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康养城的实施意见VIP免费

提纲: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城市规划赋能行动

1.高起点编制规划

2.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3.促进用地集约高效

  (二)实施城市建设赋能行动

4.建设便利城市交通网

5.完善市政基础设施

6.补齐城区教育卫生短板

7.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

8.优化靓化城市生态空间

  (三)实施城市管理赋能行动

9.夯实城市管理基础

10.推进城市智慧化管理

11.强化重点领域综合治理

  (四)实施城市产业赋能行动

12.建设区域消费中心

13.升级生活服务产业

14.培育现代服务产业

15.积极发展康养旅游产业

16.提升住餐服务质量

17.引导产业融合发展

  (五)实施城市文化生活赋能行动

18.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19.融入现代文化元素

20.继承弘扬红色文化

  (六)实施城市运营赋能行动

21.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

22.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23.做大做强城市建设公司

24.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健全工作机制

  (三)强化政策协同

  (四)创新工作方法

  (五)凝聚实施合力

关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康养城的实施意见

为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新型城镇化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GB/T39497——2020)、《**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府发〔20229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市城市更新技术导则的通知》(*建发〔20229号)要求,按照县第**次党代会“**”安排部署,结合**实际,提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康养城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一尊重五统筹”城市建设工作总要求为遵循,围绕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发展品质、社会文化品质、生态环境品质、公共服务品质和居民生活品质,实施城市规划赋能、建设赋能、管理赋能、产业赋能、文化生活赋能、运营赋能六大行动,稳步推进老城提质减量、新城有序开发、中心场镇协同发展,持续完善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功能,打造“富硒之地·康养之城”。

二、总体目标

2025年,城市规划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规划区人口达到1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7.5%,打造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文明县城、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县,保持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到203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5%,东部高铁新城7个社区综合体初具规模,旅游功能县城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初步形成,基本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生态康养城。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城市规划赋能行动

1.高起点编制规划。建立健全“三级三类四体系一平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高起点编制**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2—2035)、**县详细规划、**县东部高铁新城城市设计。高质量编制城市交通、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电力、环卫、供水、人防、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建设等专项规划。科学制定城市规划管控导则。统筹推进****、龙田、高燕、坪坝、**6个功能新区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2.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继续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用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持续优化中心城区城镇圈,打造**中药材产业基地、坪坝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高燕建筑新材料产业基地、龙田商贸物流基地、**休闲旅游康养基地、**旅游小商品加工基地。推进老城提质减量,人均城镇用地面积由38.4平方米提高至60平方米。持续推进东部高铁新城和老城区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绿地、道路交通用地、广场用地比例。

3.促进用地集约高效。持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鼓励城镇土地混合利用,加大“净地”出让力度,完成108公顷已批未供土地的分类处置。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科学确定容积率和土地用途。制定城市更新项目和划拔土地转出让管理办法,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二)实施城市建设赋能行动

4.建设便利城市交通网。以城区路网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南岸、**北岸、高速连接道路、**大道、城市次干道建设,启动城周绕城公路、县城至**连接隧道、县城至**连接隧道、**大桥**桥头至**河隧道建设,形成“五横三纵”骨架路网,新增城市道路35公里,城区路网密度达到9公里/平方公里。建设高铁站前广场、高速公路物流中心、公交枢纽站,优化太和场公路客运站、**河物流中心,科学增设东部高铁新城3条公交线路,合理设置出租车待客点,建设15分钟通勤圈,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5%,城市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8辆。倡导绿色出行,推广使用新能源车,每年新增和更新公交、出租汽车清洁能源车辆占比50%以上。

5.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迁移东部高铁新城35KV及以上线路7回、10KV线路2回,完成太和场35KV变电站搬迁。建设丰收水库,迁建日产3.2万吨自来水厂,建成投用天然气长输管道,完成城区燃气能源站建设,全面推广分布式集中供暖。完成**河右岸污水管网建设。完成新宸壹号、建学路排水管网改造。适—4—时启动东北大街、土城路排水管网改造,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新建公共停车场6个,新增公共停车位1200个;配建居住用房停车位1万个,充电桩布线覆盖率100%,建成率不低于20%。启动东部高铁新城地下综合管线通道建设,“水、电、气、讯”入管比例达到100%。配套完善公共厕所,新建标准化公共厕所12个。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建成5G基站380个;加快高速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出口带宽300G以上,到户带宽1000M以上,覆盖率100%;推进物联网运用,建成智慧小区10个,实现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深度运用。推进公共设施低碳化改造,推广绿色建筑设计建造,确保公共绿色建筑比例达到50%。加大人行道、山城步道建设力度,新增慢行系统30公里。

6.补齐城区教育卫生短板。完善教育配套,建成育才中学,完成重师附中、职教中心、复兴小学、**中学、**中学、**小学改扩建,迁建教师进修校,完善城镇小区幼儿园配套,适时启动东部高铁新城3所小学、1所初级中学建设,新增城区学位5000个,幼儿园普惠率保持在95%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7%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以上。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成县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县中医院二级甲等中医综合医院创建,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级甲等创建,县精神卫生中心、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支持民营医院发展,基本建成高效便捷安全的三级医疗体系,每千人—5—拥有医生数2.98名、病床数7.8张,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8%。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00%,护理型养老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比重达60%

7.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新建政务服务大厅。支持发展社区托育服务企业6家以上,在具备条件的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设置母婴室,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开展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新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率100%,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建设集供养、托养、社区照料于一体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心和区域性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普惠性养老机构床位占比达80%。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性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升级改造殡葬服务中心,建成火化车间及公益性骨灰堂、第二公益性公墓。新建木瓜坝农产品批发市场、北大街生鲜批发市场、复兴街道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南大街、北大街老旧农贸市场。完善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提升到90%。新建综合性体育运动中心、诸葛寨文化体育公园,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新建名豪广场、水晶郦城、高铁站等活动广场,配建公共健身设施。探索东部高铁新城第四代住房,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平方米。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从单一的开发销售向租售并举模式转型发展,规范房地产经纪机构住房租赁中介服务,培育发展3-5家规模以上的房产服务企业。完善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和配租体系,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出租和运营管理,支持国有企业运营管理保障性租赁住房,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90%

8.优化靓化城市生态空间。建设森林公园、植物公园和任河生态拦水坝及滨水空间生态治理与利用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适生树种占比不低于80%;大力推广林荫道路,建成区林荫道路推广率达到85%;加大城市绿道建设力度,新增城市绿道10公里以上;打造街头绿地和口袋公园5个,增加屋顶公园绿化,完成城区立体绿化5处,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

(三)实施城市管理赋能行动

9.夯实城市管理基础。完成城区雪亮工程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公众安全指数达到99.5%。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面向社区居民的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厘清职责边界,落实管理“权责清单”。健全城市管理考核机制,常态化开展“马路办公”,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加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联合执法和司法联动,构建多元化的城市治理体系。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支持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提升社区网格化管理水平。

10.推进城市智慧化管理。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深度利用,实现城市管理服务等数据“内畅外联”。推进数字城管智慧化升级,建成区数字化管理覆盖率达到98%;开发智慧交通、智慧管网、智慧小区和智慧节能路灯等应用平台,推进智慧城管向智慧城市升级。

11.强化重点领域综合治理。推行城市管理标准化,常态化开展“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关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康养城的实施意见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