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完善
1.城乡低保精准提标扩面
2.特困供养与临时救助协同发力
3.残疾人福利保障稳步推进
(二)养老服务体系提质增效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2.智慧养老服务创新突破
3.医养结合深度融合
(三)基层治理创新深化
1.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实践
2.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成效初显
3.社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
(四)社会事务管理规范有序
1.婚姻登记服务提质增效
2.殡葬改革深入推进
3.儿童福利保障精准化
(五)安全生产与疫情防控常抓不懈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
2.基层治理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3.智慧民政建设仍需加强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聚焦兜底保障
1.全面落实低保提标政策
2.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
3.提升残疾人福利保障水平
(二)聚焦提质增效
1.全力推进养老项目建设
2.深化智慧养老服务应用
3.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三)聚焦基层治理
1.推进社区治理创新试点
2.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3.培育发展社会组织
(四)聚焦规范管理
1.优化婚姻登记服务
2.深化殡葬改革
3.强化儿童福利保障
(五)聚焦安全稳定
1.持续抓好安全生产
2.常态化疫情防控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
2.加强资金保障
3.严格监督考核
4.加强宣传引导
2025年某某市民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5年上半年,某某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民生保障”核心职能,聚焦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完善,兜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1.城乡低保精准提标扩面
严格落实云南省2025年城乡低保标准调整政策,城市低保标准从735元/人·月提高至744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从6400元/人·年提高至6720元/人·年,提标幅度分别达1.2%和5%。截至6月底,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44167人,发放低保金2806.46万元;农村低保对象64126人,发放低保金3034.07万元。五华区等重点区域通过集中排查和动态调整,上半年新增城乡低保对象655人,退出626人,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2.特困供养与临时救助协同发力
城乡特困供养标准同步提高至968元/人·月,1-6月累计保障特困人员9333人,发放供养金1091.77万元。临时救助机制快速响应,上半年实施临时救助1988人次,发放救助金393.79万元,重点解决因病因灾等突发性困难。例如,西山区通过“救急难”专项行动,为32户因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的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救助金56万元,有效缓解燃眉之急。
3.残疾人福利保障稳步推进
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2025年预算安排资金5345.7744万元,预计惠及94428名残疾人。1-6月,全市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672.89万元,同比增长12%。东川区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审核,确保补贴精准发放,上半年累计为1.2万名残疾人发放补贴324.64万元。
(二)养老服务体系提质增效,智慧化转型加速推进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2025年计划启动20个养老服务设施项目,包括1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17个日间照料中心,市本级预算资金2346万元。截至6月底,已有12个项目完成选址和设计,其中五华区龙翔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投入使用。泰康之家·滇园、云甘美·悦养园城等高端养老综合体进展顺利,泰康之家·滇园预计2025年投入运营,可提供1300个养老单元,云甘美·悦养园城已于3月开业,首批500余张床位已吸引200余名老人入住。
2.智慧养老服务创新突破
积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整合全市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服务清单数字化、供需对接精准化。截至6月,平台已接入全市140家养老机构数据,覆盖3.32万张床位。“智慧助老”行动深入开展,联合市住建局、市场监管局开展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覆盖率达20%,重点整治消防安全、食品卫生等问题。五华区试点“老省心”综合体,通过智能设备监测老年人健康数据,提供上门助餐、助浴等服务,上半年服务超1.2万人次。
3.医养结合深度融合
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全市90%以上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西山区通过“医康养一体化融合创新研讨暨招商会”,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医养结合项目,计划新增医养床位800张。官渡区试点“家庭养老床位”,为200户失能老人安装智能护理床、紧急呼叫系统等设备,提供远程医疗监测服务。
(三)基层治理创新深化,社区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1.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实践
康宏社区探索“兼职委员制—小太阳—银发志愿者—小板凳”四维一体治理体系,通过“微心愿点亮希望”“轮值主席”等机制,整合辖区资源解决居民诉求,上半年协调解决社区停车难、老年活动场地不足等问题23件。松茂社区以“五治”融合为抓手,通过“智慧城管App”和网格化管理,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小事不出村”,连续三年未发生越级上访事件。官渡区“慈善爱心驿站”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通过“社区+慈善+志愿服务”模式,为困难群众提供一站式帮扶。
2.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成效初显
首批21个试点社区通过整合社区资源,打造集养老、托育、医疗、购物于一体的便民服务网络。顺城社区建立区域商家联盟,提供上门送餐、代购等服务,覆盖周边30万居民;棕树营社区引入智能快递柜、社区食堂,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满足日常需求。截至6月,全市已建成社区老年幸福食堂253个,日均服务老年人1.8万人次。
3.社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
加强社会组织监管,西山区完成2023年度社会组织年检285家,处置非法社会组织1起,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盘龙区通过“一业一查”联合监管机制,对11家养老机构开展消防、食品等专项检查,覆盖率达100%。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五华区“银发志愿者服务队”上半年开展普法宣传、矛盾调解等活动37场次,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
(四)社会事务管理规范有序,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1.婚姻登记服务提质增效
优化婚姻登记流程,推行“全省通办”和线上预约服务,1-6月全市办理结婚登记4000对,离婚登记1832对,其中全省通办结婚1527对、离婚250对。西山区打造某某市首批公园式婚姻登记点云安会都登记点,结合“5.20”主题活动,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经辅导后6对夫妻暂缓离婚,辅导满意率达100%。
2.殡葬改革深入推进
开展殡葬领域不正之风专项整治,西山区对重点区域巡查20余次,拆除活人墓、豪华墓659座,私埋乱葬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盘龙区对龙凤公墓、金陵公墓开展联合检查,规范殡葬服务收费,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清明节期间,全市开展“文明祭扫”宣传活动,发放环保宣传袋6000个、三折页6000份,引导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