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形势变化中保持重心稳定
(一)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
(二)农业基础地位持续巩固
(三)工业经济支撑作用增强
(四)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二、在经济转型中坚持创新引领
(一)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
(二)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
(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速
(四)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加大
三、在蹄疾步稳中深化改革开放
(一)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三)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四、在加快发展中突出生态优化
(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大
(三)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
五、在改革前进中聚焦群众福祉
(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三)教育医疗事业蓬勃发展
(四)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七、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
(二)坚定不移调结构
(三)持之以恒抓改革
(四)毫不放松优生态
(五)用心用情惠民生
(六)坚定不移保安全
xx市2025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报告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xx市政府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现将2025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在形势变化中保持重心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大盘”越来越牢固
(一)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xx%,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xx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韧性进一步增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xx亿元,增长xx%;第二产业增加值xx亿元,增长xx%;第三产业增加值xx亿元,增长xx%。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农业基础地位持续巩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粮食生产稳定向好,春播粮食面积xx万亩,产量xx万吨,同比增长xx%。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xx大蚝、灵山荔枝、浦北陈皮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上半年,全市水果产量xx万吨,增长xx%;肉类总产量xx万吨,增长xx%。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xx家,累计达到xx家。
(三)工业经济支撑作用增强。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xx%,增速排全区前列。五大主导产业合计实现工业产值xx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的xx%以上。其中,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列入广西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xx石化产业园在全国近700家化工园区中排名提升至第17位。新增规上工业企业xx家,总量突破xx家。工业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增长xx%,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xx%,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xx%,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xx%。
(四)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xx%。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持续稳定发展,批发业销售额增长xx%,零售业销售额增长xx%,住宿业营业额增长xx%,餐饮业营业额增长xx%。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金融业增加值增长xx%,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xx%,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xx%。
二、在经济转型中坚持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现代特质”越来越彰显
(一)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全市财政科技支出xx亿元,同比增长xx%。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xx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xx%,比上年同期提高xx个百分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xx%,同比提高xx个百分点。
(二)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快建设创新平台,组建广西低碳技术与绿色化工新材料实验室,新增2家自治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1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4家广西瞪羚企业、7家广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备案公示。新增1家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家广西数字化车间企业、4家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华谊能化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93%具备资格的规上工业企业通过自治区“智改数转”认定,全市新培育13家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企业。
(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速。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上半年,全市共签订技术合同xx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xx亿元,同比增长xx%。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力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四)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加大。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上半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xx人,其中高层次人才xx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开展各类人才培训xx人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在蹄疾步稳中深化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引擎动力”越来越强劲
(一)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任务完成70%以上,市港产城投资公司获得AA+主体信用评价。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xx%,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xx亿元,同比增长xx%,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xx个百分点。其中,出口xx亿元,增长xx%;进口xx亿元,增长xx%。实际利用外资xx亿美元,同比增长xx%。xx港与越南海防港跨境“直通船”实现首航,西部陆海新通道xx联运中心投入运营,海铁联运班列开行突破xx列,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办理量突破xx万标箱,辐射范围达18省73市157个站点,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经xx口岸进出口总值增长15%以上。
(三)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功召开中国—东盟大宗商品交易创新推介会,建成运营大宗商品“双循环”期现联动产融基地和数字化保税金融监管仓,北部湾(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现货交收突破1300万吨、增长118.7%。中马xx产业园区排名提升至全国第34位,较上年度上升49位,首次进入国家级经开区前50强;xx综合保税区排名提升至第31位,较上年度上升22位,首次进入全国综合保税区前50强。
四、在加快发展中突出生态优化,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越来越丰盈
(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半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xx%,同比提高xx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xx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xx%。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xx%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二)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大。全面深化河湖长制、湾长制,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重点抓好近岸海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武利江、大风江等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深入实施海洋生态整治修复工程,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非法养殖等各类违法用海行为。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深化危险废物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林长制,上半年植树造林xx万亩。
(三)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港口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建设和并网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长40%以上,并网容量排全区首位。加快国家综合能源安全保障区新能源项目建设,探索建设低碳产业园、零碳产业园。
五、在改革前进中聚焦群众福祉,经济发展的“民生温度”越来越暖心
(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机制,加强就业帮扶和职业技能培训。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xx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xx%;城镇登记失业率为xx%,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就业得到有效保障,发放创业担保贷款xx亿元,扶持创业xx人,带动就业xx人。
(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聚焦新业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重点群体,实施社保精准扩面专项行动。上半年,全市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xx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xx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xx万人。实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推进农村防止返贫帮扶政策与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深入推进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完善“一老一小”服务,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
(三)教育医疗事业蓬勃发展。加大优质教育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