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在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
1.理论武装的系统性和转化度不足
2.对标看齐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需提升
3.运用理论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的能力有待增强
(二)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深入田间地头“解剖麻雀”不够扎实
2.推动涉农政策精准落地见效的“末梢”不够畅通
3.密切联系服务农民群众的机制不够健全
(三)在聚焦主责主业
1.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成效不够显著
2.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不够稳固
3.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的短板依然突出
4.推动林草资源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平衡点把握不够精准
5.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服务“三农”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四)在扛牢分管领域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1.履行“一岗双责”的压力传导不够到位
2.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作风建设标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3.担当精神和攻坚克难的锐气有所减退
4.自我要求的标准有所放松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1.理论武装不够深入扎实
2.宗旨意识树得不够牢固
3.政绩观存在偏差
4.自我革命精神不足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1.持续强化理论武装
2.坚守为民初心
3.聚焦主责主业
4.扛牢政治责任
分管农业农村、林草、水务、供销等工作的副县长在县委常委班子、县政府党组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对照检查材料
同志们:
根据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会前,我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统计工作等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水网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重温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认真研读了省委、市委关于此次民主生活会的具体要求,深刻领会了杨正山书记在动员讲话和总结讲话中强调的重点。同时,结合自身分管农业农村、林草、水务、供销等工作的实际,广泛征求了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相关站所负责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林农、水管员、基层供销社代表以及部分村组干部、普通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与分管部门班子成员、部分乡镇长、业务骨干进行了坦诚深入的谈心谈话。在此基础上,我紧密联系思想、工作、作风实际,聚焦分管领域职责,深入查摆自身在思想认识、履职担当、政绩导向、为民服务、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根源,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重大决策部署,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刚性要求,对照省委、市委的期望重托和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对照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职工的信任期盼,深感作为分管农林水口的副县长,在推动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保障某某“三农”和生态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站位还不够高、谋划还不够实、落实还不够细、成效还不够显,存在不少亟待改进的差距和不足。
(一)在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筑牢正确政绩观思想根基,指导“三农”和生态工作实践方面,知行合一存在差距。
1.理论武装的系统性和转化度不足。虽然能够坚持参加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对总书记关于“三农”、生态、水安全等重要论述的基本观点有所把握,但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上下的功夫还不够。特别是将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创造性地、系统性地融入指导某某农业农村现代化、林草资源保护利用、水网建设、供销综合改革等具体工作中,结合点找得不够精准。例如,在谋划农业产业发展时,有时过于关注短期产值、项目数量等“显绩”(如争项目、报数据),对农业科技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投入精力不够均衡。对“统计造假”的政治危害性认识深刻,但在如何通过完善涉农统计制度、加强源头数据核查、引导基层干部树立实事求是作风等途径,防范和纠治涉农数据不实、虚报浮夸等政绩观偏差方面,思考的深度和推动的力度有待加强。
2.对标看齐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需提升。对党中央关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行林长制、河(湖)长制等重大决策部署,有时未能完全做到第一时间学深悟透、第一时间对标校准、第一时间推动落实。在执行层面,有时存在机械执行、照搬照套的情况,未能完全结合某某山区农业、生态屏障、水资源分布不均等实际,创造性地制定落实方案。例如,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时,对山区撂荒地复耕复种的成本高、效益低等现实困难,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持续的解决措施不够及时有力。在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中,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探索符合某某林情的特色模式(如仿野生中药材、森林康养),思路还不够开阔。
3.运用理论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的能力有待增强。面对某某“三农”领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瓶颈问题(如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水利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管护机制不健全;林草资源丰富但转化效益不高;供销社服务“三农”能力有待提升等),有时习惯于凭经验、按老办法办事,或者依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如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分析问题、探索新路、破解难题的能力有待提升。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方面,对粮食生产风险(极端天气、病虫害)、重大动物疫病风险、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水旱灾害风险等,预判研判的前瞻性和应对处置的科学性、有效性需加强。
