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
1.对国企间商务往来监管不到位
2.对干部“八小时外”行为关注不够
3.对新型收送方式警惕性不足
二、违规吃喝
4.对国企商务接待审核把关不严
5.对干部“酒桌文化”整治不力
6.对隐形违规吃喝行为监管缺失
三、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
7.对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备制度执行不到位
8.对国企职工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引导不足
9.对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查处力度不够
四、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
10.对国企工资总额管理监督不严格
11.对福利发放标准和范围把控不严
12.对“影子福利”问题整治不力
五、违规旅游
13.对国企公务出差审批管理不规范
14.对国企职工外出培训监管不到位
15.对利用企业资源违规旅游问题查处不力
六、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
16.对国企公车改革落实情况监督不到位
17.对公车使用审批和调度管理不严格
18.对违规处置公车问题监管缺失
七、违规配备和使用办公用房
19.对国企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督导不力
20.对国企新建、改扩建办公用房审核不严
21.对办公用房闲置浪费问题整治不够
八、违规接待
22.对国企接待审批流程监督不严
23.对接待陪同人员数量控制不严格
24.对国企间相互宴请问题整治不力
九、违规从事营利活动
25.对国企干部兼职取酬问题监管不到位
26.对国企职工利用职务之便经商办企业问题查处不力
27.对国企与干部亲属企业违规合作问题监督缺失
十、不担当不作为
28.对国企改革发展难题破解不力
29.对国企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
30.对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抓得不紧
十一、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31.对国企文件会议精简不够
32.对国企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滥
33.对基层国企反映的问题解决不及时
十二、履行作风建设主体责任不力
34.对作风建设工作统筹谋划不足
35.对作风建设责任传导不到位
36.对作风建设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国资国企班子中央****精神查摆问题清单
一、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
1.对国企间商务往来监管不到位。部分国企在业务合作中,存在以“商务交流”名义赠送高档茶叶、纪念品等情况,班子对这类隐蔽性收送行为排查力度不足,未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导致个别企业钻制度空子,违反廉洁纪律。
2.对干部“八小时外”行为关注不够。部分班子成员未充分意识到社交圈、生活圈可能存在的廉洁风险,对干部接受管理服务对象赠送的土特产、消费卡等问题失察,未能及时通过谈心谈话、警示教育等方式引导干部杜绝此类行为。
3.对新型收送方式警惕性不足。随着电子支付普及,存在通过电子礼品卡、虚拟货币等隐蔽形式收送礼品礼金的现象,班子对这类新兴违规手段研究不够,监管措施滞后,未能及时堵塞制度漏洞。
二、违规吃喝
4.对国企商务接待审核把关不严。部分国企在接待上级单位、合作企业时,存在超标准安排酒水、菜品情况,班子在审批接待预算时,未严格对照标准逐项核查,导致个别接待活动存在铺张浪费倾向,违反中央****精神。
5.对干部“酒桌文化”整治不力。班子对国企内部存在的“以酒助兴”“酒桌谈事”等不良风气重视不够,未通过专题会议、案例警示等方式深入整治,导致部分干部仍存在违规参加私人宴请、公款吃喝等问题。
6.对隐形违规吃喝行为监管缺失。部分国企干部将违规吃喝地点转移到私人会所、企业内部食堂等隐蔽场所,班子未能建立有效的监督举报机制,对这类“地下”吃喝现象发现不及时,未能形成有力震慑。
三、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
7.对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备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班子成员对干部报备的婚丧喜庆事宜规模、范围审核不严,存在个别干部未如实申报、超标准操办情况,未能通过提前介入、谈话提醒等方式防止违规问题发生。
8.对国企职工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引导不足。班子未充分利用国企党组织优势,对职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不够,导致部分职工存在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现象,未能在国资系统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9.对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查处力度不够。对群众举报的国企干部违规操办问题,存在调查不深入、处理不严格情况,未能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警示震慑作用,导致个别干部心存侥幸,顶风违纪。
四、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
10.对国企工资总额管理监督不严格。部分国企存在超工资总额发放津贴补贴情况,班子在核定企业工资总额时,未充分结合企业经济效益、岗位职责等因素科学审核,导致个别企业通过巧立名目、虚增项目等方式违规发放钱物。
11.对福利发放标准和范围把控不严。班子未及时跟进国家和地方关于福利发放的政策调整,对国企自行制定的福利发放方案审核不细,存在超标准发放节日福利、变相发放购物卡等问题,未能确保福利发放合规合理。
12.对“影子福利”问题整治不力。部分国企通过为干部职工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物业费、停车费、体检费等方式变相发放福利,班子对这类隐性违规行为认识不足,监管措施缺乏针对性,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五、违规旅游
13.对国企公务出差审批管理不规范。部分国企存在以考察学习、招商引资为名变相公款旅游情况,班子在审批出差计划时,未严格核查行程安排的真实性和必要性,导致个别干部借公务之名行旅游之实。
14.对国企职工外出培训监管不到位。部分国企组织的职工培训存在擅自变更培训地点、延长行程等问题,班子对培训承办机构资质审核不严,对培训过程监督缺失,未能防止培训变“旅游”现象发生。
15.对利用企业资源违规旅游问题查处不力。个别国企干部利用企业车辆、船舶等资源私自组织旅游活动,班子对企业资产使用情况监督检查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此类违规行为,导致国有资产被滥用。
六、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
16.对国企公车改革落实情况监督不到位。部分国企存在超标准配备公车、保留淘汰车型等问题,班子在推进公车改革过程中,未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对企业公车管理台账核查不细,导致改革政策执行打折扣。
17.对公车使用审批和调度管理不严格。部分国企存在公车私用、私车公养情况,班子对公车使用登记、GPS定位监控等制度执行情况检查不经常,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使用公车问题。
18.对违规处置公车问题监管缺失。个别国企存在擅自将公车低价出售、出租给私人或民营企业情况,班子对国企资产处置程序审核不严,未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