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违规问题及整改措施清单VIP免费

提纲:

一、资金管理类违规问题

  (一)典型表现:集体收入未及时入账

  (二)整改措施:

1.明确集体资金账户唯一性

2.建立银行账户定期对账机制

3.对近三年已发生的坐收坐支行为

  (一)典型表现:使用不合规凭证报销

1.推行“凭证影像化”管理

2.对使用白条入账的行为

3.每季度由乡镇随机抽取10%的村级报销凭证

  (一)典型表现:巧立名目发放交通补贴、值班补助等

1.明确津贴补贴发放上限(如交通补贴不超过当地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的60%)

2.建立“补贴发放备案制”

3.对已清退的违规资金

二、资产管理类违规问题

  (一)典型表现:未建立资产台账

1.推行“资产电子台账”动态更新机制

2.每半年开展一次“账实核对日”活动

3.对闲置资产超过6个月的

  (一)典型表现:未经民主程序出租、出售集体资产

1.明确资产处置民主决策流程:处置价值超5万元的资产

2.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增设“风险提示”模块

3.建立“处置效果后评估”制度

  (一)典型表现: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长期闲置

1.对已建成的扶贫资产

2.对闲置率超20%的村集体

3.建立“扶贫资产收益分红”机制

三、资源管理类违规问题

  (一)典型表现:未公开招标、合同期限超法定年限

1.明确资源发包期限上限(耕地≤30年

2.推行“发包前预公示”制度

3.对合同到期未续签的资源

  (一)典型表现:截留挪用、分配方案不透明

1.建立“补偿费分配争议调解小组”(由乡镇干部、法律工作者、成员代表组成)

2.推行“分配资金分期发放”模式(如70%一次性发放

3.对截留挪用补偿费的行为

四、工程项目类违规问题

  (一)典型表现:化整为零拆分项目

1.明确村级项目拆分标准(单项工程预算超2万元不得拆分

2.在“村级项目库”中增设“项目必要性评估”环节

3.对已查实的规避招标行为

  (一)典型表现:擅自增加建设内容

1.实行“超概算分级审批”制度:超概算5%(含)以下由乡镇农经站审批

2.引入“工程质量保险”机制

3.对村干部近亲属参与的工程

五、民主监督类违规问题

  (一)典型表现:事后补记录、公开内容不完整

1.开发“四议两公开”电子留痕系统

2.实行“公开内容预审核”制度

3.每季度开展“三资”管理“飞行检查”

  (一)典型表现:村监事会履职不力

1.提高监事会成员待遇

2.建立“监事会履职保护”制度

3.每半年组织监事会成员参加“业务培训周”(内容包括财务知识、监督流程、法律政策等)

六、新型违规问题

  (一)典型表现:线上系统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1.建立“线上数据纠错奖励”机制

2.对连续2次数据核查不合格的村

3.引入区块链技术对线上数据进行存证

  (一)典型表现:通过电商平台套取集体资金

1.对电商平台交易实行“双记录”管理(平台交易记录+银行流水记录)

2.在“三资”管理预警系统中增设“异常交易模型”(如单日交易超5次、单笔交易超村集体月均收入30%等)

3.推行“清廉村居”积分制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违规问题及整改措施清单

一、资金管理类违规问题

问题1.坐收坐支、公款私存

(一)典型表现:集体收入未及时入账,存入个人账户

(二)整改措施:

1.明确集体资金账户唯一性,要求所有收入必须在当日内存入指定的村级集体对公账户,禁止任何形式的“过渡账户”或私人账户代收。

2.建立银行账户定期对账机制,原则上每月1次,由村监事会与开户银行直接核对流水,确保资金流向可追溯。

3.对近三年已发生的坐收坐支行为,除清退资金外,需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可按违规金额的5%~10%进行追缴)。

问题2.白条入账、虚假列支

(一)典型表现:使用不合规凭证报销,虚构支出项目

1.推行“凭证影像化”管理,所有报销凭证需同步上传至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接受村民线上查阅;

2.对使用白条入账的行为,除退回违规支出外,对经办人、审批人按次处以2005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当年评优资格;

3.每季度由乡镇随机抽取10%的村级报销凭证,联合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交叉核查。

问题3.违规发放津补贴

(一)典型表现:巧立名目发放交通补贴、值班补助等

1.明确津贴补贴发放上限(如交通补贴不超过当地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的60%),超出部分由发放人自行承担;

2.建立“补贴发放备案制”,村集体需提前15日将补贴方案报乡镇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

3.对已清退的违规资金,需在村内公示清退明细(包括领取人姓名、金额、清退时间),接受村民监督。

二、资产管理类违规问题

问题1.资产登记不全、账实不符

(一)典型表现:未建立资产台账,闲置浪费严重

1.推行“资产电子台账”动态更新机制,资产增减变动需在5个工作日内录入系统,并同步生成二维码标签(含资产名称、规格、位置、管理人等信息);

2.每半年开展一次“账实核对日”活动,由村理事会成员、监事会、财务人员、成员代表共同参与盘点,结果在村内公示;

3.对闲置资产超过6个月的,需提交《资产处置建议报告》至乡镇,由其统筹调配或公开拍卖。

问题2.违规处置集体资产

(一)典型表现:未经民主程序出租、出售集体资产

1.明确资产处置民主决策流程:处置价值超5万元的资产,需经“四议两公开”程序召开成员大会;5万元以下需经“四议两公开”程序召开成员代表会议,会议全程录像存档;

2.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增设“风险提示”模块,对低于评估价80%的交易自动预警,需重新评估后方可交易;

3.建立“处置效果后评估”制度,交易完成1年内,由乡镇对资产使用效益进行跟踪,若发现恶意低价处置,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问题3.扶贫资产闲置浪费

(一)典型表现: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长期闲置

1.对已建成的扶贫资产,需在3个月内明确运营主体(优先选择村集体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并签订《资产运营责任书》,约定最低收益率;

2.对闲置率超20%的村集体,除约谈主要负责人外,暂停下一年度扶贫项目申报资格;

3.建立“扶贫资产收益分红”机制,将运营收益的50%用于村内公益事业,30%用于困难群众帮扶,20%用于资产维护,提升群众参与管理积极性。

三、资源管理类违规问题

问题1.资源发包程序不规范

(一)典型表现:未公开招标、合同期限超法定年限

1.明确资源发包期限上限(耕地≤30年,草地≤50年,林地≤70年),超期合同需经成员大会表决并报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备案;

2.推行“发包前预公示”制度,在正式招标前7日公示发包资源的位置、面积、底价等信息,接受村民异议(异议期内无有效反对意见方可启动招标);

3.对合同到期未续签的资源,由村集体发出《限期续约通知书》,逾期3个月未续约的,自动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违规问题及整改措施清单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