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XX区推动乡村整洁化、城区秩序化、景区品质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VIP免费

提纲:

一、肯定成绩

二、把握关键

三、聚焦重点

  (一)聚焦乡村整洁化

  (二)聚焦城区秩序化

  (三)聚焦景区品质化

四、强化保障

XX区推动乡村整洁化、城区秩序化、景区品质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推动“乡村整洁化、城区秩序化、景区品质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区城乡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部署下一阶段“三化”工作的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这项工作,既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厚植区域生态优势的核心抓手,更是直接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

我向往、检验民生福祉成色的重要标尺。刚才,区农业农村委、区城管委、区文旅局等8个单位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既总结了前一阶段的工作进展,也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讲得都很好,我完全同意。总的来看,在全区的共同努力下,前期的环境综合整治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城乡面貌有了一定改观。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我们的工作标准还不够高,工作力度还不够大,工作成效还不够稳固。一些深层次、顽固性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自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严的作风,将“三化”工作向纵深推进。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深刻认识“三化”工作的现实紧迫性

推进“三化”工作,是区委、区政府立足XX区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自启动以来,各乡镇、各部门迅速行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了初步改善,一批示范点位建设初见成效,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有所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大家辛勤付出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用“放大镜”审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当前,“三化”工作正处于从“治标”向“治本”过渡的关键期,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我们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一是乡村整洁化的基础仍不牢固。“脏乱差”现象在部分村庄仍有回潮。乡村乱堆乱放的“顽固症”尚未根除,柴草垛、建筑垃圾、废旧农具等随意堆放,不仅影响村容村貌,也存在安全隐患。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在末端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还存在短板部分区域的垃圾清运及时率有待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农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自觉行动。

二是城区秩序化的标准仍有待提升。占道经营、流动摊贩、乱停乱放等“城市病”屡禁不止,特别是在一些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和城乡结合部,这些问题尤为突出。这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也占用了公共资源,给市民出行和生活带来不便。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亟待加强,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应用不够广泛,往往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的被动循环。

三是景区品质化的内涵仍需深化。我区旅游资源丰富,但部分景区“有看头、没玩头,有说头、没留头”的问题依然存在。景区及其周边的违规搭建、私设摊点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自然景观和游览体验。旅游产品供给相对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服务设施的人性化、智能化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尤其像“XX小洱海”“XX鹰嘴崖”这类新兴的“网红打卡地”,其周边的环境配套和规范管理明显滞后于其知名度的增长速度,潜藏着“成名于流量,败于体验”的风险。

这些问题的根源,表面上看是管理问题,深层次上反映出我们的思想认识、责任落实、机制建设和群众发动还存在差距。有些同志还没有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三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有些单位之间协同配合不够,存在推诿扯皮、各自为战的现象;有些工作停留在“运动式”整治,缺乏常态长效的管理机制;有些地方在发动群众方面办法不多,未能有效激发群众“主人翁”的内生动力。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把握关键,精准施策,全面擘画“三化”工作的实践路径图

做好“三化”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把握核心要义,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

第一,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城乡景一体化发展。乡村、城区、景区是XX区发展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乡村是城区的底色和根脉,城区是乡村的服务中心和辐射核心,景区则是展示区域形象的窗口和引擎。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行政壁垒和条块分割,将“三化”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和推进。乡村的整洁化要与城区的功能延伸、景区的服务配套相结合;城区的秩序化要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优越的公共服务,为景区发展营造更文明的社会环境;景区的品质化则要反哺城乡,带动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城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形成城乡互动、景村联动的良性发展格局。

第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减法”换取“加法效应”。环境整治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以减促加”的过程。要下定决心,集中力量在清理整治、规范秩序上“做减法”。这个“减法”,就是要坚决减掉乡村的垃圾杂物、残垣断壁,减掉城区的违章建筑、占道摊点,减掉景区的私搭乱建、破坏生态的行为。只有把这些存量的“脏、乱、差”减下去,才能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腾出空间。这个“加法”,加的是环境的品质、发展的质量、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通过“减法”,换来的是乡村的人居环境更美、乡愁记忆更浓;换来的是城区的空间秩序更优、文明程度更高;换来的是景区的生态基底更牢、核心竞争力更强。

第三,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构建共建共管共享新格局。人民群众是城乡环境的直接受益者,也应该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必须摒弃“政府干、群众看”的传统模式,积极探索“群众自治+专业治理”的新路径。要激活群众的主体力量,通过广泛的宣传引导、生动的典型带动、丰富的志愿服务等多元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吸引群众深度参与到环境整治的每一个环节中来。要健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让爱护环境、维护秩序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要探索建立环境整治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让群众在共建中更有荣誉感,在共管中更有责任感,在共享优美环境中更有获得感。

第四,必须坚持常态长效,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三化”工作非一日之功,最忌“雨过地皮湿”。必须着眼长远,把功夫下在平时,构建科学、高效、可持续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健全“统筹调度、督查检查、公开通报”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区级层面要建立每季度一次的专题会议制度,及时研判分析工作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统筹调度各方力量。要组建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专项督查组,不打招呼、直奔现场,深入一线开展常态化、全覆盖的检查,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整改。要用好考核“指挥棒”,定期对各单位、各乡镇的工作成效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在XX区推动乡村整洁化、城区秩序化、景区品质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