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二)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四)“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五)“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二)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三)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三、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
(一)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
(二)倡导绿色环保生产生活方式
(三)强化资源高效利用
四、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一)全力打造现代工业体系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五、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精准扩大有效投资
(二)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三)深化区域合作发展
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一)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二)营造优质高效政务环境
(三)营造公平正义法治环境
(四)营造诚实守信社会环境
七、坚持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一)高标准推进城市扩容提质
(二)加快产城融合发展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三)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五)加快建设文化体育强区
(六)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
(七)推进健康XX建设
(八)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九)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十)推进其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九、统筹发展和安全
(一)捍卫政治安全
(二)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
(三)确保经济安全
(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一)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三)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加快新时代XX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XX市XX区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七次全体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XX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XX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和取得重要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XX区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XX市委决策部署,围绕建设XX市“活力迸发、经济繁荣、生态宜居、文明和谐”首善之区和“幸福新XX”目标,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三次产业加快融合,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96亿元。工业经济集聚发展,冶金、医药、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农畜产品加工六大主导产业支撑能力持续增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成功通过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评估验收,XX物流园区、XX保税物流中心、蒙东云计算中心发展迅速。传统商贸业提质增效,步行街提档升级稳步推进,桥北核心商务区建设进展顺利。都市型现代农业稳步发展,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加快推进,成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政策措施有效落实。平安XX建设成效明显,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信访形势总体平稳,扫黑除恶迈向常态化,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新增就业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各类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两个责任有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党建融合发展作用突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六稳”“六保”工作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党中央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突出区域协调发展,让我们有机遇有条件在高质量发展上更有作为。经过多年努力,我区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持续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同时也要看到,我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力度仍需加强,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容量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准确把握机遇和挑战的发展变化,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施展更大作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到二〇三五年,成功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与全国、全区、全市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具有区域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建成;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XX基本建成;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民族团结进步达到新高度,建成文化强区、教育强区、人才强区、体育强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XX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各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四)“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开启新时代XX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五)“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经过五年不懈努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XX区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在全市继续保持“四个领先”,在融入新发展格局过程中打造“四个基地”、建设“四个中心”、建成“四个示范区”,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领域当好全市“排头兵”。
——保持四个领先继续保持经济、文化、科教、创新创业在全市的领先
地位。
——打造四个基地打造北方医药产业基地、蒙东先进制造业基地、蒙东
现代服务业基地、蒙东云计算大数据和数字产业基地。
——建设四个中心建设蒙东冀北辽西区域商贸物流中心、蒙东金融服务
中心、蒙东健康养老服务中心、蒙东高端人才和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建成四个示范区建成经济跨越发展引领区、社会治理创新样板区、产
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生态绿色发展先行区。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要素,把科技创新作为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战略支撑,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科技强区,为更好适应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打下决定性基础。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四个面向”,深入实施科技兴区战略,统筹抓好创新基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促进各项事业紧密融合发展。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布局一批科技项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强化创新载体建设,推动相关产业建立产学研平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共性技术平台、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高新技术企业跃升工程、创新型领军企业壮大工程,梯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二)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突出以用为主、研用结合的政策导向,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在我区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努力取得一批实用性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技术创新成果。构建富有特色、具有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健全创新政策支撑,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各园区集聚,推动发展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社会多渠道投入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创新领域,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始终保持在全市领先地位。
