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主要目标
1.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2.落实中央和集团公司重要决策部署
3.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
2.坚持市场化导向、以岗定薪
3.坚持多措并举、人尽其才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推进工程
1.强化科技领军人才选拔培养
2.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培养
3.加大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力度
(二)实施制造精英培育工程
1.打造制造专家智库体系
2.建立制造专家职业发展通道
3.深化制造专家荣誉体系建设
(三)实施服务型经营管理人才倍增计划
1.把经营人才聚焦到主业和专业领域
2.把经营人才选拔范围扩大到国内外
3.把经营人才激励制度搞活起来
(四)实施年轻干部“菁英计划”
1.开展“新长征”项目制培训
2.推行“双向交流”工作机制
3.加强教育培训成果应用
4.持续深化作风建设
(五)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1.深入实施战略人才发展规划
2.深化用人制度改革
3.健全高端人才薪酬分配机制
4.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5.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某国有企业2025年人才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按照中央、集团公司“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紧紧围绕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需求,深化落实集团公司人才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要求,坚持市场化导向、以岗定薪、人尽其才、统筹兼顾,着力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新征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推进工程、制造精英培育工程和服务型经营管理人才倍增计划等重点任务,着力提升人才队伍规模质量,不断强化人才引领支撑作用,将集团公司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制造业大国重器。
1.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制定实施集团公司“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2.落实中央和集团公司重要决策部署。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坚持服务集团公司加快调整布局结构、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坚持深化国企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立市场化用工机制。
3.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集团公司主责主业,深入实施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专项,着力打造一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做好干部梯队建设规划。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严格落实国有企业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上的领导和把关作用。
2.坚持市场化导向、以岗定薪。遵循市场规律,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按岗管理、按绩取酬,实行竞争性招聘、市场化评价、分类分层管理,形成良性互动的开放式用人机制。合理确定岗位薪酬水平,对组织任命的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特殊急需紧缺人才等实行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
3.坚持多措并举、人尽其才。拓宽选人渠道,加大内外交流力度,加强各层级各类人才的培养锻炼。鼓励支持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到领导岗位上来。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把关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汇聚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推进工程
1.强化科技领军人才选拔培养。深入实施集团科技创新人才推进工程,坚持源头引进与重点培育相结合,大力引进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加快培育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探索建立战略科学家选拔制度,每五年遴选一批集团战略科学家。
2.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培养。深入实施集团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每年从生产一线选拔优秀青年科技人员给予特殊培养任务,在重大项目中压担子、让青年人挑大梁。探索建立青年科技专家导师制,让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3.加大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力度。深入实施集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每年开展一次集中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探索建立工程师能力评价考核体系和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二)实施制造精英培育工程
1.打造制造专家智库体系。依托集团公司科研院所和技术中心,整合内部专家资源,组建制造专家智库。围绕制造领域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开展决策咨询和课题研究。建立制造专家库入库评审制度和动态更新机制,形成权威性的制造专家智库体系。
2.建立制造专家职业发展通道。畅通制造专家发展通道,使制造专家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成长路径。探索实行制造专家聘任制和流动制,使制造专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保持动态平衡。加大对制造专家的表彰奖励力度,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制造专家要给予丰厚奖励并优先推荐享受国家级荣誉表彰项目。
3.深化制造专家荣誉体系建设。探索实行制造专家勋章制度,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制造专家授予集团最高荣誉称号——制造大师奖,并在相关活动时对其进行表彰奖励。对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或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以上的制造专家授予集团首席制造专家称号,并在相关活动中进行表彰奖励。对于长期从事制造领域研究并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制造专家授予集团资深制造专家称号。
(三)实施服务型经营管理人才倍增计划
1.把经营人才聚焦到主业和专业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