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数据要素改革加快推进
1.全面加强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建设
2.积极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开放
3.持续增强数据要素市场活力
(二)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4.推进“城市智慧大脑”应用赋能
5.强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
(三)数字化建设统筹推进
6.强化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
7.实施“三端”能力提升工程
8.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管理
(四)政务服务持续做优做强
9.多措并举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10.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11.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
12.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建设
二、2025年工作计划
1.积极推动数据归集共享
2.加强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推广应用
3.强化政务信息化建设统筹优化
4.推进场景创新工程建设
5.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三化”建设
6.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7.持续推进“三端”服务能力提升
8.推进惠企政策快捷直达
9.做好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管理
10.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建设
11.强化统筹数字x建设
市数据资源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按照工作要求,现将我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数据要素改革加快推进
1.全面加强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一是完善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建成一体化平台市级节点,整合全市各级部门数据资源41.3亿条,完成31个信息系统831张业务库表入湖治理工作,治理数据达33.2亿条。二是推动数据高质量汇聚。实现市人社局、市医保局等12家部门16个政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动态对接,汇聚500余个高质量库表超过20亿条数据量。三是深化政务数据分类分级。分类建设人口、法人、地理、政策法规四大基础库,以及政务服务、宏观经济、城市管理等8个专题库,完成21个数据库7170张库表、11.69万个信息项的分级标签工作。四是推进数据工程。完成我市不动产登记系统数据架构试点工作,牵头编制不动产登记系统全省统一数据架构,完成梳理逻辑实体41个、属性847项。收集整理我市发改、住建、民政等8个部门16个自建业务系统全省统一数据架构的反馈意见,协助省数据资源局完善全省统一数据架构。
2.积极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一是深化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依托市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数据直达功能模块,实现国家、省、市三级数据共享平台互联互通。平台汇聚全国一体化平台资源5268个,省共享平台资源1.7万余个,以及本地资源41.3亿条,为市、县(区)各部门提供全方位数据服务支持。全市各级部门依托该平台,累计共享国家部委接口200余个,省、市级资源2900余个,接口访问量达6.3亿余次。二是做好数据共享创新案例整理。依托新建、升级类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聚焦多跨协同应用场景,大力推广使用数据直达系统,积极开展数据共享应用创新。联合税务、公安等10个部门推出“数据赋能打造不动产权交易涉税申报新模式”“x市整合共享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等12个创新案例。三是有序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升级数据开放平台,汇聚全市25家市直部门1300余个可开放数据集,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分领域向社会提供文件下载、接口访问等数据服务,累计访问4.77万次、下载4111次、调用179次。四是积极推动公共视频资源赋能社会管理。依托市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建成公共视频资源共享平台,累计向应急、国家安全等部门推送3万多路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赋能文明城市创建、安全生产、国家安全等场景应用。
3.持续增强数据要素市场活力。一是开展数据要素主体培育。常态化开展2024年度省级大数据企业认定,动员企业开展认定申报,初审通过6家,及时兑现大数据企业认定一次性奖补引导数据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二是组织“数据要素×”典型案例申报。组织我市“x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一平台’”“金农易贷对政务数据的运用”“家暴联动处置服务管理平台”6个典型案例参加2024年“数据要素X”大赛安徽分赛,其中“x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一平台’”案例获得城市治理赛道优秀奖。三是申报政务数据授权运营试点。按照“可行性分析-方案编制-方案评审-产品审查-推广应用”流程,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申报,编制并提交《x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方案申报书》。
(二)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4.推进“城市智慧大脑”应用赋能。建成投用“城市智慧大脑”二期,加快完善城市数字化基础模型,推出更多智慧应用场景,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一是完成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迭代工程建设试点。全省率先完成市级政务云接入省平台,配合省平台实现政务云资源的统一纳管、计量计费和上云管理,建立容器资源池;率先完成安全运营(监测)平台、市级运维平台建设,并与省级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同步、工作协同。部署区块链市级节点,推进网关级联改造和数字资源盘点上架。二是推进数管用管平台建设与应用。已汇聚全市28家单位的38亿余条数据,完成两家试点单位3个系统的数据架构梳理和发布工作。通过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门户网站,创建发布x市时空底座、视频共享、OCR能力、电子云签等多个组件资源,对外提供接口调用服务。要求各部门新建项目原则上应在一体化平台上开发,沉淀并使用相关组件,不断丰富组件能力,提升复用水平。三是升级改造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市域电子政务外网体系,接入县区政府和市直部门70多家。采用数据+视频双平面部署模式,完成电子政务外网节点及主干城域网升级改造工作,将市级节点至各部门网络带宽由原来50兆升级至1000兆,全面提升业务承载能力、综合服务水平和网络可靠性。完成电子政务外网三级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做好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5.强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一是建设网络安全态势监测平台系统。动态监控网络安全态势以及数据接口信息,实现自动化网络安全防护剧本编排,自动化联动安全设备处置,实时防护业务系统,有效保障电子政务外网以及政务云平台网络、数据安全。二是建设数据安全管控平台。对数据归集、处理、共享、交换场景下的数据风险进行全域治理和合规监管,对发现的数据安全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和通报,建立适应数据动态流动的安全管控机制,满足数据质量管理和监控措施。三是做好数据加密。综合采用SM2、SM3、SM4国家商用密码高强标准加密算法,依托数据库传输加密、透明加密设备,实现B/S架构系统的数据传输加密,保障浏览器终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传输安全,确保全年无数据安全事故发生。
