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学习贯彻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VIP免费

提纲:

一、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与风险

  (一)经济循环既面临总量性问题

  (二)社会预期偏弱导向经济自我修复能力不足

  (三)防范化解风险

  (四)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二、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三、2024年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切入点

  (二)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落点

1.支撑财税体制改革的财政政策

2.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

3.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4.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

5.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

6.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

7.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三)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框架

1.财政收入

3.财政投资

4.财政管理

5.政府融资

五、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一)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

1.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2.金融资源与业务改革

  (二)金融高质量发展

  (三)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学习贯彻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一、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与风险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当前,我们必须将经济政策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才能通畅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具体地说,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以进促稳”的工作思路。

(一)经济循环既面临总量性问题,也存在结构性矛盾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面临“有效需求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总量上和供求不平衡的缺口中。同时,我们还面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结构性矛盾。这些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构成结构和运行机制结构上。

(二)社会预期偏弱导向经济自我修复能力不足。2023年,我们的消费增速虽然较快,但这是建立在2022年消费增速偏慢的基础上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比2022年同期名义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显然,相对于收入增速,消费增速还是有些偏慢。此外,当前我们的民间投资恢复偏弱,从民众的心理层面来讲,还存在预期的不确定性。要想将收入端的好转最终体现在需求端,就必须寻求政策端的支持、引导。具体来讲,我们要支持民营经济、中小型企业有序发展,以稳就业、稳收入。同时,还要在消费端发力,采取有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以稳需求、稳增长。

(三)防范化解风险,坚守风险底线。在当前经济运行中,我们必须处理好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与经济稳定增长之间的关系。一是要注意风险阈值,既不能突破阈值,也不是越低越好;二是在防范化解风险中,要避免产生新的经济问题,要有度、有节奏;三是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和根本手段。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对于这些风险隐患,我们要将防范化解工作与经济稳定增长目标有效地统一结合。

(四)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当前,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也日益复杂。具体来讲,我们的出口增速有一些放缓,外资流入也面临放缓压力,这导致了外需增速的下降。但进一步看,无论是出口增速放缓,还是外资流入放缓,它们的影响都是全局性的。如果经济流量下滑,还会导致经济增速的下降,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所以,我们既要通过外需的有效提升来促进内需增长,又要通过内需的有效管理来促进外需增长。

二、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深层次总结,也是对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成果。“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既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要积极应对解决好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二,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影响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要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同时,我们还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第三,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深入推进改革,有效地释放和提升制度红利、市场活力和企业的创新创造能力,以此形成对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我们还要通过改革开放有效地引入国外的资源,更好地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中国始终是吸引外资的热土。另外,我们还要甄别借鉴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市场机制和管理手段。

第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第五,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以上五点,是我们当前对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工作实施规律的重要认识,以及深层次实践经验的总结。

三、2024年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是指经济发展形势、经济运行态势、经济增长速度的稳。“进”是指经济形态的创新、经济动力的创新,以及市场体制机制的创新。“进”的关键是改革,“稳中求进”就是要在经济运行态势稳定的情况下,不断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迈进。“以进促稳”就是要在2024年的经济工作中,用推动改革来解决经济增长和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未来,我们只有将上述问题解决好,才能让我们的经济增长效率更高、发展质量更好、结构更加合理。

当前,我们在探索经济改革时,必须要具备前瞻性、战略性眼光。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必须建立新的规则、制度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通过“立”,来为改革的深入推进保持平衡性,同时,我们还要确保“立”和“破”有效地统一结合。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现在,“稳增长”虽然还是核心,但排在首位的是“稳预期”,这说明只有稳住预期才能实现内生性增长,而只有实现了内生性增长,中国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的实施才会回归常态。

当前,有些人认为“稳增长”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了。需要强调的是,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从这句可以看出,“稳增长”还是居于核心位置,只是“稳预期”是“稳增长”的基础和前提。

2024年,我们要做好以下部署和安排: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要想把上述的目标有效落地落实,就要把各项改革工作有效推进和有序展开。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关注两方面的改革,一是财税体制改革;二是金融体制改革。这两项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柱和支撑。当然,我们现在的分析是探索性的,这两方面改革还要根据中央对改革框架、改革任务、改革目标、改革重点、改革主线进行进一步明确。

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切入点

1994年,我国启动了分税制改革,切入点是政府间财政关系。这次改革使中央政府的财力迅速增强,增强了国家宏观调控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2024)学习贯彻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