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思想破冰”上持续用力
二、在“制度破局”上敢于亮剑
三、在“监督破题”上常态长效
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专题研讨《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我认为非常及时、至关重要。这部《条例》,不仅仅是一部行为规范,更是一部政治规矩;厉行节约,也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执政态度。在当前财政收支紧平衡的压力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交织叠加的背景下,重温、重学、重抓《条例》的贯彻落实,是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这既是一本需要我们时常对标的“政治账”,也是一本必须向全县人民交代的“民心账”。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分管领域的工作实践,从“思想破冰、制度破局、监督破题”三个维度,谈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和体会。
一、在“思想破冰”上持续用力,算清“厉行节约”这本政治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厉行节约之所以要常抓不懈,根本原因在于思想的“阀门”一旦松动,浪费的“水龙头”就关不住。节约,不是“分币”的计较,而是“分为”的考量;不是“省钱”的算计,而是“省事”的智慧;它最终体现的是我们对人民财富的敬畏,对事业发展的负责。今年以来,我县财政收入增速面临较大压力,但民生改善、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刚性支出不降反增,每一分钱都弥足珍贵。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对浪费现象还是视而不见、麻木不仁,那就是对县委中心工作的“软抵触”,是对全县人民根本利益的“硬伤害”。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到,“过紧日子”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对我们党性的考验、对执政能力的检验。这些年,我们组织大家到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就是要让大家从革命先辈缝补的衣衫、吃剩的米糠中,感悟我们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卓绝,自觉把艰苦奋斗的精神基因融入血脉。下一步,全县各级党组织要把《条例》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论述,作为理论学习的“必修课”,不仅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更要推动学习进机关、进支部,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深刻明白,我们手中的权力、使用的经费,都姓“公”,源于“民”,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在“制度破局”上敢于亮剑,扎紧“公帑浪费”这条高压线。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对照《条例》这面“镜子”,一些问题依然突出,制度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