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一)聚焦核心职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速
(二)坚持以人为本行业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惠民政策覆盖的广度与深度有待加强
(二)项目推进与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
(三)数据驱动与智慧监管能力建设相对滞后
三、下步打算
(一)深化民生服务拓展权益保障新维度
(二)强化过程管控筑牢项目建设质量生命线
(三)拥抱数字转型赋能行业治理现代化
XX县交通运输局2025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2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XX县交通运输局坚持以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中心,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局上下凝心聚力,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管理、民生保障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聚焦核心职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速
本年度,全局紧紧围绕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标,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路网结构持续优化,通行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迈上新台阶。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全局将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作为年度工作重中之重。年初即制定了详尽的年度养护计划,计划对全县1688.075公里的农村公路进行路面修复及养护。相比2024年计划修复的99.256公里今年的投资力度与覆盖范围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截至目前,相关养护工程已全面铺开,局领导班子多次深入XX乡等项目现场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同时,为保障项目储备的连续性,我局已提前谋划并储备了14个2025年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为后续“四好农村路”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作为连接XX、XX两省的重要省际通道,XX乡至XX村公路建设项目已进入关键施工阶段,全局正全力督导,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二是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为确保交通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我局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年内,局领导班子带队深入多个乡镇,实地踏勘道路现状,排查安全隐患,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为2026年及更长远时期的项目规划搜集了第一手资料。通过系统调研,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发展需求迫切的交通项目被纳入项目储备库,项目规划的精准度和可操作性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行业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持续巩固。安全是交通运输工作的生命线。本年度,我局始终将安全生产置于首要位置,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在汛期等关键节点,制定了周密的公路保通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多次清淤保畅演练,确保了在突发自然灾害面前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处置,全年未发生因道路损毁导致的长时间交通中断事件。同时,结合党建工作,组织开展了“党员先锋保畅通”等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行业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在推动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局高度关注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与福祉,特别是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薄弱环节,积极作为,精准施策。
核心举措是全面启动并扎实推进了“暖新保”活动。该活动以“关爱新业态、温暖劳动者”为主题,旨在为全县范围内的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一份集“住院医疗+意外伤害”于一体的双重保障。此项工作精准对接了该群体普遍存在的社会保险覆盖不足、职业意外伤害风险高等痛点。根据XX省总工会的统一政策,每份保险费用为100元,其中省级总工会补贴90元,劳动者个人仅需承担10元,极大地减轻了参保负担。保险期限为一年,自2025年12月1日起生效,保障内容全面,涵盖意外伤害导致的身故或残疾、疾病与意外住院医疗费用,并设有住院津贴等权益,有效构筑了一道抵御风险的“防护网”。
为确保这项惠民政策能够精准覆盖目标群体,我局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摸排方式。在线上,通过行业管理信息平台和各类微信工作群,广泛发布政策信息并推送信息采集表,引导从业者自主申报。在线下,组织专门工作力量,深入货运站场、物流园区等新业态劳动者聚集地,面对面宣讲政策,并详细登记从业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从业类型及具体的保障需求。经过第一阶段的细致摸排,初步确定我县交通运输领域符合条件的货车司机共计21名,并已完成信息核对与参保准备工作。这一精准的摸排为后续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政策优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暖新保”活动作为完善新业态劳动者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将与我局后续推出的免费健康体检、法律维权服务等系列关爱举措形成合力,持续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交通娘家人”的关怀真正温暖到每一位一线劳动者。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期盼,我局的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与不足。
(一)惠民政策覆盖的广度与深度有待加强
以“暖新保”活动为例,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但在政策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第一阶段摸排出的21名货车司机,相对于全县庞大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而言,占比仍然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体合同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宣传触达存在盲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分散性和不稳定性,传统的宣传方式难以实现全覆盖,部分从业者可能仍对政策不知晓。二是沟通动员不够深入。部分工作人员在政策宣讲过程中,可能未能完全打消从业者的顾虑,或者未能充分阐明政策的价值,导致部分劳动者参保意愿不强。三是精准识别面临挑战。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抓取和动态更新机制,对全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底数、结构和动态变化情况掌握得不够全面、不够精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策的精准投放。
(二)项目推进与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
2025年,我局承担的交通基础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