(三)数字化建设统筹推进
6.强化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会同市委机要局建立安可审查联动机制,会同市公共资源交易局建立信息化项目挂网招标协同审查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化项目联审工作机制,每周组织业务科室和业务骨干对申报项目进行会商联审。会同市财政局探索设立专项基金。组建x市信息化项目专家库,纳入85名高校、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等领域信息化专家,负责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评审把关。未通过专家论证评审的项目,不予审批、不予安排资金。按程序组织协调专家评审和项目预算审计,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7.实施“三端”能力提升工程。一是优化“皖事通”x分厅。新上线网上车管所、电动自行车登记、出租房屋自助登记报备等便民服务,圆满完成教育缴费、中高考等年度重点服务运维保障和宣传推广工作。二是打造“皖企通”服务品牌。上线工贸企业安全监管、惠企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信息查询等本地服务。三是搭建“皖政通”政务终端。累计登记注册单位2026个,激活用户2.89万个,激活率78.9%,在“皖政通”建群269个,发送消息81万条,已上线驾驶舱、协同办公系统、信息管理等9个应用。
8.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管理。一是做好政府网站内容管理。落实分级审核,根据日常读网计划做好网站日常巡查工作。严格落实县区政府及市直部门网站动态监管,每月下发检查报告督促整改。二是加强政务新媒体日常监管。完成“僵尸”账号注销,今年以来全市政务新媒体均能作到按时更新,重要信息转载完成率稳定在96%以上。三是持续优化网站集约化平台功能。新增政务新媒体矩阵、智能搜索、政府网站知识图谱等创新应用功能,强化安全防护保障能力,各级政府网站全年未发生安全事件,我市各级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在省网站中心各季度检查中全部合格。
(四)政务服务持续做优做强
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2024年全市办件量199万余件,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8.04%、一次办结率达99.03%。
9.多措并举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2次通过市长办公会研究部署“高效办成一件事”贯彻落实工作。一是抓试点攻关。揭榜挂帅开办餐饮店、就医费用报销、宅基地审批3个“一件事”试点,在省直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集中攻关、创新示范。已于9月3日在禹会区通过线上平台成功办理全省首例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宅基地审批“一件事”在五河县东刘集镇完成先行先试任务,已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上线;10月份部署的新一批攻关试点任务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已于10月底完成实施方案(送审稿)的上报工作。二是抓复制上线。联合各市直相关部门组建工作专班,以“核减办事要件、压减办理时限、减少跑动次数、优化办理流程”为中心,对涉及事项的办理系统、办理层级、办理方式等进行梳理,明确职责分工,精细化编制“一件事”办事指南和流程图,快速开展联调联试及复制上线工作。截止目前国务院部署的首批开办运输企业、水电气网联合报装、教育入学等13个“一件事”均于10月底完成上线任务,有效减少材料55%、减少跑动87%、减少时间63%。三是加强宣传推广。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专栏设置在安徽政务服务网x分厅及“皖事通”x分厅首页醒目位置;先后2次通过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宣传推介“高效办成一件事”基本情况、工作进展、办理事例等内容,提高企业、群众的知晓度;在市、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制作易拉宝、办事指南“码”上知、梳理“一件事”知识问答、印发宣传小册子等方式浓厚宣传氛围,有效疏通企业、群众高效办事的“最先一公里”。
10.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一是建立建全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机制。基于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平台,进行全部政务服务事项的认领、编制和发布工作。当前,全市在事项管理平台共设立20个审核账号、1500余个编制账号,涵盖市、县(区)、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全部行业主管部门,各省厅局下发涉市县事项3910项,除申报省级有关主管部门不实施事项,其余已全部认领。二是推进事项实施标准化促进审批流程优化。持续推动“全省一单”工作,推动逐步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法定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要素在全省范围内统一,截至目前,省级34家部门下发市、县、乡、村“全省一单”事项2278项,除已明确报省级无职权不认领事项,其余已全部认领编制并在用发布。三是完善政务服务办事指南服务精准度。编制22条计算机脚本筛查代码,对全市已认领事项办事办事指南要素进行不规范表述精准度筛查,检测不规范编制事项并及时通报整改,不断提高政务服务办事指南服务精准度。四是大力推进“全省通办”系统应用。大力推进“全省通办”系统建设及应用,分五批次累计推广市、县、乡、村四个层级296项已对接政务服务标准化事项,涉及人社、医保、交通、农业农村等领域,累计开通1600多个系统用户,有力支撑乡(镇、街道)、村(社区)一窗受理。推进地市政务服务运行系统与省业务中枢互联互通,完成全市2500多个基本表单收件标准化事项与省业务中枢对接,实现依托省业务中枢下发办件,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线下办理统一收件、统一交办、统一反馈。
11.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一是规范政务服务窗口设置。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公安、交通运输等10类综合窗口,为企业群众提供无差别、标准化服务。推动人社、医保、公积金事项进驻市县(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并设置综合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