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思想觉醒驱动作风转变
(一)明晰发展需求
(二)关切群众期待
(三)审视机关现状
二、以制度建设筑牢作风防线
(一)完善制度框架
(二)强化制度执行
(三)建立长效机制
三、以刀刃向内找准作风症结
(一)工作态度“得过且过”
(二)工作作风“推诿扯皮”
(三)工作落实“形式主义”
四、以创新举措激发作风活力
(一)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
(二)打造高效的协同机制
(三)建立严格的监督问责机制
五、以压实责任汇聚整治力量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明确部门职责
(三)加强干部自律
六、以务实行动彰显整治决心
(一)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持续推进
(二)以“抓铁有痕”的力度落实整改
(三)以“齐心协力”的态度共创新风
在“机关病”和“衙门作风”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机关病”和“衙门作风”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云南省关于“机关病”和“衙门作风”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动员全体机关干部深刻认识问题,积极投入整治,构建机关工作的新风气,为实现机关高效运行、服务群众和推动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以思想觉醒驱动作风转变,强化整治认识
思想是作风的源头,正确的思想认识是转变作风的动力。“机关病”和“衙门作风”是当前机关工作的顽疾,严重影响机关形象和工作效能,我们必须从发展和服务的高度,充分认识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明晰发展需求,强化使命担当
机关工作效能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机关病”和“衙门作风”的存在,与我们的发展目标背道而驰。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环境下,高效、廉洁、务实的机关作风是吸引投资、推动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这为我们整治“机关病”和“衙门作风”提供了根本遵循。从全省范围来看,一些机关部门存在的工作“慵懒散”、办事“推拖绕”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我们要站在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到整治“机关病”和“衙门作风”是贯彻党中央要求的实际行动,是推动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机关整体形象和公信力的迫切需要,切实增强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关切群众期待,深植服务理念
群众对机关工作作风有着殷切的期望。机关作风是否优良,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办事体验,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群众反映办事难、干部态度差等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将损害群众对机关的信任,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我们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扎实开展整治工作。要坚持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衡量标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机关病”和“衙门作风”带来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机关服务群众的水平。
(三)审视机关现状,增强危机意识
近年来,我们在机关作风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近期的工作反馈来看,约[X]%的机关部门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部分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消极应付的态度,缺乏干事创业的热情。例如,一些工作任务在部门之间来回推诿,导致进展缓慢;部分干部对待群众咨询不耐烦,服务态度冷漠。更严重的是,个别干部存在特权思想,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严重损害了机关形象。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机关的正常运转,还会阻碍各项事业的发展。我们要立足机关实际,清醒认识到“机关病”和“衙门作风”整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危机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结合群众反馈和典型案例,找准根源,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升机关作风建设水平。
二、以制度建设筑牢作风防线,夯实整治根基
制度是作风建设的保障,完善的制度体系是防范“机关病”和“衙门作风”的坚实壁垒。
(一)完善制度框架,做到有规可依
制度的健全性决定了作风建设的有效性。我们要围绕机关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防范“机关病”和“衙门作风”的制度体系。一是制定工作纪律制度。明确机关干部在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如《机关干部工作纪律规定》,对出勤、办公秩序、工作态度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确保干部在工作中有明确的规范可遵循。二是建立工作流程制度。对各项业务工作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涵盖受理、办理、反馈等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要求,如制定《机关工作业务流程规范》,以流程的标准化确保工作的高效和规范。三是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关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业绩、服务态度、群众满意度等纳入考核指标,如《机关干部综合考核办法》,通过考核激励干部积极工作,杜绝“慵懒散”等不良作风。
(二)强化制度执行,确保令行禁止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要构建严格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一是加强内部监督。设立专门的机关作风监督小组,定期对各部门和干部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二是引入外部监督。通过设立举报信箱、开通举报电话、建立网络举报平台等方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举报。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制度的干部,要按照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形成制度的威慑力,杜绝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三)建立长效机制,实现长治久安
“机关病”和“衙门作风”的整治不是一时之功,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定期开展作风教育活动。将作风建设纳入机关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学习,不断强化干部的作风意识。二是进行作风建设动态评估。定期对机关作风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工作措施,持续改进作风。三是建立作风建设激励机制。对作风优良的部门和干部进行表彰和奖励,树立正面典型,激发全体机关干部积极参与作风建设的积极性。
三、以刀刃向内找准作风症结,直击整治关键
敢于正视问题,善于找准问题,是解决“机关病”和“衙门作风”的关键。
(一)工作态度“得过且过”,缺乏积极性
长期以来,部分机关干部在工作中存在消极应付的态度,缺乏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一些干部满足于“躺平”当看客、“敷衍”混日子,对工作任务缺乏主动性和热情。具体表现为,对待工作任务不积极争取,总是等待上级安排,工作中遇到困难就退缩,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这种态度不仅影响个人的工作业绩,还会在机关内部形成不良风气,降低整个机关的工作效率。
(二)工作作风“推诿扯皮”,缺乏协作性
机关工作中,部门之间、干部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然而,存在部分干部推诿扯皮的现象,领受任务时推三阻四,对待工作“互踢皮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