(二)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宗旨意识,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方面,“接地气”和“见实效”存在落差。
1.深入田间地头“解剖麻雀”不够扎实。虽然经常下乡调研,但有时存在“走主干道多、钻山沟少”,“看示范点、样板村多,访困难村、薄弱村少”,“听干部汇报多,与普通农民拉家常少”的情况。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资价格偏高、农产品销售难且价格波动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不通畅且管护难、山区部分村组季节性缺水、农业保险理赔难、惠农补贴发放不及时不透明等“急难愁盼”问题,虽然掌握面上情况,但对问题的复杂性、反复性认识不足,系统性、源头性解决的力度不够。例如,对山区分散供水工程的可持续管护、农产品产销对接的长效机制建设、撂荒地长效治理等难题,持续跟踪问效、一抓到底的韧劲需加强。杨正山书记强调要让群众“笑容更多、心里更暖”,反思分管领域在推动解决这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问题上的努力和成效,与群众的期盼还有明显差距。
2.推动涉农政策精准落地见效的“末梢”不够畅通。在督促检查中央、省、市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基层的落地落实方面,存在“重文件传达、轻末端问效”,“重项目申报、轻过程监管和后期评估”的倾向。对一些政策执行中的“中梗阻”、“打折扣”、“变形走样”甚至“跑冒滴漏”问题,深挖根源、追责问责不够及时有力。例如,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产业扶持资金等发放和使用监管上,虽然建立了制度,但精准识别、公开透明、有效监督的机制仍需完善,确保政策红利不折不扣惠及真正需要的农民和经营主体。对部分农业项目实施效果不佳、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和纠偏机制。
3.密切联系服务农民群众的机制不够健全。在畅通农民诉求表达渠道方面,虽然设立了热线、信箱等,但主动下沉一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做得不够。对农业科技人员、基层水管员、护林员、供销网点人员等直接服务群众的“一线队伍”,关心支持不够,未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运用信息化手段(如APP、小程序)为农民提供便捷的农技咨询、市场信息、政策解读等服务方面,探索实践滞后,覆盖面和应用效果有限。
(三)在聚焦主责主业,推动“三农”和生态事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正确政绩观方面,统筹谋划和攻坚克难的硬招实招不足。
1.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成效不够显著。
产业规划引领不足:对某某特色优势产业(如板栗、核桃、中药材、高山蔬菜、特色畜禽)的定位和发展路径研究不够深入系统,产业链条延伸(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短板明显,同质化竞争、附加值低的问题突出。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扶持和指导服务不够精准有力。
科技支撑能力薄弱: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不够,良种良法推广、农业机械化(特别是适应山区的小型农机)普及、智慧农业应用等方面存在瓶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问题未根本解决。
品牌建设滞后:对打造具有某某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投入精力不足,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品牌效益未能充分释放。
2.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不够稳固。
耕地保护压力大: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要求面临山区后备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对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的长效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动态巡查和执法力度需持续加强。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待提升:对提高山区耕地质量、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推广高产优质粮食品种和适用技术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均衡。应对粮食生产风险的能力有待加强。
3.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的短板依然突出。
工程建设有短板:对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山区“五小水利”工程新建改造、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等,项目储备不足,建设进度需加快。对重大水利项目(如骨干水源工程、防洪工程)的前期工作推进力度不够。
运行管护机制不健全:“重建轻管”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护责任、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影响工程效益持续发挥。河(湖)长制“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需深化。
4.推动林草资源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平衡点把握不够精准。
生态保护任务艰巨:森林草原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打击破坏林草资源违法行为等工作压力大,基层林草管护力量和能力有待加强。
生态价值转化不足:在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碳汇经济等绿色产业方面,思路不够开阔,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领不够,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不够畅通。林长制责任压实和效能发挥需提升。
5.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服务“三农”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推动供销社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如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村电商、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方面,改革力度和成效有待提升。基层社恢复重建和服务网络覆盖存在薄弱环节。
(四)在扛牢分管领域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加强作风建设,营造干事创业环境方面,“一岗双责”落实和表率作用有待强化。
1.履行“一岗双责”的压力传导不够到位。对分管部门(农业农村局、林草局、水务局、供销社)领导班子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的督促检查不够经常、不够深入,存在“业务工作强调多、党建工作要求少”的情况。对分管部门“一把手”和关键岗位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