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1.坚持政治站位
2.加强理论武装
3.开展专项整治
二、大力精简文件改进文风
4.大幅减少发文数量
5.严格控制发文规格
6.合理确定文件密级
7.科学把握请示报告
8.发扬“短实新”文风
三、层层精简会议改进会风
9.实行会议计划管理
10.加强会议统筹协调
11.严格控制会议规格
12.严格控制参会人数
13.切实改进会风
四、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
14.严格控制总量频次
15.加强统筹计划管理
16.精简考核指标事项
17.改进督查考核方法
18.实行成果数据共享
19.规范城市创建考评
20.清理“一票否决”事项
21.改进干部下基层工作
五、改进完善问责工作机制
22.坚持审慎精准问责
23.正确对待被问责干部
24.严查诬告陷害行为
六、激励关怀干部担当作为
25.完善谈话函询制度
26.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27.关心基层干部成长
七、压紧压实各级领导责任
28.建立推进机制
29.强化主体责任
30.加强监督引导
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若干措施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的通知》精神,切实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更好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确保“基层减负年”取得明显成效,制定如下措施。
一、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
1.坚持政治站位。坚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增强“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2.加强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3.开展专项整治。从省级机关抓起,扎实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动,深化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大排查,落实“基层减负年”措施,推动各级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二、大力精简文件改进文风
4.大幅减少发文数量。层层大幅度精简文件,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减少30%~50%。大力削减配套文件,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文件,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举措,除有明确规定外,不再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和实施细则。
5.严格控制发文规格。确需制发的配套文件,一般参照上级机关发文形式,不得随意升格。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责范围的工作,不实行党政联合发文。议事协调机构、部门或部门联合发文能够解决问题的,不得以党委、政府或党政“两办”名义发文。
6.合理确定文件密级。准确研判文件密级和印发范围,能公开的尽量公开,应解密的及时解密,切实解决文件定密过多过高、不便学习贯彻等问题。
7.科学把握请示报告。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委有关请示报告规定,既要坚持应报必报,又要注重确有必要。除上级有明确要求外,传达贯彻上级文件或会议精神的报告,一般应在贯彻落实取得进展和成效后报告,避免一味求快。
8.发扬“短实新”文风。各级各类文件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坚决压缩篇幅,防止穿靴戴帽、冗长空洞,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省委、省政府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各地各部门也要按此从严掌握。
三、层层精简会议改进会风
9.实行会议计划管理。分类制定年度会议计划,切实把住会议审批“入口关”,下决心砍掉不必要的会议。坚持“无会月”制度,省级每年8月一般不召开全省性会议。2019年会议数量较2018年减少30%~50%。
10.加强会议统筹协调。定期召开四大班子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统筹安排四大班子有关会议。从省级层面做起,一、二类会议由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召开,三、四类会议由各部门提出开会建议,报分管省领导审批。
11.严格控制会议规格。能以党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等形式召开的,不召开全域性大会;能以议事协调机构或部门名义召开的,不以党委、政府名义召开;能合并、衔接召开(套开)的,不单独召开。省级会议原则上只开到市一级,直接开到县级的会议,市级可不再层层开会。
12.严格控制参会人数。分类明确参会范围,未经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批准,不得要求下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门“一把手”参加会议。不安排与会议无直接关系的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切实减少陪会人员与频次。
13.切实改进会风。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少讲话、讲短话、讲务实的话,避免照本宣科、泛泛表态,防止同一事项议而不决、反复开会。尽量采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会议等形式。单项工作会议一般不超过半天,电视电话、网络视频会议一般不超过90分钟。学习中央和上级文件不刻意搞传达不过夜。
四、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
14.严格控制总量频次。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省直有关部门原则上每年搞1次综合性督查检查考核,确保对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频次减少50%以上。
15.加强统筹计划管理。从省级机关做起,实行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制度,同类事项合并进行,涉及多部门的联合组团下去,切实减少重复督查、多头检查、无效考核。
16.精简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