资进度,轻安全监管、轻后续跟踪,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这些思想上的松动,是安全生产最大的隐患。
二是责任落实的“压力差”依然存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在实际运行中,“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导致责任链条在末端出现“断点”。部分股室对行业领域内企业和项目的安全监管指导不够深入,满足于开会发文、一般性检查,对企业主体责任是否真正落实、安全措施是否真正到位,缺乏一竿子插到底的韧劲和狠劲。
三是隐患排查的“深度”依然不够。我们的一些安全检查,还存在“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问题,检查多、执法少,发现问题多、跟踪整改少。对排查出的隐患,特别是对一些历史遗留的、整改难度大的“硬骨头”,缺乏动真碰硬、一抓到底的决心。隐患排查治理没有形成“发现、登记、整改、复查、销号”的闭环管理,导致一些隐患长期存在、反复出现,小隐患拖成大问题。
四是基础能力的“短板”依然突出。部分行业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安全投入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特别是一些小微项目、小型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抵御风险能力差。同时,我们自身的监管能力,尤其是在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进行风险监测预警方面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同志们,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工作的导向。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要求、最务实的作风,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二、聚焦重点、深化攻坚,坚决筑牢发改领域安全生产坚固防线
今年是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第二年,是承上启下的“强基固本年”,也是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把治本攻坚行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总抓手,紧盯发改部门主管的重点行业和领域,拿出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全力以赴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一,要以最高标准,全面提升隐患整改质量。隐患排查是基础,整改落实是关键。如果整改不到位,排查就失去了意义。我们必须彻底扭转“重排查、轻整改”的倾向,把功夫下在整改质量的提升上,确保每一个隐患都能清仓见底、闭环销号。
一要构建“精准化”的排查机制。要聚焦我委职责范围内的重点领域,包括:重大项目建设工地、油气长输管道、电力设施、粮食和物资储备库点等。要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的检查方式,建立分级分类的风险清单和隐患台账。要组织专业力量,深入一线,特别是项目的施工现场、油气管道的途经区域、储备库的作业车间,用“放大镜”去查找问题,用“显微镜”去分析风险。要发动企业员工参与自查自纠,鼓励他们成为身边的“安全哨兵”。
二要实施“标准化”的整改要求。对排查出的所有隐患,必须严格按照“五到位”原则进行整改。要明确每一项隐患整改的具体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杜绝整改工作“打折扣”“走过场”。对于一般隐患,要明确整改时限,通常应在5至10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必须立即停产停业整顿,并由委里挂牌督办,成立专班,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整改一个、销号一个。
三要建立“闭环式”的验收流程。隐患整改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