(三)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流动和激励工作机制,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技术专业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建设XX人力资源小镇,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出台更加宽松、更加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实施“草原英才”“玉龙人才”工程和高学历人才、党政人才、基层人才、产业人才引进计划,建立区内外人才工作站,打造蒙东高端人才和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发挥“赤子峰会”平台作用,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试点,加强专业和技术能力培训,推动各类人才快速成长。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人才资金投入力度,强化人才创新创业激励,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三、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地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
(一)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持续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持续推进蓝天保卫战,加强城市空气污染精细化防控管理,强化工业污染治理,推进移动源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改善空气质量。持续推进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强化地表水环境监测、全面管控水污染排放,开展水源地专项整治,推动污水管网全覆盖,改善水环境质量。持续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防控机制,有序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全力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保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平稳。强化规划环评的约束和指导作用,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强化激励性补偿,同时加大污染责任追究处罚和索赔力度,以经济奖惩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二)倡导绿色环保生产生活方式。强化绿色发展制度和政策保障,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大幅增加绿色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加大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全面推进绿色产业、绿色企业、绿色园区发展,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完善绿色准入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推动垃圾分类行动,新建和改造扩建垃圾处理设施,推进城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制品长效管理机制。深化全民绿色行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加强绿色低碳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
(三)强化资源高效利用。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政策体系,严格执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落实《XX市地下水保护条例》,大力调整用水结构,强力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加强再生水和工业用水循环利用,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不断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加快工业、交通、建筑等能源清洁替代,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降低能耗,实现
生产、生活与生态共赢。
四、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区、质量强区建设,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一)全力打造现代工业体系。着眼建设XX市东部工业走廊核心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和竞争力,打造蒙东先进制造业基地。做长冶金产业,按照“整合资源、集中冶炼、精深加工、全链攻坚”思路,推动钢铁、锌、铜等资源型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拓展冶金材料应用,构建现代冶金产业生态体系。做强医药产业,鼓励重点医药企业整合优势资源,扩大产业规模,调整产品结构,研发、引进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加快中蒙药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建设自主品牌,打造北方医药产业基地。做大装备制造产业,以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装备产品的融合集成为发展方向,发展装配式建筑、3D打印、通信设备、农用机械、风力发电设备。做优纺织产业,巩固羊绒纺织、毛纺精纺、剪绒制品三大板块优势,
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高羊绒全产业链发展水平,重点打造集育种、养殖、收储、梳绒、纺纱、织造、染整、制衣及产品设计研发、展示交易、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围绕智能终端、显示模组膜材、电子中间产品、电子元器件等研发生产,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发挥集聚效应,打造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着力发展富勒烯、碳化硼、纳米银等新材料产业,推进产业化应用。集聚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引进生产研发龙头企业,建设全市农业资料生产输出基地和食药同源高端产品研发转化基地,培育发展中央厨房、农产品物流及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城市农产品配送中心和全市农产品集散分拨中心,打造自治区级绿色食品加工园区。融合发展生命健康产业,重点推进生物医药、食品工程、生命安全、健康服务等关联产业集聚发展。补强循环经济产业,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高效利用,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升级,打造蒙东现代服务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传统商贸业,推进新华商业步行街提档升级,完善桥北核心商务区配套功能,打造中心城区商业黄金轴。加快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引入智慧式体验消费,加快专业市场集聚发展,有序发展电子商务。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工程,打造蒙东云计算大数据和数字产业基地。推广复制“智慧XX”模式,提高对XX市和周边地区辐射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健康、养老、幼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强化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提档升级物流业,扩大仓储规模,建设智能云仓、智慧物流平台,提升仓储作业智能化、标准化水平,盘活闲置资产,提高存量资产使用效能。对接国内骨干物流节点,融入国家示范物流园区网络体系,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打造多种运输渠道。开展物流园区南片区建设,积极构建功能互补的“一园两区”格局,加快形成蒙冀辽区域重要货物集散中心和分拨中心。做大保税物流业,发挥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零售进口试点城市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对外贸易竞争力。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强化旅游软硬件建设,打造XX文化游、近郊乡村游、休闲生态游目的地和精品旅游路线,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推动旅游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把旅游业打造成幸福产业。稳定发展现代金融业,引导和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到我区设立分支机构或营运中心,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设蒙东金融服务中心。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绿色兴农,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自治区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发展休闲农业。推广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抓好科技下乡和实用技术推广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推动农业向科技化、品牌化发展。实施“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提升工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五、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突出强化中心地位和枢纽作用,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拓展投资空间,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精准扩大有效投资。聚焦产业提质增效、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公共服务提标扩面,优化投资结构,加大“两新一重”、生态环保、关键产业、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扩大新兴产业投资,加大政策供给和配套支持力度,加速产业集聚,推动潜力释放,增强发展后劲。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精准对接上级重大建设规划,加强重大项目库建设,完善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产业链项目。创新和优化招商引资方式,完善和用好各类招商平台,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用好用活各类招商群体,推动多维联动招商。
(二)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消费升级行动,促进消费绿色健康安全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传统商业网点创新转型,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