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8日
2022年广东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2年7月8日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落实的关键之年。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引导发展预期,提振发展信心,采取有力有效举措,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高度重视各级各类政策之间的统筹协调,增强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政策制定时出发点都很好,但如果缺乏有效统筹,会使得各地各部门的合理政策交叉叠加,落地效果与预期目标可能有一定差距。如各有关部门都针对房地产行业出台调控措施,会使得紧缩效应成倍加剧。本报告建议政策出台前,要科学研判预期效果,充分评估一系列政策的“叠加效应”,统筹把握好出台时机和力度,避免政策效应叠加共振或相互抵消。同时,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做好上级政策与下级政策、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统筹兼顾,特别是对实现共同富裕、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房地产等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结构性政策,做好统筹兼顾和宏观平衡,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
(二)强化疫情的精准防控和中小企业的精准扶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首先要依靠市场主体的力量。继续坚持前期精准防控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同时针对产业链上下游分化、中小微企业生产成本加大等问题,精准施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认真落实好国家和广东省大规模、阶段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企业行业的支持力度。及时研究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接续转换工作,提高扶持的精准性。适时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和跟踪检查,及时解决难点和堵点问题,让市场主体享受到政策的“真金白银”。二是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2021年中央多次提出要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深圳、韶关等地市也出台了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广州开发区推出了“专精特新”10条。本报告建议推广其经验,在省级层面适时出台帮扶培育政策,加大培育力度,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和上市企业培育库,从落户投资、成长壮大、研发创新、金融扶持、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园等方面给予支持,力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万家规模,打造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
(三)以适度超前基建投资和绿色制造业投资为抓手,不断扩大有效投资
如何弥补投资缺口是2022年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在“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项目集中落地,形成更多实物量的基础上,抓住有关契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基建投资领域,进一步推动全社会数字经济发展,加快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基建落地。与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衔接,更加注重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工作,如加大对重大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市政和产业园区基建、养老托育、电网等项目的投资,特别是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农田、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现代农业园区、农村供水保障、乡镇污水处理、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等重大项目建设,夯实未来发展基础。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国家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的路线图,预计未来数十年为可再生能源及储能(如光伏、风电、水电、氢能等)、低碳工业发展(如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新基建及传统行业升级改造带来100万亿元以上的投资机会。立足广东大好优势,做好战略布局,瞄准方向,加大对风光发电及设备、特高压、储能、能源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碳金融等的投资。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加快实施钢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