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学细悟强根基
(一)理论学习方面的主要表现与不足
(二)理想信念方面的主要表现与不足
(三)原因剖析
二、为民服务守初心
(一)宗旨意识方面的主要表现与不足
(二)为民服务方面的主要表现与不足
(三)原因剖析
三、恪尽职守勇担当
(一)担当作为方面的主要表现与不足
(二)工作作风方面的主要表现与不足
(三)纪律规矩和廉洁自律方面的主要表现与不足
(三)原因剖析
四、知行合一再出发
(一)强化理论武装
(二)厚植为民情怀
(三)严守纪律规矩
(四)激发担当精神
2025年科级干部进修班个人党性分析报告
作为一名科级干部,在县委党校2025年进修班的学习,既是提升理论素养、拓宽工作视野的宝贵机遇,更是对照党章党规、锤炼党性修养的政治洗礼。本次党性分析,旨在深入对照党的二十大精神,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对照党性修养的根本要求,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审视自身在理论学习、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担当作为、纪律规矩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明确整改方向,以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提升能力本领,努力成为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好干部。
一、深学细悟强根基,理论武装日渐深厚
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参加此次党校进修班,更加深刻认识到加强理论学习、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个人在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方面既有积极的努力和成效,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差距和不足。
(一)理论学习方面的主要表现与不足
一是主动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学习内容日益丰富。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个人自学、参加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原原本本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批示精神。能够紧跟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及时学习领会最新理论成果和政策文件,努力做到学深悟透,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党校学习期间,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把握,理论功底得到一定夯实。
二是学思践悟能力有所提升,政治素养逐步增强。注重将理论学习与自身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相结合,努力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工作中,能够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提升。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反对错误言行,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三是学用结合仍有差距,融会贯通尚需深化。尽管在理论学习上投入了时间和精力,但仍存在系统性、深入性不足的问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未能完全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有时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和表面化的掌握。特别是在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思路和创新举措方面,结合实际、指导实践的深度仍显不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找得不够精准,学用脱节现象偶有发生。对一些新理论、新观点,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性理解,未能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去把握其时代意义和实践要求。
(二)理想信念方面的主要表现与不足
一是理想信念总体坚定,政治立场毫不动摇。个人能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拥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高度认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坚信党的领导,坚决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负面信息,筑牢了思想防线。
二是党性修养持续锤炼,初心使命牢记在心。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能够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为根本标尺,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定期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视自身不足。在关键时刻和重大考验面前,能够经受住考验,展现出党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三是信念支撑力度不足,精神之钙有时缺“氧”。尽管理想信念总体坚定,但在面对一些深层次理论问题和复杂社会现象时,有时缺乏深入研究和透彻理解,未能真正做到从理论深处、历史维度去把握和解释,导致有时停留在“知其然”而未能“知其所以然”。在日常工作中,理想信念的感召力、指导力体现得不够充分,有时会受限于具体事务的纷繁复杂,未能时刻将个人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去考量。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严峻性认识不足,未能时刻绷紧斗争的弦,有时在思想上存在麻痹大意的倾向。
(三)原因剖析
深入分析在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方面存在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习时间保障不足,工学矛盾突出。由于日常工作任务繁重,有时未能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导致理论学习难以深入持久,碎片化学习多,系统化学习少。二是学习方法相对单一,缺乏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习惯于“读原文”的学习方式,对研讨交流、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学习形式运用不够,导致学习效果难以最大化。三是思想认识层面有待提升,未能将理论学习视为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的最高体现。有时将理论学习简单等同于完成任务,缺乏主动求知、深挖细究的内生动力,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四是自我要求有所松懈,未能时刻以党员的最高标准对照检查。在长期工作中,有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疲劳感”,对理论学习和党性锤炼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导致对一些深层次理论问题的思考和理解不够深入,理想信念的感召力、指导力有所削弱。
二、为民服务守初心,宗旨意识不断强化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作为一名科级干部,践行党的宗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
(一)宗旨意识方面的主要表现与不足
一是坚守为民服务宗旨,倾听群众呼声。能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注重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参与基层调研活动,主动深入群众家中、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努力收集民情民意,及时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职责范围内,能够积极协调资源,努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力求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二是推动政策落实落地,惠及基层群众。在具体工作中,能够努力将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惠民措施传导到基层、落实到群众,确保政策红利能够真正惠及每一位群众。面对群众的咨询和求助,能够耐心细致地进行解答和引导,尽力提供帮助,避免出现“冷硬横推”现象,努力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是深入基层不够主动,群众感情仍需深化。尽管有意识地深入基层,但有时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主动性仍不够强,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未能真正做到“身入心入”,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深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时停留在表面解决,缺乏深挖根源、标本兼治的力度,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群众满意度不高。在推动工作时,有时未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存在“替民做主”的倾向,未能将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工作实际。
(二)为民服务方面的主要表现与不足
一是提升业务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理解政策、掌握技能,为群众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服务。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学习先进经验,努力成为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
二是服务精准度有待提高,创新意识不足。服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未能做到全方位、全链条服务,特别是对特殊困难群体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关注不够细致,措施不够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实效性有待提高,有时措施不够精准,效果不尽理想,未能完全满足群众的期望。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渠道的意识不强,仍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对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便捷性等方面,探索和实践不足。
(三)原因剖析
在宗旨意识和为民服务方面存在不足,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工作任务繁重,导致下基层时间有限。日常事务性工作量大,占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使得深入基层调研、与群众面对面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