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
(一)建底账列清单
(二)强机制促长效
(三)盯关键抓全员
二、以融合发挥基层站所作用为重点
(一)融合发挥基层应急消防管理站作用
(二)融合发挥基层一支队伍作用
(三)融合发挥“141”基层治理体系作用
三、以重大隐患闭环整治为重点
(一)防范重大安全风险
(二)提升服务指导成效
(三)加大监督执法震慑
(四)推进隐患整治闭环
四、以固本强基为重点
(一)进一步完善防汛防台机制
(二)进一步优化防灾减灾体系
(三)进一步综合防控森林火灾
五、以实战实用为重点
(一)进一步规范应急救援管理
(二)进一步提升应急指挥水平
(三)进一步迭代数字应急系统
六、以应急宣传教育为重点
(一)倡导全民共建
(二)推动多维共治
(三)实现产研共享
七、以能力和作风建设为重点
(一)党建引领
(二)统一规范
(三)全员练兵
(四)严字当头
(五)突出实绩
市2023年应急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应急管理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四大行动”,聚焦作用发挥抓好基层应急体系建设、聚焦关键少数抓好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聚焦作风能力抓好应急管理队伍建设,积极构建事前预防型治理路径,坚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城市“全面安全、全域安全、全程安全、全量安全”。
一、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健全完善一贯到底全覆盖责任体系
在持续推进全覆盖责任体系建设基础上,聚焦盯住关键少数,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年”活动为重要载体,狠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激发安全生产内生动力,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
(一)建底账列清单,动态明晰监管职责。动态调整完善安委会、专委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监管责任清单;梳理部门安全生产权力事项清单,持续细化完善履职尽责“一账两单”,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落到实处。
(二)强机制促长效,拧紧责任传导链条。有效发挥“七张清单”指挥棒作用;完善安委办、防指办、减灾办、森防指办统筹协调机制,综合运用提示、督办、通报、警示、约谈、巡查和组团服务等措施;开展专委会规范化建设专项督导;推动固化安全生产纳入党委巡察长效机制;优化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用好综合考评应急管理负面清单,全面推动各地各部门履职尽责。
(三)盯关键抓全员,狠抓企业主体责任。紧盯关键少数。紧盯企业主要责任人、安全管理员、班组长、风险岗位员工等关键少数,制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推广实施高危企业履责情况记销分制;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整改承诺闭环。推动全员参与。将《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分解落实到企业安全生产具体标准要求;推动落实《市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指导标准》,抓实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开展班组安全自主管理试点,提高企业最基层组织防范事故风险能力。强化监管服务。聚焦企业主体责任清单制定年度执法计划,构建“服务+普法+执法”的执法监管新模式;开展企业安全监管执法“一案多查”;组织开展行业安全联盟互查互学互评活动,激励提升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以融合发挥基层站所作用为重点,协同推进基层应急体系建设
围绕“站队融合、防救结合、以防为主、救早灭小”总体目标,同步抓紧基层达标站建设和“安委办”“消安委办”的作用发挥,推进基层应急体系建设,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一)融合发挥基层应急消防管理站作用。加强统筹指导,通过合理规划、定期部署、定期督查检查、定期考核,落实“建在镇街、统在区县”;实施战略融合,因地制宜推进基层应急消防管理站与区域性微型消防站融合建设;实施职能融合,将安全生产、消防、防灾减灾救灾日常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考核等职能有机融合,建立日常检查“一张表”、安全隐患“一本账”,提升基层应急消防融合度。
(二)融合发挥基层一支队伍作用。整合镇街应急、消防、民兵、警务人员、保安、医务人员、红十字救护员等多种力量,鼓励支持引入第三方机构输送有相关应急消防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建设综合应急和消防救援队伍。制定基层综合应急和消防救援队工作清单,提升队伍规范化水平,发挥快速联动、高效处置、及时救援作用,提升“救早灭小”应急能力。
(三)融合发挥“141”基层治理体系作用。结合基层应急消防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县级层面完成与社会治理中心信息资源共享;依托上下贯通的应急值守信息报送系统,健全应急管理信息报送制度,构建信息报送“一张网”;发挥基层网格员“前哨”“探头”作用,完善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案件移送等工作清单和闭环机制,落实好“巡安”“宣安”工作。
三、以重大隐患闭环整治为重点,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认真总结三年行动经验成果,坚持不懈落实国家十五条、省二十五条、市五十条硬措施,深入开展“四大行动”,紧盯重点领域、重大风险开展各类安全专项整治,落实隐患闭环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一)防范重大安全风险。危险化学品领域:巩固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成果,强化重大危险源、高危细分领域、大型油气储运基地风险管控;推进化工园区提档升级;强化特殊作业风险防控;推进危化品生产企业“画像管理”,督促引导企业开展提升改造;开展非许可化工医药企业安全诊断。深化烟花爆竹“双禁”工作。矿山领域:强化矿山安全风险管控,开展地下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治理、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评估和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业领域:制定建材企业安全标准;开展高温融熔、涉爆粉尘、有限空间、液氨制冷、船舶修造、危化品使用等企业专家诊断;加强三场所三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及危险作业风险预警管控。其他重点领域:统筹推动各行业部门持续深入开展消防、道路交通、建设施工、城市运行、旅游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打赢亚运安保“保卫战”。
(二)提升服务指导成效。深化安全生产服务工作机制的作用发挥,开展工矿和危化品企业对口服务指导工作。按照“关口前移、分级管控、分类实施”原则,组织开展“四个一”企业服务指导,通过查找隐患护安全、沟通交流宣安全、解决问题助安全、指导工作育安全,运行对口联系、双向沟通、闭环整改等机制,量质并举、以质为先,指导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三)加大监督执法震慑。健全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立法和相关地方性标准制定;强化分级分类监管,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出台规范化执法流程,优化案卷评查标准,建立执法定期复盘机制和办案“回头看”制度;加大执法惩处震慑,抓实事故跟踪闭环、行刑衔接快速处置机制和追责问责协作机制,推动行刑衔接领域突破。
(四)推进隐患整治闭环。常态推进隐患整改“回头看”复核,加强隐患整治“排查、交办、督查、复查、问责”闭环管控;重点推进安全生产督查督导、集中指导服务、高危领域全链条集中指导服务和事故隐患复核;试点打造企业专项风险管控闭环工作机制“样板间”,探索“1+N”模式破解隐患治理难点焦点问题;交互开展线上风险动态监控和线下专家诊断服务;挂牌督办一批重点隐患单位,推动举一反三闭环整改。
四、以固本强基为重点,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安全防线
立足近年来取得工作成果和经验,继续完善机制、优化体系、夯实基础、巩固提升,有效强化自然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