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惠”字惠民利民
二、强化“导”字凝聚共识
三、深化“简”字移风易俗
四、立足“优”字优化服务
五、推广“绿”字绿色殡葬
六、严把“管”字硬化约束
殡葬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突出惠民便民、柔性引导、移风易俗、优化服务、绿色生态、严格监管六向发力,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殡葬改革之路。
一、突出“惠”字 惠民利民。一是减免殡葬服务项目费用。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原则,我县自2018年起实行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免费政策,规定在本县范围死亡并在本县殡仪馆办理火化的人员,可以免除殡葬基本服务项目费用,每年为群众免除费用700余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殡葬支出负担。二是开展殡葬行业专项治理。按照“属地管理、突出重点、疏堵结合、依法行政”的原则,**县深入依法规范殡葬用品作坊及经营户137个,取缔棺材作坊32个,为殡葬改革、文明治丧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二、强化“导”字 凝聚共识。一是“媒体+公益”宣传。通过县融媒体中心、“村村响”、微信群、本地抖音号和快手号等线上线下各类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按照“到村、进户、见人、走心”的要求,镇(街道)干部职工、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红白理事会,累计发放倡议书、明白纸40余万份,悬挂标语横幅5000余条。二是“阵地+平台”宣传。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村务公开栏等,打造移风易俗殡葬改革文化墙、文化长廊,长期宣传丧事简办、红白理事会等移风易俗内容。从农村“五老”人员、乡村干部、乡贤能人中培育近百名“百姓名嘴”,开展移风易俗殡葬改革“微宣讲”、“微课堂”,使移风易俗殡葬改革宣传更“接地气”“入民心”。
三、深化“简”字 移风易俗。通过持续推进,**县丧事简办蔚然成风,大锅菜“一碗端”、黑纱白花广泛普及,棺材、纸扎、响器乐队等基本杜绝,每起治丧费用从原来的两万元左右降到四千元左右,全县每年可节省资金近亿元。群众从移风易俗殡葬改革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认识到殡葬改革是减少治丧负担的必由之路,实行殡葬改革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四、立足“优”字 优化服务。大力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全县878个村(居)支部书记全部兼任红白理事会会长,3500余名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