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党的领导
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2.推动党建与精神文明创建双提升
3.深化干部队伍建设改革
4.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5.守住守好意识形态阵地
二、坚持五育融合
6.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观塑造
7.增强德育和劳动教育“三全育人”水平
8.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
9.实施强身健体行动
10.实施美育润心行动
11.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动
12.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三、坚持提质扩优
13.推进学校建设项目布局优化与质量提升
14.实施基础教育提质扩优工程
15.强化教科研训“四位一体”实施
16.全面完成“双减”三年期目标任务
四、坚持服务发展
17.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
18.加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19.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0.深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五、坚持强师惠师
21.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22.推进教师管理制度改革
23.拓宽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新思路
24.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六、坚持改革创新
25.拓展教育数字化发展新空间
26.坚定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27.探索海峡两岸教育融合发展新路
28.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工作
29.深化教育评价和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
30.实施财务管理能力提升计划
31.推进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
2024年市教育工作要点
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和省政府、市委和市政府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践行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我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筑牢根基、积蓄后劲。
一、坚持党的领导,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
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建强教育系统劳模工匠等理论宣讲队伍,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
2.推动党建与精神文明创建双提升。持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开展新时代中小学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评选全市教育系统“十佳党建品牌”,打造机关党建工作特色品牌,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深化文明校园和文明机关创建,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志愿服务制度化品牌化,积极参与“爱心*”建设。
3.深化干部队伍建设改革。选优配齐中小学校书记、校长,实现全市100%的公办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能力提升,深化“成长四道”系列活动,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
4.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检查。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长效纠治“四风”,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5.守住守好意识形态阵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规范教材、教辅、读物、电子读物等进校园管理。加强基层学校新闻宣传培训,做好教育改革创新生动实践系列宣传报道,提升教育系统网站和新媒体运营质量。
二、坚持五育融合,打造立德树人区域实践样板
6.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健全完善“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机制,拓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开展青少年阅读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质增效。促进学校国防教育广泛深入开展。
7.增强德育和劳动教育“三全育人”水平。启动市中小学德育品牌创建工程,汇编全市“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优秀案例。开展“我和祖国共成长”、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嘉庚精神等主题活动,参与举办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推进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常态化运营,拓展乡村振兴、科技文旅等特色研学基地。
8.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印发《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七条措施》,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推进科学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实施校园科学节“双百行动”,丰富科技品牌赛事,培育国家级科学教育示范区、示范校,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9.实施强身健体行动。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开展全员阳光体育,发掘特色体育课程,培育各级各类体育传统校、基地校和基础校,牵头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全面拓展和加强学生体能训练,创建近视防控示范校、特色校。加强学校卫生室规范化管理,提升校医队伍专业技能水平。
10.实施美育润心行动。全力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学生艺术团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美育品牌、特色艺术团体的辐射带动作用。常态长效开展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举办全市第34届中小学艺术节和第42届学校音乐周,承办全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深化中华传统文化、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语言文字夏令营。开展每月一期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推进送测下校便民服务。
11.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动。配齐配强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和市、区两级心理教研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达标校特色校建设,扎实有效开展“一生一策”关爱帮扶。
12.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选聘一批专家充实学校家庭教育师资库,评选一批家庭教育典型案例、特色学校。加强与妇联协作,开展第十六轮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持续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五老”教育关爱青少年的优势,推动高校二级学院(系部)建立关工委组织。
三、坚持提质扩优,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13.推进学校建设项目布局优化与质量提升。加强教育建设项目策划、生成、实施、投用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年计划建成38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新增4.1万个学位。更好发挥统计服务职能,建立学龄人口学位需


