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委领导
2.坚持问题导向
3.坚持协调联动
4.坚持全民动员
(三)总体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整治
1.持续推进爱国卫生
2.推进垃圾污水治理
3.全面推进“厕所革命”
4.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
5.加强病媒生物防制
(二)广泛动员
6.培养文明卫生习惯
7.倡导自主自律健康生活方式
8.践行绿色环保生活理念
9.构建社会心理健康环境
(三)完善机制
10.大力推进卫生城镇创建
11.全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
12.加快推进健康细胞建设
(四)巩固成果
13.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14.创新社会动员方式
15.加强法治化建设
16.推进数字化智慧化建设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建立健全机制
(三)广泛宣传动员
(四)坚持问题导向
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共XX州委办公室XX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X办发〔2021〕XX号)精神,结合XX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总结推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预防为主、群防群控,锲而不舍推进“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洁空气、治污水”爱国卫生“7+2专项行动”,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治理、基层党建相结合,与“卫生县城”“文明县城”“美丽县城”创建、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相衔接,推动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有效防控传染病和慢性病,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和全民健康水平,为实现健康XX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将爱国卫生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部门年度目标任务,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2.坚持问题导向,城乡统筹。针对影响群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城带乡、城乡联动,一体化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结果评价和引导,科学施策、精准治理,有效破解健康治理难题。
3.坚持协调联动,全面推进。继承弘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推广爱国卫生“7+2专项行动”经验和做法,与“卫生县城”“文明县城”“美丽县城”创建、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相结合,开展健康县城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持久开展。
4.坚持全民动员,共建共享。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群众优势,引导社会、家庭和个人积极参与改善公共卫生环境,践行健康理念,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共享健康成果。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县爱国卫生“7+2专项行动”不断深化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推进提升,城乡公共卫生设施不断完善,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卫生乡(镇)实现全覆盖,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广泛普及,健康城市和健康细胞建设深入推进,爱祖国、讲卫生、树文明、重健康的浓厚文化氛围普遍形成,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全民参与社会健康管理的爱国卫生运动新格局基本建立,社会健康综合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整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1.持续推进爱国卫生。“7+2专项行动”,全面消除城区环境卫生问题和卫生死角,推动公共厕所、餐馆、农贸市场、洗手设施建设和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动清洁消毒、群众参与常态化、制度化,推动环境空气质量全面提高、城乡污水全面治理。积极推进爱国卫生“7+2专项行动”延伸到乡镇(农场社区),实现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城乡推进。聚焦“建管用”各环节,建立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严格落实督导、督查、巡察、暗访、回访制度,完善集中考核与日常考核、集中抽查与日常监督、专项检查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考核机制,实现从集中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与卫生创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机结合,提升村容村貌,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县“7+2专项办”牵头,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卫生健康局、州生态环境局XX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商务局配合,各乡(镇)、农场社区落实〕
2.推进垃圾污水治理。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逐步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建立健全自然村保洁长效机制、实现保洁员全覆盖,组织农户清扫,实现村内户外道路、公共活动场所、沟渠水塘等无裸露垃圾。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农膜回收利用、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开展县城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和建成区沿街经营性单位、个体户污水直排、裸排、餐饮污水水油不分离等现象排查整治。加快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完善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采取“六个严禁、六个严控、一个加强”工作措施、全面开展环境空气治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确保不发生重度污染天气。〔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州生态环境局XX分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各乡(镇)、农场社区落实〕
3.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巩固县城建成区公共旱厕消除成果,加强公共厕所运行维护管理,达到“三无三有”(无粪便、无臭味、地面无水渍,有手纸、有洗手液、有香薰)标准。强力推进乡(镇)建成区公共厕所达标,全面消除城镇建成区、客运站、学校、卫生院、加油站、集贸(农贸)市场公共旱厕,取消收费,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地面净、墙面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水通、电通,灯明)标准。推进农村卫生户厕建设改造,优先改造提升城乡(乡镇郊)结合部村组公厕、加油站公厕和农户旱厕,行政村及人口规模较大的自然村至少配套1座卫生公共厕所,巩固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卫生公共厕所日常管理维护,达到“三净两无一明”(墙壁净、地面净、厕位净,地面无粪污、无蝇蛆,灯明)标准。深入推进旅游厕所提档升级,提升管理维护水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县教育体育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各乡(镇)、农场社区落实)
4.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依法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完善水源保护、自来水生产、安全供水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加快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以及人口分散区域的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改造,提高供水能力,拓展供水范围。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维护单位的监管。到2025年,全县居民饮用水达标情况明显提升并持续改善。〔州生态环境局XX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农场社区落实〕
5.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加强病媒生物日常监测,建立病媒生物监测预警机制。坚持“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制为辅”,推动日常防制和集中防制相结合、群众防制和专业防制相结合,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有效降低和控制病媒生物密度。健全餐饮店、单位食堂厨房、食品摊贩、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宾馆饭店等重点行业“三防”(防蝇、防尘、防鼠)设施,防蝇和防鼠设施合格率不低于95%。强化病媒生物消杀队伍建设,县疾控中心应具备独立开展业务工作、技术指导、专业培训能力和有专职专业人员。到2022年,全县建成区鼠、蚊、蝇、蟑螂等主要病媒生物密度达到并保持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C级要求。〔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生态环境局XX分局、县水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机关事务局配合,各乡(镇)、农场社区落实〕
(二)广泛动员,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6.培养文明卫生习惯。开展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知晓、齐动手、皆负责、都实践”行动,深入倡导“社交距离、勤于洗手、分餐公筷、革除陋习、科学健身、控烟限酒”文明健康生活“六条新风尚”,通过设立文明引导员、卫生监督员等多种方式,强化社会监督,促进文明卫生习惯长效化。结合民族特点,多形式开展健康知识宣传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地“六进”活动,规范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社区、机关、学校、医院、企业健康教育开展率达到100%。推广不随地吐痰、室内经常通风、正确规范洗手、科学佩戴口罩、咳嗽遮掩口鼻、看病网上预约等传染病防控好习惯,筑牢传染病防控第一道防线。党政机关带头制止餐饮浪费,倡导使用公勺公筷。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小手拉大手”促进全社会形成文明卫生习惯,大幅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委县直机关工委、县教育体育局、县商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配合,各乡(镇)农场社区落实〕
7.倡导自主自律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健康促进县建设,引导群众主动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针对妇女、儿童、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等群体健康问题,开展精准宣传和健康干预。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和肥胖防控的科学指导和干预。加快推进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院、无烟学校、无烟家庭等无烟环境建设。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15分钟健身圈”,推进全县行政村以上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推动大、中小型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