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原文悟原理:在出纳岗位上读懂"国之大者"
二、剖自己挖根源:"一闪念"离我有多远
三、谈感受话觉悟:三个"不能忘记"筑牢思想防线
四、立目标表决心:做"三铁"出纳员
五、最后的话:当好"小角色"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XX镇党委的统一部署,我作为财务室一名普通的出纳员,参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班。说句心里话,刚拿到学习材料时,我心里直打鼓:一个天天数钱、跑银行、贴票据的出纳,能跟这么高深的全会精神沾上什么边?可经过这几天系统学习,特别是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守起"的重要论述,反复研读参考材料中对"一闪念"的深刻剖析,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出纳岗位看似是单位最末梢的"钱袋子",实则是检验党性原则的"经验交流"。今天,我怀着十分忐忑又无比真诚的心情,向组织汇报我的学习体会,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学原文悟原理:在出纳岗位上读懂"国之大者"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作为一名出纳,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收付现金、保管支票、登记日记账、跑银行对账,这些琐碎事务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似乎相隔万里。但学习越深,我越体会到,全会精神恰恰是在教我们如何把这些"小事"当成"大事"来办。
我们财务室有三个人,会计负责做账,我负责资金收付,还有一位负责人统筹把关。表面上看,我的工作最机械、最没有技术含量,但实际上,我是单位资金流出的最后一道关口。每一笔支付,都要经过我的手;每一张支票,都要盖我的印鉴;每一个银行回单,都要我核对确认。这个位置上,制度执行严一点还是松一点,程序多走两步还是省两步,直接决定了资金的安全系数。全会精神讲"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的理解就是:中央制定的财经纪律再严密,如果我在支付时打折扣、搞变通,制度就成了纸老虎;如果我能一丝不苟地执行,制度就有了牙齿。
去年,我们镇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多、资金流量大,有时一天要办好几笔支付。一位施工老板急着要工程款,拿着审批单来找我,说工人等着发工资,能不能先付款后补材料。说实话,我手里握着支票章,只要抬抬手就能办了,既做了人情,又不违反大原则。但我想起制度规定:支付必须"资料齐全、程序到位"。我硬是顶着对方的软磨硬泡,坚持让他补齐了验收证明和公示材料才付款。事后,这位老板虽然当时不高兴,但后来见到我还主动打招呼,说"你们这儿规矩严,钱放在这儿放心"。这件事让我明白,守住制度不是不近人情,而是对所有人负责。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正需要千千万万个像我这样的"小角色"把制度落到实处吗?
二、剖自己挖根源:"一闪念"离我有多远
参考材料中讲,"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作为出纳,我天天跟钱打交道,面临的诱惑和考验并不比领导干部少,只是形式不同罢了。学习之后,我把自己近年来的工作表现像筛沙子一样细细过了一遍,发现"一闪念"这只"小虫子",还真在我脑袋里爬过几回。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年发放冬春救助款。那段时间天天加班,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有位村干部来办手续,私下塞给我两条烟,说"辛苦了,一点小意思"。我当场就拒绝了,但说实话,在推辞的瞬间,脑子里确实闪过一个念头:就两条烟,收下也不算啥,大家关系都不错。可紧接着,另一个声音在脑子里响起来:今天收两条烟,明天就可能收更多,后天就可能动公款的心思。这种"一闪念"的来回拉扯,其实就是私心杂念在作祟。材料里讲得好,"闪"出的是为己、利私之念。我如果当时收了,表面上是人情往来,实则是给思想防线撕开了口子。口子一开,制度就松了,人心就偏了,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还有一次,是我个人的"懒一闪念"。每月到银行对账,按规定必须逐笔核对回单与日记账,可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想大概齐对一下总数,差不多就行了。特别是遇到季度末、年末工作忙的时候,这种偷懒的念头更强烈。表面上看这是工作态度问题,深层一想,这不就是纪律意识松懈的表现吗?日记账错一笔,可能差的就是群众的救命钱;回单漏一张,可能藏的就是违规支出的漏洞。在小节上守不住,大事上必出问题。古人讲"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我算是真正体会到了。
最让我警醒的,是面对"围猎"时的"一闪念"。今年年初,镇里启动一个基础设施项目,资金规模不小。有个中间人请我吃饭,席间看似无意地问起项目款的拨付流程和时间节点。当时我脑子就"嗡"了一下,立刻警觉起来。虽然对方没明说,但我知道,这是在探我的口风,寻找可乘之机。如果我当时为了面子或人情,透露了内部信息,就等于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材料里提到的"围猎"腐蚀,往往就是从这种看似平常的"一顿饭""一句闲话"开始的。那一刻,我真切感到,出纳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