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与政策依据
(一)实施背景
(二)政策依据
二、实施过程与主要做法
(一)前期调研与方案制定(2024年5-7月)
1.摸底排查:成立由党委书记牵头的专项工作组
2.民意征集:组织村民代表大会32场次
3.方案编制: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文化相融”原则
(二)清产核资与权益保障(2024年8-10月)
1.资产清查: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5个撤并村的集体资产进行清查
2.股权量化:对经营性资产(如山地、林地)采取“确权到户、量化到人”方式
3.特殊群体保障:对五保户、低保户等38户特殊群体
(三)民主决策与依法实施(2024年11-12月)
1.村民表决:组织撤并村村民会议
2.政府审批:将表决结果、实施方案报请县政府审批
3.挂牌运行:2025年1月1日
三、工作成效与经验总结
(一)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1.组织优化:撤并后行政村数量减少28%
2.成本降低:年节约办公经费约68万元(减少重复建设、人员开支等)
3.服务提质:新设社区配备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
(二)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1.基础设施改善:整合资金850万元
2.产业发展提速:依托合并村土地资源
3.民生保障加强:新建村卫生室、文化广场各1处
(三)经验做法
1.坚持党建引领:成立临时党支部
2.强化风险防控: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3.注重文化传承:对撤并村的历史建筑、民俗档案进行数字化保护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一)主要问题
1.心理融合困难:部分村民存在“被合并”心态
2.产业协同不足:合并村产业同质化竞争现象初显
3.人才支撑薄弱:新村发展亟需的规划建设、电商运营等人才匮乏
(二)下一步计划
1.推进“三个融合”:
2.强化数字赋能:建设“智慧村庄”平台
3.加强人才培育:与职业院校合作
五、结语
XX乡镇行政村撤并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乡镇行政村撤并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工作背景与政策依据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我乡镇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部分行政村出现人口空心化、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成本过高等问题。以XX村为例,户籍人口从2010年的1200人锐减至2024年的480人,常住人口不足200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5万元,维持正常运转举步维艰。此类现象导致基层治理效能下降,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二)政策依据
根据《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部署,结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我乡镇按照“集聚提升、特色保护、城郊融合、搬迁撤并”四类村庄分类标准,将人口流失严重、发展潜力不足的行政村纳入撤并范围。此次撤并严格遵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确保程序合法、过程透明、群众满意。
二、实施过程与主要做法
(一)前期调研与方案制定(2024年5-7月)
1.摸底排查:成立由党委书记牵头的专项工作组,对全乡18个行政村的人口结构、集体经济、基础设施等23项指标进行评估,确定将人口规模不足500人、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5个行政村纳入撤并计划。
2.民意征集:组织村民代表大会32场次,发放问卷1800份,收集有效意见460条。针对群众关心的“土地权属”“资产处置”“子女入学”等问题,制定“一事一策”解决方案。
3.方案编制: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文化相融”原则,编制《XX乡镇行政村撤并实施方案》,明确“合并村保留1个村民委员会,设立2-3个片区服务站”的组织架构。
(二)清产核资与权益保障(2024年8-10月)
1.资产清查: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5个撤并村的集体资产进行清查,登记固定资产276项(总价值832万元)、债权债务138笔(债权42万元、债务67万元),结果公示后无异议。
2.股权量化:对经营性资产(如山地、林地)采取“确权到户、量化到人”方式,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民持股参与分红。
3.特殊群体保障:对五保户、低保户等38户特殊群体,制定“过渡安置+长期托养”方案,确保搬迁后生活不受影响。
(三)民主决策与依法实施(2024年11-12月)
1.村民表决:组织撤并村村民会议,采取“一户一票”制进行表决,同意率均达92%以上。
2.政府审批:将表决结果、实施方案报请县政府审批,同步在乡镇政务公开栏公示7天,期间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