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望来路
二、顺应时势
三、勇担使命
在XX中学教育集团新进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青年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召开XX中学教育集团新进教师座谈会,这既是一次坦诚的交流会,也是一次特别的欢迎会,更是一次充满希望的启航会。再过两天,就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在这个属于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节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迎来了6位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新同事。首先,我谨代表集团党支部、代表XX书记、XX校长以及全体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贺!你们的加入,为我们XX中学教育集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蓬勃的生机。
刚才,大家逐一作了自我介绍,分享了各自的求学经历、教育理想和入职以来的初步感受。从你们的发言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家扎实的专业功底、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美好憧憬。你们毕业于国内知名学府,带来了最前沿的知识和理念,这让我们对XX集团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信心。XX校长和各位校领导也向大家系统介绍了集团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与未来规划,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大家更快地认识XX、融入XX。借此机会,结合我们集团发展的实际和对大家未来成长的期望,我讲三点意见,与各位新同事共勉。
一、回望来路,深刻感悟XX集团的历史底蕴与时代担当,在文化认同中筑牢职业根基
选择一份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加入一个团队,就是认同一种价值追求。要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XX人,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我们脚下这片教育热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们XX中学教育集团,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积淀和光荣革命传统的教育机构。我们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烽火硝烟的年代,红色基因从一开始就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将“XX红色德育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教育引导一代又一代的XX学子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这种独特的文化传承,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鲜明标识,也是我们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精神家园。希望大家能主动去探寻、去感悟这段历史,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将个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XX中学教育集团,更是一所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的现代化教育集群。回望过去,我们感慨万千。以我们的核心校区为例,在2016年时,我们拥有专任教师103人,在校学生1228人。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奋斗和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如今的XX教育集团,无论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还是在社会影响力上,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我们先后荣获“第十届XX县文明单位”“XX市教育扶贫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这每一份成绩的背后,都凝聚着全体XX人的智慧和汗水。我们不仅在教书育人上追求卓越,更在教育科研上勇于探索。集团承担的省级重点科研课题“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在区域内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这标志着我们的教师队伍已经从单纯的“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希望大家能深刻认识到,你们所加入的,是一个有着光荣过去、并且正在创造更加辉煌未来的优秀团队。你们要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将个人的职业规划与集团的发展蓝图同频共振,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同续写XX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二、顺应时势,全面拥抱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在守正创新中淬炼育人本领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放眼全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经历一场以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课堂为核心的系统性重塑。这场始于2022年新课标颁布,到2024年新教材全面启用的教育改革浪潮,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是我今天要和大家探讨的第二个重点。
第一,要以“归零”的心态,钻研新课标、新教材。无论大家过去在大学里学得多好,或者有过多么丰富的实习经验,站上XX中学的三尺讲台,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我们都必须把自己当作一名“新学生”。新课标的核心变化,是从过去的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都必须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我注意到,我们集团在今年5月就组织开展了“新教材地理同课异构”等一系列深入的教研活动这正是我们主动适应变革、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举措。希望各位新老师能够积极投身到这样的教研活动中去,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深入研读每一份课程标准,精心打磨每一节课,真正把新理念、新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迅速成长为实施新课程的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