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塑坐标在历史方位中把握时代脉搏
二、内化方法以系统观念引领科研实践
三、站稳立场在人民至上中找准研究靶心
四、知行合一在服务XX实践中砥砺前行
XX社会科学院干部《习近平经济文选》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按照院里的统一部署,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联学培训班,并聆听了后续的专题研讨会。这对我而言,既是一次宝贵的理论学习机会,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淬炼。捧读这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逐字逐句研习其中自2012年至2024年这十二年间形成的74篇重要文稿,仿佛在与时代同行,与思想对话。掩卷沉思,诸多感悟涌上心头,结合我作为一名社科研究人员的本职,浅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和反思。
一、重塑坐标在历史方位中把握时代脉搏
初读《习近平经济文选》,最直观的感受是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战略洞察。文选中的篇章,串联起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波澜壮壮阔的十二年。通过系统学习,我对“新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有了更为具象和深刻的理解。过去,我可能更多地将它看作一个时间上的划分,但现在认识到,这更是一个关乎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质的规定性。
书中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论述,为我提供了一个观察和分析经济问题的根本坐标。它让我明白,当前面对的诸多挑战,如全球产业链重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以及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并非孤立存在的“问题”,而是新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和时代背景。这种认知上的转变至关重要。它促使我跳出就事论事的思维定式,在研究工作中学会“登高望远”,将具体的研究课题,无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还是产业转型升级,都置于“两个大局”的宏阔背景下去审视,从而更能把握其本质和趋势,探寻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解决方案。这是一种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的思想升华。
二、内化方法以系统观念引领科研实践
院领导在研讨会上强调,学习要学出科学方法。《习近平经济文选》通篇贯穿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中,新发展理念和系统观念是我感受最深、获益最多的两个方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指挥棒”,更是指导我辈社科研究的方法论利器。
作为一名研究人员,我时常会陷入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知识局限中。比如,在分析XX半岛城市群发展课题时,过去可能更侧重于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与功能分工。通过这次学习,特别是对“协调发展”理念的深入领悟,我认识到必须运用系统观念,将城市群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海洋经济崛起、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维度统筹起来考量。正如院里设有XX经济研究所、XX发展研究所、XX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等多个研究机构,这本身就体现了研究领域的系统性布局。今后的研究,需要主动打破学科壁垒,加强与不同领域同事的交流协作。一个关于财政金融政策的研究,若能融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考量;一个关于城市更新的方案,若能充分兼顾共享发展的民生需求,其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必将大大提升。这要求我在研究的起点上,就树立起全局观和系统性思维,让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