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思想认识奠定社会共治坚实基础
二、聚焦关键环节构建立体化市场监管防线
(一)严守市场准入关口净化流通源头
(二)深化餐饮终端溯源阻断消费渠道
(三)斩断非法工具流通链实施釜底抽薪
三、总结行动成效与探索长效治理机制
(一)阶段性成果显著市场秩序有效净化
(二)探索常态化监管路径巩固禁渔成果
XX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5年10月深化XX江流域禁渔市场监管工作的情况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XX江流域“十年禁渔”的重大决策部署,巩固和拓展禁捕退捕工作成果,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平衡,XX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近期围绕市场流通环节,组织开展了新一轮的禁渔专项治理行动。本次行动以“宣管结合、标本兼治”为核心原则,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的市场监管措施,旨在从源头上斩断非法渔获物的市场销售链条,为筑牢XX江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坚实保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思想认识奠定社会共治坚实基础
深刻认识到XX江禁渔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是有效开展市场监管工作的前提。本次行动将宣传引导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来抓,致力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凝聚“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的思想共识,将政策法规的“硬约束”转化为社会公众的“软实力”与行动自觉。
行动中,执法人员以辖区内农贸市场的水产品经营摊点、各类餐饮服务单位以及渔具销售店为重点宣传阵地,开展了持续性的“回头看”与面对面政策宣讲活动。在宣传过程中,执法人员并非简单告知禁令,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禁渔政策法规的具体内容,系统阐述XX江实施“十年禁渔”对恢复流域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系统功能完整的深远意义与极端必要性。通过这种方式,积极引导广大经营主体与消费者深刻理解禁渔工作的科学内涵,从而在思想上产生认同,在行动上形成自觉。
宣传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推动“不捕、不卖、不买、不食”XX江野生鱼鲜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使其从一句口号,转变为社会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通过在经营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告知书、现场答疑解惑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向广大消费者普及了辨别非法渔获物的基础知识,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共同构建起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禁渔社会共治新格局,为后续的执法监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与舆论环境。
二、聚焦关键环节构建立体化市场监管防线
在筑牢思想防线的基础上,本次行动聚焦非法渔获物可能流入市场的各个关键节点,实施了精准、高效、联动的执法监管,构建起一道从生产工具到消费终端的立体化市场监管防线。
(一)严守市场准入关口净化流通源头
农贸市场及水产品专营店是水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也是监管工作的首要关口。执法人员对辖区内超过40个农贸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检查重点聚焦于经营者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进货渠道是否正规。通过严格核查进货台账、查验购货凭证与供应商资质证明,确保每一批次在售水产品的来源清晰、合法合规,并具备完整的可追溯信息链。此举不仅是对禁渔政策的落实,更是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强化,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安全权。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台账不健全、票据不完善等问题,执法人员当场下达整改通知,明确整改时限与标准,并进行后续跟踪复查,形成监管闭环,有效防止了非法捕捞的江鱼流入市民的“菜篮子”。
(二)深化餐饮终端溯源阻断消费渠道
餐饮服务环节是非法渔获物实现价值变现的最终端,也是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这一环节隐蔽性强、查处难度大的特点,行动采取了更为细致和深入的核查方式。执法人员对全市内超过900家餐饮服务单位,特别是以经营“河鲜”“江鲜”为噱头的餐馆、酒店及农家乐,进行了全面排查。检查内容不仅包括查看菜单、店堂广告是否存在以“XX江野生鱼”“野生江鲜”等为名义的宣传和招徕行为,更深入后厨,核对其实际采购的水产品种类、数量与进货记录是否匹配。执法人员重点审查食材的进货凭证、供应商信息及检验检疫证明,对无法提供合法来源证明的水产品,一律视为来源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