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县平安建设暨重点工作例会2025年第5次例会上的讲话
昌呷书记、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托底性帮扶工作以及安全生产等几个重点工作作如下安排部署。
第一,要以更大力度抓经济运行分析推进。
今年全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和6%。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5%。从一季度的完成情况来看,我县各项经济指标运行总体形势趋好,但二季度以来,一定程度上还是呈现出高开低走的问题,整体表现在:工业经济增长乏力、规模以上工业疲软、社会消费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方面,截止目前收入离目标任务差距较大,我们要自加压力,坚决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目标任务。
二季度是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期,更是决胜全年目标任务、实现晋级进位的关键期,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加做好经济运行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围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低于一季度“目标任务,由宋强同志牵头,抓紧开展一次”回头看“,逐个指标、逐项工作,深入分析,尽最大努力抢时间、赶进度、提质效。一是统筹发改、统计、财政、经信等主要经济指标主管部门,牢固树立”管行业必须管经济运行“的理念,认真分析,全面复盘,算清”缺口账、增长账、支撑账“,把指标分解到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身上,加快补齐弱势指标、巩固提升优势指标,确保实现”双超半“。二是要加大对市场主体扶持力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进一步释放商贸消费潜力,不断激发消费动能、提升消费能力,积极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上服务业,限额以上商贸单位或个体;做好对企业的跟踪服务及指导工作,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持续优化招商引资政策措施,高质量办好各类招商推介活动,积极引进一批优质企业,有效提升县域经济支撑力量。三是要逐条梳理系列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打通政策落实梗阻环节,不断释放政策迭加效应,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把中央和省委的政策措施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四是开展更多促消活动,持续巩固传统消费,全面促进大众消费,大力发展服务消费,积极提振消费,同时要落实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努力让市场主体有感有得,提振发展信心。
第二,要以更大力度加快项目建设。
在一季度“开门红”经济指标调度会上,我就要求过,所有项目必须在4月中旬前开工。但有些项目至今仍然滞后!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有的项目能够顺利推动,有的项目却一直很被动?下来后,分管和部门负责人要认真思考,会后以上9个滞后项目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由我来进行约谈。当前已经进入施工黄金期,要抢抓时间,一是加快项目推进。各项目单位要督促项目施工方开足马力施工,压茬推进项目工期,确保上半年投资完成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任务。项目指挥部要发挥好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作用,要统筹好项目前期、中期和后期,用好项目投资“赛马”激励机制,对那些拖全县后腿,一直滞后的“蜗牛”项目,由我亲自约谈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二是抓好项目储备。项目指挥部要切实发挥项目加工厂作用,以“十五五”规划启动年为契机,围绕中央、省、州出台的系列政策及各行业专项实施方案,抢抓超长期国债、国家专项债等重大投融资机遇,持续加力,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州大盘子,同时统筹相关部门要对申报储备的项目,逐一深化论证,提高申报项目质量。
第三,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托底性帮扶。
今年,托底性帮扶工作在全县上下共同的努力下,相比去年有交大的上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对标“好”的要求还有差距。面对产业培育发展薄弱、现有市场竞争力不足、基础设施短板突出、品牌塑造影响不强等问题,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力。一是要强化“飞地”经济建设,要持续加快推动X产业园区、马X综合工作园区建设,积极引进企业入驻,积极推动与X高新区企业签订的15个托底性帮扶项目落地。不断加强双方产业承接、财税产值利益分享、统计分算等方面对接,实现融合互补发展;二是要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围绕清洁能源、有机农牧、文化旅游、中藏医药等特色产业优势,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要加快清洁能源规划编制,积极争取X15万光伏项目、算力中心项目的落地。要统筹发挥X、X等16个景区园区文旅优势,办好各类旅游推介活动,做好文旅品牌,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推动麦宿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建设,举办“X”“X”等活动,打造“X”文旅品牌;三是要强化增收拓宽渠道。要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加大岗位资源对接,建立县、乡、村联动引导组织群众转移就业机制,组织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