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力解决“兴趣不浓”的问题
(一)深挖思想根源
(二)强化目标引领
(三)注重人文关怀
二、着力解决“深奥难懂”的问题
(一)创新解读方式
(二)分层分类施教
(三)打造“身边课堂”
三、着力解决“形式单一”的问题
(一)线上线下融合
(二)创新载体形式
(三)引入情景模拟
四、着力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
(一)建立“学用结合”机制
(二)强化实践锻炼
(三)完善考核评价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同志们: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基石,是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悟、躬身践行的行动指南。当前,在学习教育过程中,仍存在“兴趣不浓、深奥难懂、形式单一、学用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学习教育的实效。今天,我们围绕“四个着力解决”展开研讨,既是直面问题的深刻反思,更是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务实举措。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从四个方面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着力解决“兴趣不浓”的问题,变“被学”为“要学”,激发学习内生动力
(一)深挖思想根源,破除“被动应付”心态。部分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兴趣不浓,根源在于思想认识不足,存在“完成任务式”“走过场式”学习心态。有的干部认为规定内容“耳熟能详”,无需深入学习;有的将学习视为负担,仅满足于参加集中学习、完成笔记摘抄,缺乏主动钻研的热情。这种心态不仅影响个人成长,更会削弱整个队伍的执行力。例如,某地在检查中发现,个别干部对公务接待最新标准模糊不清,导致工作中出现违规风险,究其原因正是学习流于表面、缺乏主动思考。
(二)强化目标引领,树立“学用结合”导向。要让干部认识到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政治要求,更是推动工作、保护自己的“必修课”。通过案例剖析,向干部讲清违规行为的危害和后果,让大家明白“学不好就会出问题”。例如,在警示教育中,用“某干部因差旅报销审核不严被问责”的真实案例,直观展现学习不深、执行不力的代价。同时,将学习成效与个人发展挂钩,把学习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的重要参考,树立“学得好、用得好”的鲜明导向,激发干部“要学”的积极性。
(三)注重人文关怀,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学习教育不能“冷冰冰”,而要充满“人情味”。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宣讲,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开展“学习标兵”评选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进行表彰奖励,颁发荣誉证书或给予适当物质奖励;组织“学习经验分享会”,邀请学得深、用得好的干部现身说法,分享心得体会。例如,某单位设立“学习积分制”,将线上学习、线下研讨、实践成果等纳入积分体系,定期公布排名,积分靠前的干部优先获得培训机会,有效调动了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着力解决“深奥难懂”的问题,变“深奥”为“浅显”,提升学习理解深度
(一)创新解读方式,让理论“接地气”。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涵丰富、要求细致,若仅停留在文件原文解读,容易让干部感到“晦涩难懂”。要结合实际,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案例。例如,在讲解“精简会议”要求时,通过对比“传统冗长会议”与“高效短会”的差异,用“某单位将季度例会压缩为1小时、问题解决率提升30%”的实例,直观展现精简会议的成效;在解读公务接待标准时,制作“费用计算示例表”,将餐饮、住宿、交通等细则细化为可操作的数字,让干部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二)分层分类施教,实现“精准滴灌”。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干部对学习内容的需求各有侧重,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对领导干部,重点围绕“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履行”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对窗口单位、执法部门干部,突出“服务规范”“廉洁风险防控”等内容;对基层干部,则结合惠民政策落实、小微权力运行等实际工作,讲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要求。例如,某县针对乡镇干部,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专题培训,通过分析村级“三资”管理、惠民补贴发放等典型案例,帮助干部掌握政策要点。
(三)打造“身边课堂”,增强学习代入感。邀请纪检监察干部、党校专家走进单位,开展“面对面”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政策;组织干部到廉政教育基地、红色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通过实地体验、情景教学,加深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理解。同时,挖掘本地正面典型和反面案例,制作成微电影、情景剧等,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干部。例如,某市拍摄《作风建设在路上》系列微视频,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