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政治引领
(一)坚定不移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二)系统施策防范化解社会风险
(三)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
二、聚焦中心大局
(一)倾力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持续深化政法领域改革
(三)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三、聚焦忠诚履职
(一)突出政治建设铸就忠诚警魂
(二)强化能力建设练就过硬本领
(三)深化正风肃纪塑造清廉形象
中共XX县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工作情况报告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政法机关的有力指导下,中共XX县委政法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笃行实干、踔厉奋发,为奋力谱写XX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法保障。
一、聚焦政治引领,坚决筑牢安全稳定屏障
县委政法委始终将捍卫政治安全置于首位,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挑战,确保了全县政治大局持续安全稳定。
(一)坚定不移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深刻认识国家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全面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构建了权责明晰、协同高效的大安全工作格局。一年来,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扎实开展反邪教、反恐怖主义斗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监测、研判与处置,成功处置网络负面舆情50余起,坚决守住了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在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启动高等级安保维稳响应机制,圆满完成了全国“两会”、国庆节等一系列重大安保维稳任务,确保了社会政治大局的绝对平稳。
(二)系统施策防范化解社会风险
面对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风险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施策。针对房地产、金融、劳资纠纷等重点领域,建立风险隐患常态化排查预警机制,全年共排查梳理各类风险点210个,逐一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限期化解,成功处置化解重大涉稳风险15起,有效避免了风险外溢升级。特别是在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和城乡流动加速带来的社会治理新挑战方面积极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服务与引导,预防和减少了因人口流动引发的社会矛盾与治安问题。
(三)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
以创建省级平安县为目标,深入推进平安XX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质增效。加快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建设,整合公安、城管、应急等多部门数据资源,建成“智慧安防小区”320个,覆盖率达到98%,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和在线率均保持在99%以上。创新推行“十户联防”“十铺联防”等群防群治机制,构建了“警网融合、多方联动”的社区警务新模式。
二是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始终保持对严重暴力犯罪的严打高压态斯,全年“八类”严重暴力刑事案件破案率达97%。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盗抢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组织开展系列专项打击整治行动。2025年,全县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80余起,紧急止付、冻结涉案资金超过5200万元,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200余万元。全县刑事立案数同比下降8.5%,治安案件受案数同比下降11.2%,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三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全面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该平台整合了信访接待、人民调解、行政复议、法律援助、诉讼服务等多种功能,实现了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2025年,全县三级平台共受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5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2%,有效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建立非警务事项分流处置机制,通过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对接,全年成功分流处置噪音扰民、消费纠纷等非警务求助9100余起,有效为基层公安减负增效。
二、聚焦中心大局,全面优化法治服务保障
县委政法委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一)倾力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组织政法各单位出台《关于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保护产权、维护市场秩序、防范化解企业风险等方面提出20条具体举措。深入开展“法治体检”“百警进百企”等活动,组织政法干警、律师、公证员等专业力量,深入全县180家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一线,提供“点对点”“订单式”法律服务1200余人次,帮助企业排查化解法律风险90余项。依法严厉打击合同诈骗、侵犯知识产权、恶意阻工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审结相关案件65件,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超3000万元。深化府院联动机制,高效审结破产案件32件,推动“僵尸企业”有序出清,盘活闲置资产约1.8亿元,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