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查自纠工作开展概况
(一)提高思想认识
(二)明确自查范围
二、自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公文内容存在“拼凑式”借鉴
(二)公文格式与表述存在同质化问题
(三)公文审核把关机制不够严格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二)写作能力有待提升
(三)制度执行不够到位
四、整改措施及成效
(一)强化思想教育
(二)聚焦问题整改
(三)完善制度机制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关于公文抄袭问题自查自纠情况的报告
〔上级单位/领导名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风建设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公文处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切实杜绝公文抄袭、剽窃等不良现象,维护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原创性,我单位(或部门)围绕公文抄袭问题组织开展了全面的自查自纠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自纠工作开展概况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传达政令、沟通信息、部署工作的重要载体,公文质量直接关系到工作落实的成效和单位的形象声誉。公文抄袭不仅违背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更可能导致政策传达失真、工作部署失误,损害单位公信力。
为确保自查自纠工作落到实处,我单位第一时间成立了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公文抄袭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职责是统筹推进自查工作、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审核把关整改方案。同时,召开专题动员部署会,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以及上级关于杜绝公文抄袭的相关通知要求,强调公文原创性的重要意义,引导全体人员树立“公文无小事、原创是底线”的责任意识,为自查自纠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
(二)明确自查范围,细化工作举措
结合工作实际,本次自查自纠工作明确了三个重点范围:一是〔XXXX年XX月〕至〔XXXX年XX月〕期间,我单位制发的各类公文,包括通知、报告、请示、意见、决定等,共计〔XX〕份;二是各部门拟制后上报审核的公文草稿、修改稿等过程性文件;三是对外发布的工作总结、调研报告、新闻稿等涉及公务内容的材料。
为确保自查无死角、无遗漏,采取“部门自查+交叉互查+领导小组抽查”的三级核查机制。各部门先对本部门经手的公文进行全面梳理,逐一核对内容来源,形成自查清单;随后,由领导小组随机抽取不同部门开展交叉互查,通过比对互联网公开信息、上级单位文件、其他地区同类材料等,排查抄袭嫌疑;最后,领导小组对自查和交叉互查结果进行重点抽查,重点核查涉及重要决策、专项工作的公文,确保核查结果真实可靠。
同时,建立问题台账管理制度,对自查中发现的疑似问题及时记录,明确问题内容、涉及公文、责任部门及责任人,为后续整改工作提供清晰依据。
二、自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经过全面深入的自查,总体来看,我单位大部分公文能够坚持原创性原则,严格按照公文写作规范拟制,内容符合工作实际,来源标注清晰。但仍发现部分公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部分公文内容存在“拼凑式”借鉴
在自查中发现,〔XX〕份工作总结、〔XX〕份调研报告存在内容拼凑现象。例如,某部门撰写的《〔XXXX年度XX工作工作总结〕》中,关于工作成效的部分内容直接摘抄自上级单位发布的年度总结,未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写;某份关于〔XX专项工作〕的调研报告,大量引用其他地区的案例数据,未注明来源,且未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分析,导致内容与工作实际脱节,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
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存在“重完成、轻质量”的心态,认为公文写作只需“照搬照抄、稍加修改”即可,忽视了公文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价值。
(二)公文格式与表述存在同质化问题
部分公文在结构框架、表述方式上存在明显模仿痕迹。例如,多个部门制发的通知类公文,均采用“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工作要求”的固定框架,且“工作要求”部分的表述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监督检查”等内容高度雷同,缺乏根据具体工作特点制定的个性化要求。
此外,部分公文存在语言表达生硬、套话空话较多的问题,如在部署工作时频繁使用“进一步、大力推进、全面加强”等模糊表述,未结合工作细节提出具体举措,反映出部分工作人员公文写作能力不足,依赖模板化写作,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
(三)公文审核把关机制不够严格
自查发现,部分存在问题的公文能够通过审核流程正式制发,暴露出单位公文审核把关机制存在漏洞。一方面,审核人员责任意识不够强,对公文内容的原创性、真实性审核不够细致,仅关注公文格式是否规范、要素是否齐全,未对内容来源和原创性进行深入核查;另一方面,审核流程不够完善,缺乏多环节、多层次的审核监督,对于一些重要公文,未经过集体讨论或专业人员审核,导致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同时,单位内部缺乏针对公文抄袭的专项审核标准和检测手段,审核人员主要依靠个人经验判断,难以准确识别抄袭内容,进一步降低了审核工作的有效性。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部分工作人员对公文写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意识到公文不仅是工作信息的传递工具,更是单位政策主张和工作思路的集中体现,其原创性直接影响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存在“公文写作是简单的文字工作”“借鉴他人内容可以提高效率”等错误观念,忽视了公文写作应遵循的真实性、原创性原则,缺乏对公文工作的敬畏之心和责任意识,从而导致抄袭、拼凑等问题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